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刀马旦经典剧目

刀马旦经典剧目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穆柯寨》中,扮演穆桂英的演员对武打要求并不十分高,主要通过京白和虚拟的表演推动剧情,并凸显人物的鲜明性格。《穆柯寨》作为一出刀马旦的代表剧目,唱念做打俱全,不仅要求一招一式、字正腔圆,还有圆场、靠功、翎子功及繁重的技巧等,更是塑造穆桂英这一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通天教主王瑶卿在演出《穆柯寨》时,认为老剧本安排穆天王被杨延昭刺死不符合剧情的发展,于是将其改为受伤,反响很好。

《穆柯寨》写的是宋辽交战的时候,辽设有“天门阵”,宋元帅杨六郎(延昭)请五郎(延德)相助,延德识出对方阵中有孽龙转世的妖人,需要“降龙木”做斧柄方可破阵。降龙木是山东穆柯寨寨主穆天王(穆鸿举)的宝物,于是延昭命令孟良、焦赞前去求取,结果被穆天王之女穆桂英打败。孟良和焦赞请延昭之子宗保相助,穆桂英擒拿宗保。孟良和焦赞放火烧山,又被桂英用分火扇扇回,两人狼狈逃回。

剧中的穆桂英由刀马旦扮演——武打方面刀马旦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但较着重于唱做和舞蹈,以扎靠为主,动作要在英勇中表现婀娜的姿态,性格应该爽朗、热情、勇敢,富有反抗意志。在《穆柯寨》中,扮演穆桂英的演员对武打要求并不十分高,主要通过京白和虚拟的表演推动剧情,并凸显人物的鲜明性格。她在交战时擒住杨宗保后,十分爱慕,二人结为夫妇。最后她抛弃娘家投奔宋营,和丈夫共同打退敌人。

《穆柯寨》作为一出刀马旦的代表剧目,唱念做打俱全,不仅要求一招一式、字正腔圆,还有圆场、靠功、翎子功及繁重的技巧等,更是塑造穆桂英这一人物的重要手段。在第一场“坐山”中,随着曲牌“大开门”的奏响,四喽兵,四女兵及丫头做引导,穆桂英头戴七星额,身披大靠悬蟒,手掏雉尾翎,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踩着强有力的“四击头”在九龙口抖靠旗中亮相。尽管这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出场,却要把穆桂英这一“巾帼英雄女丈夫,胜似男儿盖世无;足下斜踏葵花蹬,战马冲开百阵图”的英雄气概很好的表现出来。“望山”一幕实际上就是穆桂英对喽兵们操练的检阅。对两边队伍的巡视后,露出满意的笑容,踮起脚尖,踩着欢快的碎步,靠旗左右轻轻摆动(抖靠旗),双手掏翎对耍翎尖(翎子功),随着舞台节奏的变化,轻盈而坚定的步伐(圆场),越跑越快,这一系列程式化的戏曲舞蹈动作,恰到好处的勾画出在规定情境下的穆桂英形象,表现出穆桂英对这支被自己训练有素的队伍的满意程度和一种得意的喜悦心情。“会阵”是这出戏的核心片断,也是穆桂英对杨宗保这一忠良之后由敬仰到产生爱情的心理过程描写。有人将穆桂英此时的内心动态和心理变化过程称为“三部曲”:首先,穆桂英和杨宗保“二龙出水”到台口的第一个亮相,在穆桂英的脸上流露出惊讶的表情,这是一位少女对眼前突然出现的这位相貌堂堂、气概非凡的少年的一种好感和赞叹;其次,当得知他就是杨宗保时,一种对忠良的爱戴,和对将门之子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再次,看宗保英勇出众,武艺超群,正是自己终身依托的理想人选时,由之前的敬仰转变为倾慕。这些心理变化的描写实际上也就是穆桂英对杨宗保之所以敬和爱的情和理的抒发。

1913年秋,梅兰芳第一次应邀到上海演出,此时的梅兰芳初出茅庐,上海观众对他还很不熟悉。当时的名角王凤卿亲自向戏院老板为梅兰芳争取了安排“压台”的机会。“压台”是主演,而且是大轴,梅兰芳向几位前辈咨询后,决定出演《穆柯寨》,因为这出戏思想内容好,扮相好看,表演生动。在到上海演出的第13天,就是11月16日晚上,梅兰芳第一次在上海演出《穆柯寨》,他继承前辈演员的经验,创造性地完成了穆桂英这一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对梅兰芳的艺术革新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也让上海的观众从此记住了梅兰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戏也是在不断改进中日臻完善并成为经典的。比如通天教主王瑶卿在演出《穆柯寨》时,认为老剧本安排穆天王被杨延昭刺死不符合剧情的发展,于是将其改为受伤,反响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