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和手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和手表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秀文明成果,顾名思义,是其中具有重大价值与突出贡献的文明成果。无独有偶,《高中历史》教材中也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转型,促进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英国也由此“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工业革命以其巨大的生产力将人类由传统社会带向现代社会。三个视角三位一体,使得工业革命得以和农业文明区别开来并成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嘉定区第一中学 李 林

目标内容:从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的视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

一、什么是优秀文明成果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于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优秀文明成果,顾名思义,是其中具有重大价值与突出贡献的文明成果。

文明的划分标准多样,最基本的划分有如下几种。按照时序来划分,有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现代文明;按照地域划分,古代史上主要有古代东方文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黑非洲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按照领域划分,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工业革命,符合优秀文明成果的范畴,是优秀的现代文明、物质文明。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道:“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恩格斯视工业革命是与英国革命相提并论的“变革”,高度肯定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英国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改变社会结构、推动社会转型中的巨大作用。无独有偶,《高中历史》教材中也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转型,促进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英国也由此“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高中历史》第四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工业革命以其巨大的生产力将人类由传统社会带向现代社会。

二、从基本特征的视角评价优秀文明成果

特征是指某一物质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质,是区别于其他物质的基本征象和标志。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相对于农业文明而言,区别于农业文明时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小规模、无精细分工的手工作坊,工业文明是现代工厂下的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精细化。

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不同,“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使用机器进行生产”(《高中历史》第四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页),呈现规模化、机械化、管理科学化的特征。

三、从主要贡献的视角评价优秀文明成果

贡献,其含义为“拿出物资、力量或意见、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创造巨大生产力,引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首先是生产技术的变革,“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随之引起生产领域的深刻革命,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工厂,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其他如造船业、铁路修筑都居世界首位。186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 。 185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10年后增至40%。英镑成为国际货币。185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向全世界展示了英国工业化的成果,并宣告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但英国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0.2%,人口在当时只有1000多万,远比欧洲其他国家少得多。”(唐晋,《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四、从创新意义的视角评价优秀文明成果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商业创新等。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创新意义的视角观察工业革命,即指其在技术上产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启动,随后“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引发各个相关领域的系列联动创新发明与技术革新。在棉纺织业,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后来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纺厂。在动力领域,1782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万能蒸汽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将人类带向崭新的“蒸汽时代”。在燃料和原料领域,钢铁和煤炭的生产和应用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为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交通运输领域,进入19世纪后出现了重大革新,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汽船,随后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初步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

五、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作用

1.便于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厘清基本史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对基本史实的了解、理解、再认、识别、辨认、描述基本特征等,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和历史教学中必需的教学方法。过程与方法的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都构筑在基本史实的掌握之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是观察优秀文明成果的三个不同而又至关重要的视角,一起达成了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基本史实。基本特征,基于成果本身,是把该文明成果和其他文明成果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准;主要贡献,基于文明成果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创新意义,基于文明成果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和创新意义的视角共同构成该成果能否成为“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标准。

从“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的视角”来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即机器化大生产,主要贡献即带来巨大生产力,创新意义即技术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三个视角三位一体,使得工业革命得以和农业文明区别开来并成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2.帮助学生抓住事物本质

所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是哲学上的基本分析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先获得的直接的、反映事物现象的认识,称为感性认识。但是认识事物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即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过程,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抓住关键,找到规律,看到本质。

因此,从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的视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评价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掌握工业革命的本质。

从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的视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评价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即要求构建史料,并将史料分门别类,然后基于史料对其进行多元评价,进而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掌握本质,从而达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解释和评价工业革命。

六、实施案例

目标1:从创新意义的视角,评价优秀文明成果。

师: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为什么?

生:不是,他只是改良者。

师:1705年,纽科门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但是纽科门机有着明显的缺陷:热量浪费太大,效率不高;只有简单的往复式线性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瓦特对纽科门机进行了系列改进,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

材料1:瓦特,1736年1月19日出生在苏格兰西海岸的一个小港口……十八岁时……在一个力学机械师门下当学徒……

有一次瓦特从一个学生的口里,听到有关纽科门抽水机的故事。结果立刻引起他对蒸汽机的兴趣……然而瓦特最初想象的蒸汽机,也是利用大气的压力来推动活塞,这和纽科门的抽水机并没有什么不同。到后来瓦特在活塞的上面,用蒸汽代替了大气的压力,如此一改良才算发明了真正的蒸汽机……后来瓦特又继续改良,用蒸汽的压力使活塞在上面也能动……瓦特为了把往复运动改成回转运动,就又研究出“曲柄”……瓦特又研究出“日月齿车”……瓦特完成回转运动以后,他所发明的蒸汽机就可以用来发动各种机械……

——冯作民,《西洋全史》,燕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印行1979年版,第511—514页

师:瓦特对纽科门机进行了哪些改进?

生:首先,瓦特在活塞的上面,用蒸汽代替了大气的压力,如此改良才算发明了真正的蒸汽机;其次,瓦特用蒸汽的压力使活塞在上面也能动,并研究出“曲柄”使得往复运动改成回转运动,可以用来发动各种机械,被称为“万能蒸汽机”;再次,瓦特又研究出“日月齿车”。

师:这说明“万能蒸汽机”的研制成功伴随怎样的过程?

生:不断改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师:作为人类共享的一项优秀文明成果,我们是从什么视角对其进行评价的?

生:创新意义。

目标2:从基本特征和主要贡献的视角,评价蒸汽机的贡献与作用。

师:我们前面学过古典文化这一优秀文明成果,我们是从哪些视角对其进行评价的?

生: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的视角。

师:我们今天继续运用这三种视角,对蒸汽机这一优秀的文明成果进行评价。18世纪60年代,瓦特创制“万能蒸汽机”。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得到推广。蒸汽机被公认为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请同学们结合下面几段材料回答。

材料1:蒸汽机一发明,就立刻被广泛使用,大规模的工厂一个个出现……立刻使以前的手工业完全机械化,因此那些在家庭式手工艺工厂做工的人,就都转移到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去。

——冯作民,《西洋全史》,燕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印行1979年版,第511—514页

材料2: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炼铁厂用它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煤矿用它来排除矿井积水,纺织行业用它来作为动力。1785年用于棉纺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800年,英国全国已有蒸汽机321台,总功率5210马力,1825年增至15000台,总功率375000马力。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页

材料3: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逊——驾驶带着列车走,火车头后面是六节装煤和面粉的车厢;在这六节后面的车厢里坐着铁路的经理和老板,后面又是二十节改供乘客用的煤车,都挤满了乘客,最后是六节装满煤的车厢……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进入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列车载重共九十吨。

——周一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6页

生:根据材料1可知,万能蒸汽机推动了机械化生产,推动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机器工厂。

师:这是从什么视角对其进行评价的?生:基本特征。

师:很好。相对于农业文明的手工作坊下的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下蒸汽机带来的是机器化大生产,这是工业文明有别于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

生:根据材料2可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

根据材料3可知,万能蒸汽机也使得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导致蒸汽机车出现,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也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师:很好。以上是基于什么视角对其进行评价的?

生:主要贡献。

师:正是以瓦特为代表的杰出历史人物,在前人发明创制的基础上坚持不懈改良创新,使得万能蒸汽机最终得以问世。万能蒸汽机的问世,又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推动机械化大生产,推动现代工厂、交通领域等飞跃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崭新的“蒸汽时代”。所以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