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孩子的心理

关注孩子的心理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过程中,让这些问题不成为困扰孩子成长的心理问题,应该是我们家长着力关切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心理学和教育是同一现实和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的成长拥有积极、明艳、温暖的力量。那些只关注于身体强健、物质富足的家长,无异于舍本逐末。家长要完成对孩子性格的引导,健康积极心理的构建,必须首先完成自己健康心理的构建不可。

在人生路途上,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面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时候,只要我们内心充满温暖,拥有自信的力量,拥有快乐而积极的心态,就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艰难险阻。外在的环境并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能真正阻止和困扰我们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柔弱和不够坚强的内心。无怪乎,在洞悉了所有复杂的现象后,连哲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人啊!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复杂的内心。认识自己,就是让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内心力量,在我们前行迷茫的时候,能冲破层层的迷雾,找到心灵的归宿,爱的力量。人的恐惧、绝望、焦虑、抑郁以及诸多身心的疾病,往往都是由我们不健康的心理引起的。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心灵不断成长的历史。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躯体的强健,更需要心理的健康。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各种成长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这些问题不成为困扰孩子成长的心理问题,应该是我们家长着力关切的。我以为,心理是教育的根基,或者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

心理学和教育是同一现实和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指导心灵,就需要了解心灵的运作。只有那些了解心灵及其运作的人才能运用他的知识指导心灵走向更高、更普遍的目标。

当心理的问题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负,孩子柔弱的身躯将不堪重负,无边的黑暗将吞噬着孩子的心灵,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场命运的悲剧。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心灵健康成长。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的成长拥有积极、明艳、温暖的力量。让孩子的世界充满绚烂、明亮的色彩,孩子才会拥有今后幸福人生的更大可能。人生的真正幸福与否,不在于物质的多寡,而在于精神的富足,正如《道德经》上所言,“知足者富”。而精神富足,恰恰源于我们内心的平和、宁静和健康。那些只关注于身体强健、物质富足的家长,无异于舍本逐末。一个人的强健,只有内心的足够强大,才能真正支撑自己强健的躯体,去探寻和追问生命的意义。没有坚强的内心,健康的心理,没有内心的温暖力量,徒有其表的躯体掩盖不了内心的羸弱,也终将会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下一败涂地。

今天的社会,比以前的任何一个社会都富足和精彩。在这个富足、精彩社会的背后,也带来了更多人的困顿和迷茫。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对欲望的无尽满足而不加以节制,一些传统价值观的流失,人文精神的式微,如此种种,让我们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一个人,如果忽视了自己心灵的培育,他终将会迷失在社会纷繁复杂的幕障之中。个人之舟,终将被惊涛骇浪的洪流吞噬。每一个人,不一定都追求惊天动地的成功,但每一个人,都应追求属于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成功,如此,我们才活出了自我的真精彩。这种精彩,少了世俗的评判而多了个人对生命的认识和自我的认同。要想你的孩子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以为,我们的家长就首先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将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孩子。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此话,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同样适用。

通过我多年的教育经历发现,一个拥有健康积极心态的家庭,培育出来的孩子也大多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这样的孩子更阳光、积极、果敢、自信,充满了明艳的温暖色彩。一个拥有消极悲观心态的家庭,所培育出来的孩子也大多拥有消极悲观的心态,这样的孩子畏缩、胆怯、悲观、不自信,充满了消极黯淡的色彩。其间的道理很简单,家长的榜样,家庭文化和家长的心态对孩子心理的浸润和熏陶,对孩子个人的影响将是长久而深远的,有时,甚至是终身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

父母胆小怯懦,他的孩子也可能胆小怯懦。不过,这并不是因为遗传,而是因为他在怯懦的环境中长大。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性格特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那些在学校里落落寡合的学生经常来自那些与人交往甚少甚至没有交往的家庭。

无怪乎,我们的心理学家都感叹: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是我们的家庭环境和问题造就的。说得更直白一点,都是由于我们家庭教育的偏颇造就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

如果不给儿童提供任何帮助,如果没有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他的心理生活将持续处在危险之中。

构建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得构建我们成人心理健康的屏障。只有我们拥有了坚实的心理屏障,我们才能让孩子,这些孱弱的小苗在我们的屏障庇护之下构建自己坚实的心理屏障。构建我们心理的坚实的防火墙,是构建孩子坚实的防火墙的前提和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漫长和艰辛就在于此,就在于培养健康的心理、温润的心灵。没有任何一项工程,比人的心灵的培育更浩大和艰辛的了。

