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

案例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关系到改革发展的全局。我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商品和要素双向流动的新阶段,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案例六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

一、案例呈现

中国近30年的发展告诉我们,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致力于解决国内发展和改革面临的问题,同时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长期的。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面的。我们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我们既有经济领域的开放,又有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中国的开放首先从经济特区开始,在试验成功后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带,再扩大到内地,形成由点到线到片到面的全面开放格局。开放和兼容,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开放,先进的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只有兼容,尊重不同文明,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不断充实和强大起来。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互利的。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所当然要向世界开放,与其他国家经济相互依存,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与世界经济相互交融。我们坚持同各国开展平等互利合作,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生产发展水平;外国也能从中获得利益和市场。只有双赢互利的开放才能持久,才能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07年11月19日),中国新闻网,2007年11月19日。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要在巩固和扩大已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效应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促进对外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我国外贸规模已经很大,但出口效益和质量存在较大差距,这是粗放型经济增长在外贸中的反映。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提高贸易效益。巩固和发展已有市场,努力开辟新兴市场。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合理调整加工贸易优惠政策范围,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善支持进口的金融政策,增加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资源类商品进口,增加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以扩大能源资源和技术合作为重点,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做好统筹规划,分区域、分国别提出对外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加强合作方式和市场前景研究,制定并实施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加大对我国周边和非洲、拉美等具有长期战略投资价值地区的工作力度和深度。在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能源资源开发合作中,既要充分考虑我们的需要和利益,也要考虑合作方的合理利益,尤其要注意通过互利合作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表1  1997—2007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额比较 (单位:亿美元)

img39

说  明: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实际使用外资额计算,对外直接投资额以中方投资额计算。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外资统计年鉴》(历年)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1997年到2007年的11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差距总体上呈逐年扩大态势,从1997年相差450.60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686亿美元,虽然两者之间的比例从1997年的230∶1缩小到2007年的12∶1,但相差的绝对数额仍存在巨大差距。

img40

表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外资统计年鉴》(历年)计算。

表2是UNCTAD(联合国贸发会议)设计的统计指标,用于衡量一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相对规模大小。可以看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也在上升,但绝对值很低,2005年仅为2.9%,说明其规模很小。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走出去”明显落后,“引进来”仍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基本处于外商投资整合中国企业和资源的一种被动式的国际化过程。

二、案例讨论

1.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怎样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案例点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开放大国向开放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关系到改革发展的全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也是世界各国的主流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呢?党的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十二个字作了概括。

首先,“内外联动”是方向。我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商品和要素双向流动的新阶段,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利益互相交织。实现内外联动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统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善于运用我国综合优势,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持久可靠的资源保障;必须统筹内外贸政策,将内贸延伸到国际市场,把外贸深入到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还必须把对外开放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尤其要在需求结构上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其次,“互利共赢”是原则。其基本原则为:一是主动参与原则,即参与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不管是全球性还是地区性的;积极参加富国俱乐部如八国集团、经合组织、国际能源组织等的活动,并要主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南北合作,协调南北矛盾与冲突;积极参加发展中国家组织,积极促进南南合作、协调南南矛盾与冲突。二是积极合作原则。既要与发展中国家紧密合作,也要和发达国家主动合作,根据不同的国家利益来确定其原则性和灵活性。要把握重点,强调技术合作的拓展、能源和环保合作的加强、农业和服务业的深化等方面。要鼓励扩大技术引进和加强国际合作,寻求新的合作领域、项目和方式,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三是得道多助原则和先予后取原则。对发展中国家多援助、多帮助、多促进、多交流,进一步拓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主动和单边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提供并增加更加切实可行的国际援助,减免债务;与周边国家多商量,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多协调,重在安邻,还要富邻。四是主动开放原则。中国要主动开放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实行越来越开放的“引进来”战略、自由贸易战略、自由投资战略、服务便利化战略、主动开放战略、单边开放战略,继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再次,“安全高效”是要求。在全球化环境中,一国的经济安全,其涵义得到了很大的扩展,逐渐涉及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延伸至整个社会领域。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安全不仅在于一国内部的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抵御外部经济短期波动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于该国经济在全球产业分工链中的位置是否合理,会不会由于参与国际分工的低水平,而使一国经济结构长期陷于无法提升的不利境地。适应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必须建立统筹内外经济的调控和应对机制,始终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要健全产业安全机制,完善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构建能源资源稳定供应体系,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综合效益。

落实报告的要求,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使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方面转变。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水平。

第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我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应鼓励外商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各个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采取信息发布、政策指导、放宽准入等手段,促进东部地区的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积极稳妥扩大服务业改组改造和改善治理结构,同时依法保障国内企业、国有资产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要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搞好境外投资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协调和监管。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要完善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讲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等相关问题,在讲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涉及的改革开放的内容时可适当参考,也适用于第七章第三节中讲授“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问题、第十三章中讲授“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等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二节中讲授“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作者 彭雄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