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思维游戏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思维游戏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就基于幼儿生活的思维游戏设计与实施进行阐述。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和关系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只有通过自身及环境中的各种操作实践,使头脑和材料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理解逻辑关系。

幼儿的游戏活动和他们的生活是密切相连的,换言之,只有和幼儿的生活相连的游戏,才能受到幼儿的喜爱,思维游戏也同样如此。在对幼儿进行思维教育的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这不仅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通过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思维游戏的设计也必须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本章就基于幼儿生活的思维游戏设计与实施进行阐述。

第一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思维游戏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从早晨入园到傍晚离园的一天活动,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基本的生活,也是幼儿园日常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幼儿思维发展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一日生活中幼儿思维游戏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思维力是幼儿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简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也与成年人不同,要让幼儿更聪明、更胜人一筹,就应从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幼儿园可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开展思维游戏。开展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了解幼儿心理需要和发展水平

心理学一般把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幼儿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索与判断,也体现了幼儿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在被动的情况下,幼儿的思维可能是不活跃的。如果能了解幼儿的需要,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此外,不同的幼儿在思维的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充分注意幼儿思维水平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思维水平的活动。

(二)在思维材料准备中培养幼儿的思维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显然,材料在数学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和关系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只有通过自身及环境中的各种操作实践,使头脑和材料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理解逻辑关系。实践证明,材料是操作的物质支柱,为幼儿设计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对发展幼儿思维以及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建立知识结构尤为重要。

幼儿思维的最初表现是动作思维,例如幼儿为了听到一种新的声音就要用一种玩具去撞击另一种玩具。在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都带有直观动作的性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特别渴望用直接动作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在此阶段,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幼儿学会如何利用工具,例如匙子、叉子、剪刀等。幼儿在运用这些工具的同时,也逐渐学会利用工具解决问题。此外,幼儿利用工具,还可以了解周围许多东西的不同性质。例如,利用匙子,幼儿能了解不同液体的特性;利用剪刀,幼儿能了解不同材料的硬度和结实程度。

(三)充分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发展思维,重要的是让幼儿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解决问题之后,可以要求幼儿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语言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这种方法能够被幼儿应用到许多类似的情境中。

采用图形、图画等非语言方式也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物体的形象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同一物体可以有不同的形象。让幼儿认识同一个人的不同站立姿势,同一只鸟的不同飞行状态等,都能帮助幼儿认识同一物体的不同形象。二是结构的整体性,这一特征要求幼儿既能将物体的重要特征分离出来,也能将物体的重要特征联系起来。例如,为了顺利建造一个玩具小车的车库,幼儿应在心中区分该项工程的主要特征:小车的长度、高度、宽度,然后选择需要的部件,设想工程的略图等,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否则就会犯许多错误。

(四)重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

“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人民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对设计课程研究不够,就会影响幼儿思维能力的形成。思维游戏不同于一般游戏活动,思维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着观察者、引导者、启发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须敏锐地察觉幼儿的能力结构,个体差异和兴趣,为他们自主的探索活动提供适宜的支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引导和促进幼儿学会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能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鼓励和支持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创造性思维,故教师应不断提高组织实施课程的能力。如在游戏操作中发现幼儿动手能力有待加强时,切不可代替操作,而应当耐心地告诉他操作的要领及步骤,把游戏规则重新介绍一遍,鼓励幼儿认真思考,大胆尝试,给幼儿探索的空间,鼓励他自己动手完成,可以对他说一些鼓励的话:“这不难,只要用心认真去做,一定能成功,不信你试试,如果错了就重做。”另外,在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要针对游戏中的重点、难点,将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零散经验进行梳理,便于幼儿获得更大的收益。

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把思维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是促进幼儿思维主动性的关键。思维游戏通常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的探索、想象和创造提供适当的空间。如幼儿在思维课程“动物王国”的“欣赏小动物的照片”的游戏情境中,将被分割成不同部分的动物图片重新拼合完整。幼儿在拼拼、摆摆、玩玩、找找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判断、探索,了解图形的不同特征,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提高细致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几乎没有说话,集中精力在拼图上。他们在等待着完整画面的出现,没多长时间,图形终于完成了,他们高兴地拍起了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无比喜悦,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了拼图技巧。幼儿们在拼图过程中,认真地思考,小心地操作,最后很有经验地在讲述操作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让幼儿体验游戏和学习之间的乐趣,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它就像催化剂一样,能将幼儿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百折不挠,并且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丹斯凯通过实验发现,那些在测验前进行自由游戏的幼儿比那些没有进行游戏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五)尊重幼儿的求知欲、探索和创造力

