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人论书,感受文学作品

知人论书,感受文学作品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人论书,读文学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托尔斯泰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读书,尤其是纯文学的书—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该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上。”和一般读者只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不同,托尔斯泰强调在读文学作品时关注作者的性格表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知人论书。在诵读中感受或评判文学作品的好坏。有时候,托尔斯泰在朗读后还会对作品加以评说。

●人物光影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名门贵族家庭,16岁时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他对哲学、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曾在军队里服役两年半,参加过克里木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并到西欧各地游历。托尔斯泰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不断探索俄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他的作品以1812年的战争为背景,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刻划了青年贵族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大潮冲击下对社会与人生真谛的探索,反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社会现实,揭露了沙皇统治下官场的黑暗,同时表现出他不主张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理想。主要著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托尔斯泰在艺术、教育、宗教、音乐等多个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并富有个性的见解。在读书上,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方法。

知人论书,读文学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托尔斯泰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读书,尤其是纯文学的书—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该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上。”和一般读者只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不同,托尔斯泰强调在读文学作品时关注作者的性格表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知人论书。他所说的“作者的性格”不仅仅指作家本身的个性如何,同时也包括一个作家在文学上的表现风格或个性如何。据高尔基回忆:“我总觉得(我相信我没错)托尔斯泰不大喜欢谈文学,可是对文学家个人却颇感兴趣。他常常问:‘你认识他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出生在什么地方?’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时时能听到。他的论断几乎总是从某个特殊的方面揭示了一个人。”这正说明了托尔斯泰既关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关注“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性格”。

在诵读中感受或评判文学作品的好坏。托尔斯泰喜欢朗读文学作品。他在休息、闲暇或与友人聊天时,经常会动情地朗读起他所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并常常因朗读而感动得掉下眼泪。他很喜欢契诃夫、普希金的小说,常常念于口中。一次,他对拉扎·列夫斯基说:“契诃夫有几篇小说实在是妙不可言。您知道,我把我特别喜爱的关于他的小说都挑了出来,反复地读,兴趣盎然。”

有时候,托尔斯泰在朗读后还会对作品加以评说。他非常欣赏普希金的作品,直到生命的最后的时刻还经常朗读。据戈里顿维伊则尔回忆:“列·尼以别人不可模仿的嗓音朗读《黑桃皇后》中伯爵夫人家那整整一个场面,还有托姆斯基的来访,等等。读完后,他又赞叹道:‘有节制、准确、不显眼的手法,没有一处败笔,了不起!妙绝。’”

此外,托尔斯泰在阅读书籍之外,还喜欢与人谈论读书心得和交流思想,他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甚至说,“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他不迷信那些一等作家或是最低作家之类的划分,在他看来,“被划为第一等作家也有非常坏的东西,而被划为最低一等的作家反而有非常好的东西。因此,如果一个人相信了这种对作家划分等级的办法,相信了在一等作家那里一切皆好,在低等作家或不知名作家那里一切都差,那么在理解上他只会陷入歧途,并且失去许多富有教益性的和富有启发性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