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车的样式及制造

车的样式及制造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的车虽然只用于运载重物,但将骡马车与当时的战车相比时却能发现,两者的结构基本是一样的。每个轮子上的辐条共有三十片,它们的内端连接轴承,外端则接到车轮的内缘。赶车人都站在车厢中部的高处掌鞭驾车,负责控制车行的方向及其速度。此外,使用牛车来装载饲料的方式,以山西为数最多。旅客在车棚中一定要在两边对坐,不然车就会翻倒。

车比较适合在平地上使用,在战国时代,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各地的诸侯国之间在交战时必用到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等说法就是从这时产生的,而车的历史也是从战国开始的。在秦朝末年,项羽、刘邦血战之后,战车在战争中的使用就日渐减少了。南方的水战时用船,陆战则用步兵和骑兵;北方与匈奴作战时,交战双方都使用骑兵,于是战车就更没有用处了。今天的车虽然只用于运载重物,但将骡马车与当时的战车相比时却能发现,两者的结构基本是一样的。

陶牛车 北齐 明器 车高31.2厘米 牛高23.2厘米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圹坡张肃俗墓出土

牛车,在东汉晚期成为社会上层人士的交通工具。

骡车有些是四轮的,也有些是双轮的。车上用来承载重量的支架,则是从车轴处连接上去的。四轮的骡车,其前面两轮和后面两轮之间各有一根横轴,在这根轴上竖立着的短柱上则架着纵梁,这些梁便承担着车厢的重量。即使把骡子从车上卸下时,车厢也可以放平稳,就像是一栋房子一样。至于两轮的骡车,它在行车时因为有骡马在前面拉动,也可使车厢平正。但如果停车卸马后,则要用短木将车的前部支撑起来,否则车身便会向前倾倒。马车的车轮称为“辕”,俗名也叫“车陀”。这种车轮是由轴承、辐条、内缘、轮圈这四部分组成的。大车的轴承俗称“车脑”,长为一尺五寸,朱熹在《诗经》中“小戎”那一篇的注释里也是这么说的。轴承就是其中间穿过车轴而外面又连接着辐条的构件。每个轮子上的辐条共有三十片,它们的内端连接轴承,外端则接到车轮的内缘。由于它上下都能紧顶住轮圈,因此形状也是圆形的,所以才被叫做内缘。轮圈的外侧也就是整个轮子的最外周,又叫做轮辕。大车在收车时,一般都会把几大部分拆散后收藏。要用车时则先装两轴,然后依次装车架、车厢,这是因为车上的一切部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承载在轴上的。

四轮大型马车的载重量是五十石,而驾车所需的骡马,多的时候可达十匹或十二匹,至少也会用到八匹。赶车人都站在车厢中部的高处掌鞭驾车,负责控制车行的方向及其速度。车前套系着的马匹分为前后两排(战车则以四匹马为一排,其中靠外的两匹叫骖,而居中的两匹则叫服),将黄麻拧结成长绳后,分别系住这些马的头,以便收拢而成为两束,再将这些长绳穿过马车中部的横木进入车厢中,拴在左右两边。驾车的人手持长鞭,鞭竿长达七尺多,上面系着的麻绳也有七尺多,一旦看到有不卖力的马,就要挥鞭打到它的身上。车厢内由两个通识马性又熟悉掌绳方法的人来踩绳;如果马奔跑的速度太快,就应该立即踩住缰绳,否则很可能发生翻车事故。行车时,如果前面遇到了行人则必须停车让路,驾车人应立即发出吆喝声,使奔跑着的马停下来。套住马的缰绳收拢成束后穿过横木进入车厢的地方,都要用牛皮条将其绑住,这就是在《诗经》中被称为“胁驱”的东西。

指南车模型 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

指南车是三国曹魏著名机械制造家马均创制的。它的机械原理是利用齿轮的传动作用,在车子改变方向时,前辕随之转动,后辕绳索提落,变换齿轮系的组合,使车上木人保持既定方向。但车轮的旋转要有一定规律,必须是以一个车轮为中心,另一个车轮为半径的就地旋转,才能使木人所指不误。

