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孩子犯错的心理

了解孩子犯错的心理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长的苛刻还表现在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严厉训斥,或者布置过量的作业以示惩戒,这也是一种不宽容的表现。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而是被压抑和深藏,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常常透视出父母早年未处理好的情结。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能避免父母的过度要求。

第二十七招 了解孩子犯错的心理

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不要恶语伤人、态度粗暴,而要肯于“蹲下来”倾听孩子发自内心的声音,深入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真正心理需要,通过和蔼交谈,达到心灵相通。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有信任感,才能培养出亲密的亲子之情。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应该认识到,正确的东西是从不断地总结错误中得到的。孩子们也是一样,只有从不断的错误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学习和成长。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减少犯错误的次数,那么他们将永葆学习的勇气,一次的犯错不能否定下次的成功。

有的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以及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都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其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会下降。家长的苛刻还表现在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严厉训斥,或者布置过量的作业以示惩戒,这也是一种不宽容的表现。

既然错误不可避免,而又要让孩子在错误中获益,家长们一定要避免以下两种不好的倾向。

一戒父母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一旦犯错又竭尽全力避免孩子受到惩罚,以为孩子犯错一定是父母教育不好,要替孩子受过。其实不然,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孩子不出差错。好的教育一定是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中获得成长的经验。

二戒过度惩罚。有些家长以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错事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是品行或道德问题,凡事都上纲上线,搞“阶级斗争”,甚至不惜用谩骂、体罚来纠错,使小错变成重大的心理创伤。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而是被压抑和深藏,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

这里提出几点对待孩子尤其是年幼孩子犯错误的处理原则,供家长参考。

(1)面对犯错误的孩子,首先静下心来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多想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

(2)面对有烦恼的孩子,要学会倾听让孩子倾诉自己的烦恼,并感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尊重。

(3)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必须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出发,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

(4)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既帮助了孩子又不为孩子包办一切。

(5)对孩子纪律方面的严格要求必须以关心爱护为前提,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6)对孩子开展教育,不要强求孩子和成人一样,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发展超越成年人的优秀品格和能力。强调“常与孩子心比心”。

(7)控制好你的情绪。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会失去理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父母也是人,也有情绪。孩子的有些错误还会激发父母早年的心理创伤,无意识地想通过教育孩子去纠自己几十年前的错。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常常透视出父母早年未处理好的情结。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能避免父母的过度要求。在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遭受轻微体罚,不会形成长久的心理创伤,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就要凡事小心,父母一句不恰当的话,会让孩子记仇一辈子。

当孩子矢口否认你对他的“指控”时,有些家长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先别着急别上火,还是来看看孩子心里的秘密吧,也许,你们能更好地处理关于“认错”的问题。

很多时候,即便是在“案发现场”,指着那被翻得乱七八糟、零落满地的CD光盘,你问孩子:“这是谁干的?”你听到的答案从“这是小狗干的!”到“这是外星人干的!”或者“它就是那样的!”,你几乎很难听到他承认:“这是我干的!”四五岁的孩子不愿意爽快地承认自己犯的那些小过失,同时还会帮自己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面对这些小谎言和狡辩,很多父母都难以容忍,甚至还会给孩子扣上一些“帽子”——不诚实、不坦荡、爱说谎!

其实,面对这种情形的时候父母们不必太过紧张,不要觉得自己有了一个爱说谎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不可能本能地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的。”发展心理学家ThomasLaconia博士告诉我们,能够懂得规则以及违背规则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在进行和完成的一个生长发育“作业”。不过,这种“不承认”、“辩解”、“推脱”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一个好的信号:它说明孩子已经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甚至是错误。所以,在“认错”这个问题上,父母要更加耐心一些,Laconia博士说:“孩子需要在父母的关注、理解和指导之下,才能够建立起道德意识,使自己的行为更真诚和善良。”

这里有一些当孩子为批评“推卸责任”时的秘密心理。希望能使父母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帮助他们。

(1)“如果我承认了,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的!所以我可不能说是我!”