健康的心理,一定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积极面对,在面对困顿和迷茫时能寻找新的方向。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我们就拥有健康的心态。拥有了健康的心态,我们离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就更近了一步。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很多的家庭,很多的家长本身就不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诸如易怒、暴躁、消极、悲观、狭隘、自私、极端等。如此,在这样的家长手里调教出来的孩子,可以想象其心理生活将是多么荒芜。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我还要说,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家长,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在实际的教育经历中,我常常发现,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或者是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长期漠视而日积月累造成的。

一个长期奉行打骂、强制和压制的家庭培育出来的孩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孩子常常充满着自卑,对人不信任,缺乏安全,产生叛逆、仇恨等不健康的心理。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性格和心理的缺陷,如此,或许孩子的一生将会不幸。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没有温暖阳光的普照,那么这个孩子的一生将失去童年美好的回忆。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这种对孩子的平等、民主、尊重不是一种徒有其表的装腔作势,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家长要完成对孩子性格的引导,健康积极心理的构建,必须首先完成自己健康心理的构建不可。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庸,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这个独立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与之平等,民主对待。教育,只有从爱和尊重出发,才能真正抵达我们将要到达的目标。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长期奉行无原则、不分对错的溺爱的家庭培育出来的孩子,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常常充满着孤傲、不可一世、目中无人、骄横、唯我、不合群、孤独以及各种的恶习。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孩子的溺爱是我们不健康的情感以及心理导致的。我们曾经遭受过很多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有时备受心理的煎熬。于是,我们期望孩子不再遭受我们曾经遭受的苦难。我们愿意提供最好的条件,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情感上无原则的爱。在这样的心理作祟下,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培育出来的孩子的心理,也明显缺乏钙质,显得柔弱而不振。

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以及健康心理的形成极为不利。如果要改变孩子的这些不良心理,家长得改变教育方式,以及自己的心理。我们爱孩子,但无原则的溺爱,不是一种真正和理智的爱。它是一种爱的无序和泛滥,懵懂的孩子,会被我们泛滥的情感和失序心理湮没,最终,将迷失在成长的路上。控制自己的情感,运用我们的理智,给予孩子严格而不失宽容的爱,给予孩子独立、自由成长的空间,我们的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独立的个性,才能成长得更健康。如果家长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健康的心理,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水月镜花。

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成长,经历成长的苦痛,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淬炼成长起来的孩子,必定因为先天的营养不足导致后天的发育不良。

当我们的孩子上学了,面对学习常常也有这样的家长,把分数看作学习的唯一,成天拼命驱赶着孩子学习。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只有学习,学习,分数,分数。当我们把孩子当作学习的工具和机器,最终将培育出一个个麻木不仁、缺少温柔细腻情感的人。我们的孩子在长期的紧张、焦灼、压抑、苦闷、彷徨中度过,内心集聚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终有一天,将会湮没于这些情绪障碍中而不能自拔。孩子发展的另一个障碍来自家长对他们学习成绩不佳的惩罚,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不爱学习、心怀恐惧。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健康、活泼、积极,而不是相反。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的发展,性格品德的形成?因此,家长改变急于求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学会等待,顺应孩子的天性和潜能,我们的孩子将会成长得更加茁壮。

在孩子教育的路上,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和知心朋友。多省察我们自己的心理,看看是否健康?因为言传身教,将会深刻地影响孩子。我们应该多学习,看看一些心理学的科普读物,看一些儿童心理学的读物,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我们的心理,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能与孩子及时地交流沟通。当孩子犹豫彷徨的时候,及时给予关怀和鼓励;当孩子成功快乐的时候,及时给予祝福和冷静的提醒,使孩子沿着成长的道路步步前行。

只要心不迷失方向,再漫长的黑暗,我们也终将穿过层层的迷茫和夜障,抵达光明并永为驻守。

毕淑敏在《心灵的密码》一书中说:

幸福是灵魂的成就,不是金钱的成就。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多用精力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这才是他幸福的保险单

我以为,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他就找到了一把通往人生幸福之路的钥匙!人生或许有诸多不幸,但是有一颗积极而健康的内心,不幸的人生也会变得幸运!

关注孩子的心理,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