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学校安全管理的好办法——我校“封闭式”管理的一做法
解虎灵
据2002年统计,全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1.6万人,平均每天有50名学生死于非命。2005年,全国中小学非正常死亡1.44万人,平均每天有40名学生死于非命。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在昭示人们,强化校园安全是基础教育刻不容缓的工作!
贫困山区中小学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到位,教师素质层次不齐等因素,因而安全问题更加引人关注。我国地处西部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有几万余所,就学校安全而言,西部地区贫困山区因外界因素引发的事故,在全国不属于小数,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多因学校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封闭管理。
贫困山区学校应该建立怎样的“封闭式”管理呢?山区学校“封闭式”管理应该建立在以寄宿生封闭管理为主,街区学生以家长自愿参与为辅,每周能按国家法定享受双休为基础的管理。
为什么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呢?这是因为:一是贫困山区人口法律意识普遍淡薄,他们随意出入校园难免与学校教师、学生发生纠纷。二是农村中小学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极易被侵害的对象。三是贫困山区近亲结婚孕育出的痴、呆、傻儿童较多,这类残疾人亲属对他们很难有效监管,因而开放式的学校极易受到攻击。四是贫困山区精神病人没有专业机构管理,这类病人疯跑作乱,也是开放式学校不能避免的。五是近年来恐怖事件增多,犯罪分子把弱势学生居住较为集中的学校作为其实施犯罪的最佳场所,也给开放式学校造成了重大隐患。
如何利用“封闭式”管理有效地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呢?根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安全第一”这一教书育人永远遵循的原则,我们认为:“封闭”最重要的是“隔离”存在于校园外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的人,即校外闲杂人员。就目前学校发展的状况而言,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学校内部基础设施跟不上,教师、学生管理的不善是产生不安全问题的两大隐患。学校设施、教师、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长期要建设的问题,是内部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恰恰是外部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是防不胜防的。要有效解决来自外部因素的干扰,只有通过“封闭式”管理才能有效得以解决。
无论“封闭式”还是“开放式”管理,贫困山区的学生在适应社会、适应生存水平上的能力是不会有太大差别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怎样引导学生去适应社会,怎样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要有适合它发展的环境,而这个环境是由教师、学生家长、学生、适宜学生的社会环境及办学必要的软硬件组成。从这个意义出发,必须禁止与学校教育无关的社会闲人进出校园,必须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因此,“封闭式”管理不失为贫困山区学校管理的好办法。
如今,对学校管理到底是“封闭式”管理好,还是“开放式”管理好的争论激烈的时候,我们校园的安全事故还在不断的出现。“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最为重要的便是人的生命权利,如果学校教育连学生的生命都无法保证,何谈什么人的发展?从我们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偏僻的贫困山区实现“封闭式”管理利还是远远大于弊。
作者:黄龙县白马滩初级中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