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亦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诸多行为习惯是家长行为习惯的一种模仿和延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去学习新知,去汲取人类的智慧,以期健全孩子的心智,促进个体生命的成长。我们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整洁、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专注的习惯。我们不仅不能破坏孩子注意力的构建,还应该进一步培育。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习惯都很好;习惯很好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差。反之,成绩糟糕的孩子,习惯也比较糟糕;习惯糟糕的孩子,成绩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从我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以及我身边同事的反映来看,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和根本,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亦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诸多行为习惯是家长行为习惯的一种模仿和延续。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在《教育即成长》一文中说:“教育即是培养有益个人适应环境的种种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去学习新知,去汲取人类的智慧,以期健全孩子的心智,促进个体生命的成长。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抓住儿童和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假以时日,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从小开始,并一以贯之。

孩子们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一些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折射,或者说是家庭教育问题导致的。我曾说过,生活习惯一定会影响学习习惯,或者说,一些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就是生活习惯问题的延续。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习惯的问题也不例外。例如,孩子的不注意倾听,孩子学习时难以专注和入情,书包的杂乱无章,作业书写的潦草和不整洁,在学习上粗心、丢三落四等问题,追根溯源,这些在学校里表现出的问题,都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导致的。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的就会直接变成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并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以为,此话,的确不假。

我们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整洁、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在我实际的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常常发现成绩差的孩子,习惯也很差,特别是不爱整洁。我常常发现,这些孩子作业书写潦草、马虎,作业本异常不整洁,不是这里一团污垢,就是那里一团墨渍。书包里一团糟,作业本、书籍、学习用具、红领巾等乱放一气。一个书包,就是一个移动的“垃圾筒”,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些孩子,衣服穿戴邋遢、皱皱巴巴,尽管浑身名牌,可给人的感觉是凌乱和不得体。头发蓬乱,小脸和小手脏兮兮,不时散发出一些让人掩鼻的气味——不整洁的孩子,或者说没有养成整洁习惯的孩子,我认为,他的思维也是没有条理和混乱的,他的整个世界也是没有条理和一片混沌的。整洁、条理是清晰、清洁、规范的同义语。一个生活上没有养成整洁习惯的孩子,也没有养成有条理的、清晰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智能。杜威在《教育即成长》中说:

习惯越是与智能不相干,就越降格到行为常规的地步,越堕落成钳制人的行为模式。常规式的习惯是未经思索的习惯;“坏”习惯乃是与理智断绝的习惯,是与刻意考虑的结论及刻意的决定对立的。

有条理的、清晰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是学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智能。可以说,培养孩子整洁、有条理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有条理的、清晰的思维方式。因为,要使自己的物品整洁、整齐,有条理,就要考虑书籍、本子怎么摆放,就要考虑作业怎么书写美观、工整。要使自己的书写工整美观,就要控制自己的手和情感,考虑的过程,就是使自己的思维得以条理化和清晰化的过程。长期坚持这种习惯培养的孩子,天长日久,他就获得了一种有条理的、清晰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由此,对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形成积极影响。我们就不难理解“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习惯都很好,习惯很好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差”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了。一种好的习惯,不仅会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让自己受用一生,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幸福和圆满。正如杜威所言:“习惯也指智能和情感倾向的形成,以及行为在轻易、省力、效率上的增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注意、倾听,以及善于思考的习惯,这些能力发展和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保证。

培养专注的习惯。孩子学习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专注,也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就课堂学习的形式而言,专注的注意力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发现,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倾听老师讲课的孩子,常常会导致学习的障碍,因为他们根本不能有效地接收知识。孩子注意力的养成,是从家庭教育起步的。孩子最初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够专注,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忽视以及错误导致的。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在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家长千万不要打扰他,因为孩子在进行着注意力和专注度的构建。可是,很遗憾的是,孩子受到了家长太多的关注和照顾,也受到了成人太多的“粗暴”干涉。每当孩子专注、沉醉于自己的世界时,我们家长总喜欢打断他们,用吸引人的玩具在他们眼前晃悠,用极尽温柔或是放肆的话语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没有了自己独立专注的空间,从一开始,我们就破坏了他们的注意力,更别说用心呵护和培育了。我们不仅不能破坏孩子注意力的构建,还应该进一步培育。家长可以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较长时间地观察一个东西,较长时间地投入一件事情,我想,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度自然会慢慢得以提高。集中的注意力,很好的专注度,是能够学习好的重要保证之一。