他害怕的不只是来自你口中的责备或手下的惩罚,而是你的愤怒、你的不满,你对他——你的孩子的失望的情绪,让孩子真正心生胆怯。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或者“一顿臭骂”而不惜撒谎耍赖,做了错事不敢承认。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者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是爸爸妈妈的难过。可我们也的确不能高估了这些孩子,因为这个年龄的他们相信可以借助回避责任、矢口否认来换取父母的不失望、不难过。

这时,爸爸妈妈应该:保持冷静。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父母都应先把孩子叫到跟前,压制住怒火,耐心地询问孩子犯错的原因。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儿童发展学家KarenDebora博士建议父母:“不要上来就责难孩子,心平气和地、真诚地给他一些时间想想,也许孩子就会放松些,愿意跟你说刚才究竟都发生了什么。”给孩子安全感和不变的信任。吞吞吐吐的孩子希望首先能得到你的原谅——因为他实际知道自己是有过错的。告诉他:“如果你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也许我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你能诚实地告诉我一切。”

(2)“我不想说‘对不起’!只要我不承认是我干的就不用说了。”

“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就懂得说、就明白为什么要说的。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我们大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

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

告诉他,当他做了让别人失望或者难受的事情时,道歉可以使对方感到舒服,并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让他试着体会“换位——同情”的道理。

等他说出真诚的道歉后,让孩子明白,能说出真诚的“对不起”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实是同样困难的。当孩子学会了诚心诚意地道歉时,他也就不会去推卸自己的责任了。不过,一定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让孩子最终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他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轻松起来。

(3)“我说那不是我干的,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时应该怎么办!”

在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但事实上,他也许并不希望就此“灰溜溜”地“逃走”。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还需要父母的一点帮助和用心。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同时还能给孩子保留一些面子。

这时,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一个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你说那个做错事在墙上乱画的人应该想些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的过错呢?”你主动提出进入“弥补”的程序了,也就暗示了你虽然不满意但你愿意接受他的认错和补救,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来响应的——“我想那个小孩已经答应了一会儿就用刷子把它们刷干净!”

(4)“那可不是我干的!真的!”

区分幻想和事实,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讲,还是会时常出现混乱的。他们有时会沉迷于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也就是“那事情”根本没发生),有时候他们甚至真的忘记了刚才都发生了什么。

父母们一直不要忘记,他们毕竟还是小孩子,生理的、心理的发育都还在进行和完善,他们有很多自身不自觉也难以控制或者避免的年龄局限。不要总是用大人的想法来猜测他们甚至强迫他们采取改错方式,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帮助。

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坐下来和他聊聊。

如果这件事情的后果很严重或者值得认真探讨,那么,和孩子平静地坐下来,让他说说这之前都发生什么了,或者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件事的相关细节。孩子没有恶意心理,说一说,事情可能就真相大白了。

如果只是一件小事,那么就和孩子来一起解决和处理好了。“至于是你还是小狗把毛巾扔到了厨房并不重要,但小狗不能帮我把毛巾拿回洗手间,你可以,对吗?谢谢帮妈妈做这件事!”

孩子的犯错就像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父母需要像老师解题一样帮助孩子去分析。首先是行为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先表扬他,以减低孩子的焦虑;再看方法对不对,方法不错,或部分不错,肯定他,让他知道部分行为还是被认同的;最后看结果如何,错误怎样形成。孩子也许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父母需要告诉他,任何行为不仅满足自己的需要,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从而告诉他通常有哪些处事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很快会从犯错中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犯再犯。

犯错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抗挫能力,没有心理抗挫能力的孩子,可能也不敢犯错。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犯错的几率要多一些,错误也要大一些。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化学试验中,曾把一个小试验室炸翻。可以说,敢犯错误的人都会是一些有希望的人,关键是犯错的时机要把握好,在该犯错误的年龄犯些必要的错误。小孩子如果犯了大错(面临学校除名,伤人损物造成巨大的赔偿,离家出走等),就成了孩子人格发展的危机,父母有时也不得不被卷入来帮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因此,父母了解孩子犯错的心理更加有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