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形成与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以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真诚地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克服严重的官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使用为人民服务“宗旨”这一概念,并明确而全面地阐述这一思想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把“为人民服务”明确作为党的宗旨提出的是毛泽东同志。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形成与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以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共产党在本质上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共产党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党也就会变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果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失去了先进战士的作用,也就没有资格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成员。总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是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

同时,这一思想的形成也是由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党只有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才会无往而不胜。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真诚地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革命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革命事业就遭受挫折。

早在19世纪40年代,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根本宗旨的思想。他们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共产党宣言》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1]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思想宗旨的最早概括。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作了更为具体而深刻的阐述,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及党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指出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力量的源泉,“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2] ,只有人民群众“亲自参加国家建设,建设新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才能建立起来”[3] ;强调党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观点,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4] ,“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5] 。特别指出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6] 。因此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克服严重的官僚主义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使用为人民服务“宗旨”这一概念,并明确而全面地阐述这一思想的是中国共产党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体现了党的宗旨的思想。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1923年党的三大宣言指出:“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忽忘的”[7] 。党的这些重要文件都包含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把“为人民服务”明确作为党的宗旨提出的是毛泽东同志。在开辟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在研究和解决红军中党的建设问题时,逐步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奠定了党和军队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1934年1月,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认为:“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8] 在抗日战争和延安时期,毛泽东深化了上述认识,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9] 。指出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将自己的立足点即政治立场,移到工农兵方面,才能使思想感情彻底转变,才能“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着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是有的”,“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种人,而是为人民的”。[10] 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卫团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1] 。1945年4月23日,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毛泽东又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2] 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进一步提出了“出发点”和“最高标准”的思想,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13]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4] 。为了体现和贯彻党的宗旨,毛泽东号召全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15] 这是第一次明确具体地表述了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对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1949年3月,针对革命即将胜利,党即将在全国执掌政权的形势,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不要因为胜利而冲昏头脑,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因走上执政地位而产生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他告诫全党:如果在执政后“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16] 。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将体现党的宗旨同党的执政问题联系起来,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改变了旧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同时,根据党的自身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党对执政后的自身建设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认真探索,继续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和它的党员必须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民建立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并且经常注意扩大和巩固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应当理解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遇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痛痒,尽力帮助群众实现他们的要求。”[17] 邓小平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指出,共产党的先进性就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18] 。“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19]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也就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此后,党在领导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反复向全体党员和干部进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注意密切和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继续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发展。80年代初期,他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20] 的论断,把党的领导作用同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措施是否得当和工作成效大小的标准。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确保“三个不能”:一是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三是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党内和干部队伍内部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邓小平突出强调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于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21] 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更加完整、科学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对实践党的宗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在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时强调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的,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22] 他明确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坚持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宗旨的高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明确提出和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4]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