观察,也是孩子智力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眼睛是孩子的智慧之源。苏霍姆林斯基在《教给学生观察》一文中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会发现山川壮丽、江河奔腾美的孩子,一定是会观察的孩子;能发现花朵的馥郁、千姿百态之美的孩子,一定是会观察的孩子;会发现云朵变幻万端、光怪陆离之美的孩子,一定是会观察的孩子;会发现昆虫的形态、结构之美的孩子,一定是会观察的孩子;会发现别人表情变换、感受别人内心情感的孩子,一定是会观察的孩子……眼睛,是我们感知这个多彩奇妙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观察,不仅仅是一种看,一种浮光掠影式的浏览,而是投入了精力和情感的专注。在观察之中,融入了孩子的思考和想象,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家长,带上你的孩子,到田野去吧!让他们去发现树叶的叶脉穿插的经纬纵横之美;让他们去发现田野花朵艳丽的色彩,摇曳多姿的动态之美……鼓励孩子张大他们好奇的眼睛,去发现自己未曾发现过的美和奥秘。投入、专注的观察,一定会有积极主动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的能力和智力就得到了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就会为孩子的心智健全发展开启了一扇心窗。观察,让孩子眼前世界变得明朗而多彩,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妙。

蒙台梭利说,“听觉和视觉是智慧的窗口,是智慧的感知工具”。孩子不仅需要学会用心去观察世界,还应该学会用心倾听世界。在声音的世界,让孩子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丰富和奇妙。自然的风声、雨声、虫吟、鸟鸣、蛙噪,是多么的富有韵律和节奏。让孩子倾听这些天籁之音,孩子的心也会和这些自然的琴音弹奏出一曲美妙的乐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倾听自然,更要倾听我们这个言语的世界。倾听别人的语言,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经验的获得,更是一种言语智慧的积累和习得。从别人的言语中,孩子可以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从而作出判断;从别人的话语中,孩子可以了解别人的所思所感;从别人的言语中,孩子可以撷取别人思维的火花,启迪自己的智慧。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实际就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和窗,透过这扇门、窗,孩子可以领略更多广阔无垠的景致。良好的倾听习惯,会让孩子专注于课堂,去倾听、感受语文课堂中的语言之美;去倾听、感受数学课堂中的逻辑思维之美;去倾听、感受美术课堂中的色彩和形体之美;去倾听、感受音乐课堂中的音韵律动之美……善于学习的孩子,一定是善于倾听的孩子,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会学习的孩子不仅是会倾听的,更是会思考的。自然为什么如此奇妙?让孩子不断地叩问,让孩子在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通过观察和想象,展开思考,激烈碰撞的思维之花,经过不断地探索,就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孩子的学习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呈现、接受和获得,而是面对现实的现象和问题,从疑问出发,去思考,去追寻,去探究,获得对事物正确而清晰的认识。于是,客观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中就变得明晰和鲜活起来。杜威在《教育中的思考行为》一文中说:“未经思考学来的技能,也不能使人真正明白技能的用途。”“知识脱离了有思考的行动就变成死的知识,变成压垮思维的重担。”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和杂乱积累,而是一种经由思考之后的自我建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对世界的好奇和疑问,会让孩子永不停息追寻的脚步。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书中说:“没有思考的教育永远是不成熟的教育,永远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教育。”而我要说,没有思考的教育一定是苍白的,没有深度的教育;没有思考的教育,一定是贫乏的,没有灵性的教育;没有思考的教育,一定是机械的,僵化的,毫无智慧之美的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杜威在《教育中的思考行为》一文中说:

他直接从别人那儿得来的不可能成为观念,必须他亲自努力突破疑难,自己去寻觅。找到出路,他才能真正思考了。父母亲或老师只要能提供可激发思考的环境条件,而且也能以同理心看待孩子的学习经验,就是尽到怂恿学习的次要当事人的全部责任了,剩下的就看学习者自己怎么做了。假如他想不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当然不是他独自一人去想,而是与老师及同学呼应配合的),假如他找不到自己的答案,就算他能一字不漏背诵正确答案,他也没有真正学习。

作为家长,重要的是创设让孩子主动思考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在平常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无处不在。当孩子面对自然的现象提出疑问时;当孩子面对社会的现象提出疑问时;当孩子面对现成的知识提出疑问时;当孩子面对一切可疑的事物和现象提出疑问时;让孩子主动自己去思考,千万不要轻易提供我们知道的答案,更不要对孩子的疑问置之不理或者嗤之以鼻。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植孩子思考的萌芽,是我们家长的应尽之责。当孩子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应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这种帮助,也仅仅是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线索,仅此而已。不仅如此,生活和学习中一切值得孩子主动探究的问题,有时需要我们家长提出来,以激发孩子探究和思考的欲望,让孩子去找寻答案。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和机械的知识训练相比,何止强一百倍!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我认为有三个字,一曰“细”,要求细致,细微,注重细节,习惯无小事,只有做好了“细”才会有收获。二曰“实”,实在,落实,把细小的细节落实了也就成就了孩子。三曰“恒”,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持不懈。落实了“细”“实”“恒”,孩子习惯的养成也就自然而然的了。有了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孩子的成长也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

好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