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与人比较激励高中生吗

家长可以通过与人比较激励高中生吗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是多数家长习惯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一点,通过大多数高中生崇拜明星名人、崇拜身边的优秀教师、亲人,主动亲近班级表现优秀的同学便可见一斑。所有这些,作为理想的培养目标无可厚非,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第一”,人人都梦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杰出人物,现实中“第一”只有一个,杰出人物也属凤毛麟角。所以家长要以平常心要求孩子。但是,平常的人自有其出彩的方面,草根发挥优势依然可以成为精英。

成长故事

镜头一:

进入高三后,范秀越来越惧怕考试。她原本各科成绩优异,每次考试表现得很从容。她自己都不明白,为何高三后这种情形变了,春节前最后的一次考试,自己竟然有了“罢考”念头,而且这个念头愈发强烈。当她惴惴不安地把这个想法透露给家人时,做医生的妈妈先是意外,继而告诉她:“孩子,这是考试焦虑,要不咱们去找个心理师疏导一下?”姥姥对此持反对意见:“找什么心理医生?考试前哪个学生不紧张?秀秀,你还是优等生呢,怎么也开始怯场了?你看人家三楼的倪红(初中时范秀的同学),在××学校(非重点高中)上学都不怕考试,还天天又唱又跳的,你还不如她啊?……”正吃饭的范秀气呼呼地把碗一推道:“你去当倪红的姥姥吧!”起身回自己房间,“咣当”关上了门。姥姥被这突如其来的反驳惊得张口结舌,看看倪红紧闭的房门,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女儿,自我解嘲地干笑两声……秀秀妈“幸灾乐祸”地给老太太做鬼脸儿,低声说:“谁让您拿别人和她比!”

镜头二:

从小学到初中,司杰都是家庭的骄傲,不但在家长和老师面前温顺听话,而且学习成绩突出,业余生活丰富,田径、篮球、钓鱼、绘画都有涉猎,中考时如愿考入了市二中(重点)。

现在高二面临分科了,司杰却突然提出要去特长班,这让父母猝不及防。因为他们感觉儿子虽然爱好广泛,但从身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衡量,作为特长生还欠火候,而且从前一直没做这样的准备,靠短期内补课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可一贯温顺的司杰这次却振振有词,显得很执拗,还拿初中同学亚明说事儿:“你们不是一直说亚明可以靠关系走特长吗?咱们为什么就不可以?以前我俩总一起玩儿,打球、中长跑,他比我好不了多少,都去特长班了,我也能去!他还说可以帮我找关系呢!再说,我和亚明最要好,他去了特长班我以后就没人玩儿了。”一直宠爱孙子的爷爷这次一反常态,表示坚决反对:“都是你们平时左右对比影响了孩子!和孩子说话,有必要介绍别人家社会关系吗?特长生大都是成绩不好的孩子,有几个特长生毕业后能有作为?人生靠走捷径很容易摔跟头的,这是原则问题,不能人云亦云。”

司杰父母为此专门找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在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分析了司杰去特长班的优劣:文化课成绩中上,有特长基础,通过短期强化培训专业课或许能过关;但此前没参加过重大比赛,没有获奖项目,缺少加分项……父母一时拿不定主意。

观点一:为激励孩子斗志,经常拿身边榜样激励一下,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观点二:孩子都有进取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总拿其他孩子的优点说事儿,影响孩子自信心。

故事评析

模仿学习是重要学习的方式。和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是多数家长习惯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实孩子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和身边的伙伴比较,无时无刻不在自我评估、筹划努力追赶。这一点,通过大多数高中生崇拜明星名人、崇拜身边的优秀教师、亲人,主动亲近班级表现优秀的同学便可见一斑。但应该明确的是,无论是遥不可及的明星,还是身边出类拔萃的同龄人,应该学习的是他们某方面的优点、某种精神,而不是去复制对方,更不可能“成为”对方,欣赏对方、赞美对方时,没有必要和自己的孩子对比,家长公开的肯定他人时否定自己的孩子,只能给孩子增添挫败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从孩子出生家长就寄托了很多梦想,孩子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是创造,看起来都具有超越常人的表现,于是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企业家、明星,希望孩子有不俗的表现,但同时也希望孩子乖巧、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所有这些,作为理想的培养目标无可厚非,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第一”,人人都梦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杰出人物,现实中“第一”只有一个,杰出人物也属凤毛麟角。多数孩子将来就是普通人,要过普通生活。

所以家长要以平常心要求孩子。世界上每个正常人都毫无例外地经历这个过程:从孩子未出生就为梦想做准备,育儿书籍、玩具、绘本、智力开发产品,于是孩子带着家长的许多梦降临世界,接下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百病不生,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顺利经过若干次选拔考试……但现实却慢慢让这些期望逐渐降温。最终只希望孩子健康、安全存活、成长,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工作生活稳定、没有意外天灾人祸。

其实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相似的期待,都不甘于平平庸庸度过一生,不甘屈居人后,这些理想和追求,很大程度上激励着人们奋斗,激励着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些崇高理想,很容易在我们垂老时证明一个结论:很多时候一厢情愿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孩子自己会和别人比较,既然学校这个背景本身就提供了比较的参照物,老师们也会不经意间在学生中进行纵横的对比,孩子自己的分量他应该很清楚,家长更应该关注的,倒是孩子的自我比较,关心孩子是否开心快乐地成长,每天是否有新的收获(包括从他人处获取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统计学告诉我们,任何统计分类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正态分布的。优势和特长不是比出来的,再完善的强化培训也复制不出第二个姚明。如果你的孩子具备某种特异素质,家长能做的就是发现,力所能及提供展示的机会和条件。如果孩子缺乏别人拥有的先天优势,我们就默默祝福对方,带着欣赏分享对方的喜悦,孩子不具备某些优点或许不是他的过错。一个电影明星很难成为名医,换个角度审视人人都是精英。正态分布还告诉我们,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而绝大多数是平常的。但是,平常的人自有其出彩的方面,草根发挥优势依然可以成为精英。让平常的生活过得幸福,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真实自然生活。

智慧锦囊

1.做回自己

家长应该树立一种理念: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品质,客观评价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家长要带着欣赏审视孩子,允许孩子不完美。

2.如何比较

如果比较,也只是比事件、比行动、比付出,防止恶意伤害、消极打击式的比较。不要用绝对化的言辞评价、否定孩子,不要带着不屑,指责孩子的同时赞美他人。

3.因人而异

针对那些缺乏自制力,平时家庭关系又比较和谐的孩子,或许能通过分析别人的言行,给孩子一定的启发和鼓励,但比较的口气一定是温和、善意的,平等协商的。而对于自尊心较强,成绩较好,学习已经很刻苦的孩子,就应该与孩子一起探讨学习策略,孩子的艰苦付出得不到理想结果本来就容易焦虑,再拿别人比较很容易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影响孩子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4.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一般都具备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在时间安排、学习方式上与别人雷同。孩子学习计划性较强,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高,他们不需要通过耗时间完成任务;有的孩子比较沉着,不急不躁,习惯于苦思冥想;有些孩子是视觉性的,有的孩子是听觉型的……。而且娱乐和玩耍也是放松和休息,如果家长一味地催促,带着不满指责,反而会让孩子滋生抵触情绪,这样一来孩子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地学习。

5.注意榜样的可复制性、感染力

即使孩子信服的对象,在与孩子比较时也应该注意可信度和说服力。好多时候人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而且每个人都有所长,总用别人的长处与孩子相比,因一时一事以偏概全厚此薄彼很不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