合挂大车图

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表明,我国在商代晚期已使用双轮马车。马车作为我国古代战争或交通的重要工具,制造技术很早就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因为我国地形复杂,如图中的四轮马车就显得不太实用,应用很少。尤其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土高原和长江中游,前者车轮压上去会有很深的车辙,轮子多了反而不稳,后者在古代到处是沼泽和森林湖泊,同样不宜车子的使用。

记里鼓车模型 据《宋史·舆服志》卢道隆所传造法,参考东汉孝堂山画像 石鼓车图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

记里鼓车是晋代创制的一种机械车辆。它利用车轮在地面转动时带动4种齿轮的转动,变换为凸轮杠杆作用,拉动木人右臂,每行1里车上的木人即击鼓1槌。车前有两只马并行。

平索戏车车骑出行画像砖 汉代墓室内装饰图像

此砖上的画像分为两部分,右半部为车骑出行图,左半部是平索戏车的场面。平索戏车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杂技。“车橦”是汉代杂技中的大型节目,难度最大。图中两辆车上各竖一橦,前车的橦上坐一人,手中拉一索,后车上正有一人爬上橦,两车之间的平索上有一人倒立。车、橦、索三者互相牵连,表演者在两辆车子间奔跑晃动和绳索的摇动起伏中做高难度的动作,惊险动人。

大车在赶路的途中需要喂马时,不用把马牵入马厩,因为车上都载有柳条筐,里面装有饲料,把缰绳解开后便可以就地喂马。乘车的人用小梯上下马车,在经过坡度较大的桥梁时,应该在十匹马之中选出一匹最强壮的,把它系在车后面。等到下坡的时候,前面九匹马缓慢地拉住马车前进,而后面的那匹马则需竭力把车拖住,以此来减缓车速,否则的话,马车就很危险了。大车在遇到河流、山岭或曲径小道时便不能通过。在山东、河北、河南的交界处,因为地势平坦,马车日行可以达到三百里,对于那些河流和湖泊极少的地区,都可以使用马车来弥补水运上的欠缺。

造车时要在所用的木料中,选出比较长的来做车轴,短一些的则用做轴承。制造车轴与轴承时所用的木材,以槐木、枣木、黄檀木、榔榆木为最好。但黄檀木摩擦太久之后会发热,并不太适宜做这些构件。因此有些细心的人便选用那些需要双手才能合抱住的枣树、槐树的木材来制造,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至于马车上的其他部件,使用任何一种木材都可以做成。

此外,使用牛车来装载饲料的方式,以山西为数最多。走到狭路上时,可在牛颈上系一大铃,人称“报君知”,正如一般的骡马车上的牲口也都系上了铃一样。

北方还有一种独轮车,让驴子在车的前面拉,而人在后边推,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长期骑坐牲口的旅客就常常会租用这种车。这种车上有个半圆形的顶棚,用来抵挡风吹日晒。旅客在车棚中一定要在两边对坐,不然车就会翻倒。这种车从陕西的西安和山东的济宁出发,可以一路直达北京。不载人的时候,最多也只能装下四五石重的货物。另外还有一种用牛作为动力前进的轿车,在河南省一带最多。这种车的两侧有双轮,在其中穿过一条横轴,这条轴要装得非常平,之后再架起几根短横木,便可把轿厢装在上面。人在轿中可以坐得非常安稳,即使把牛停下卸掉,车厢也不会倾倒。至于南方的独轮推车,则只能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推动。这种车可以载重两石,但在遇到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就过不去了,最远也只能走出一百里。至于其余各种车辆,实在难以一一列举。因为南方人大多没有见过大骡车,而北方人却又没有见过大船只,因此在这里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双缒独辕车图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个叫奚仲的人,他发明的车由两个车轮架起车轴,车轴固定在带辕的车架上,车架上附有车厢,用来盛放货物。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最初的车辆,都是由人力来推动的,称为人力车。后来人们开始用牛、马拉车,称为畜力车。据传说,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的。在历代车辆发展过程中,最有技术价值的还要数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南方独推车图

独轮车的创始者据说是三国时的蜀相诸葛亮,它的前身就是木牛流马。这种独轮车,西南汉族用它行走时“叽咯叽咯”响个不停,俗称“鸡公车”;江南汉族因它前头尖,后头两个推把如同羊角,又俗称“羊角车”。古时候,女子结婚后回娘家时,用的就是这种独轮车。独轮车在当时是一种既经济而使用也最广泛的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史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发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