在学前阶段,幼儿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3~4岁幼儿的问题通常是关于新鲜事物、现象及特点的名称问题,如“这是什么”“这是谁”“他在哪里”“叫什么名字”等。接着,求知欲从某些事物的名称、特点转移到各种现象的关系和联系上来。4~5岁的幼儿不仅对某些物体发生兴趣,而且对利用这些物体的动作、人与物的相互作用、原因和后果也开始发生兴趣,幼儿的问题也由“是什么”变成“为什么”。在幼年后期,幼儿开始对周围物体的综合性能发生兴趣。为了让幼儿熟悉不同的实际领域,可以从幼儿熟悉的领域入手,提醒幼儿在思维中特别注意某些新的、他们还不熟悉的现象。例如,问幼儿:“田野里有哪些花?”待幼儿回答出一些后,可以告诉幼儿一些他们不熟悉的花。

尊重幼儿的探索和创造性就是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不过分强调给幼儿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幼儿的经验多是自己的生活体验,每个幼儿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因而幼儿的探索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会不同。过分强调单一的标准会抑制和束缚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多种答案或方案的问题。例如,在玩沙、玩泥、玩水游戏中,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和创造,也可以用同样的玩具玩出多种形式,赋予它们很多内涵,让幼儿得到更多的探索和创造的机会。

二、一日生活中思维游戏的设计

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纲要》中提出,作为一名教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教学,并善于发现并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内容,满足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快乐和自信,在愉快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早上入园开始,直到傍晚离园结束,包括游戏、学习、休息等多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且适合幼儿的思维游戏。

(一)一日生活中接送环节的思维游戏

晨间接待是幼儿在园内一日生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幼儿一日愉快情绪开启的重要时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早晨来园的幼儿在与家人分离时,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晨间接待是幼儿每天在园生活的开端,接待内容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幼儿当天的情绪。一日生活中的接待环节还包括傍晚离园前的接待,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活动比较松散,幼儿的自由度较高,因此,有利于开展幼儿思维游戏。

◆案例4-1   大班思维游戏“城堡”

一、设计意图

幼儿建构活动是在认知基础上对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建构活动的基础。进入大班后,幼儿在晨间能自主组织游戏活动,思维游戏“城堡”是幼儿晨间的建构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第一层游戏(一)游戏目标

选择和利用建构材料,运用组合、对称、平衡等结构技能进行建构。(二)材料准备

各种纸盒、薯片罐等。

(三)游戏玩法

男孩甲进入游戏区后,很熟练地用四个薯片罐排成柱子,用纸盒作为屋顶,搭建了两层高的城堡。师:“四根柱子当然可以搭成城堡,两根、三根柱子的城堡会是怎么样的?要不要试试看?”甲接受建议,继续找材料搭城堡。结束时,他拥有了一幢两层、一幢三层的城堡,有二、三、四根柱子不同的支撑方法,甲介绍两层那幢是奥运比赛场馆。

图4-1 两个幼儿不知道应该先用哪个材料

三、第二层游戏

(一)游戏目标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题“建筑”。

(二)材料准备

各种纸盒、薯片罐等。

(三)游戏玩法

图4-2 两个幼儿在争取材料时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解决

男孩乙有领导才能,女孩丙,男孩丁、戊作为组员,一起开始构建某“建筑”。丙并没急着动手,“要先想好搭什么”。乙受提示,思考了一会,“要搭城堡”。(看来幼儿对城堡有偏好)三个男孩开始动手搭建,因材料不足和甲发生争执,不过他们用猜拳的方式自己解决了。(甲不愿参与乙的小组,所以是左右两个地盘各自活动)师:“城堡有高高的城墙,古代的时候,有敌人进攻,都靠城墙抵抗敌人,我们在城堡外搭个围墙吧!”乙稍想:“我们的城堡有防御系统的,有敌人就会发出警报,还有发射塔,可以发射火箭。”(他们并没有采纳教师的意见,看来城墙太“老土”了。结束时,他们有三座城堡,其中有一座是喝茶的)

图4-3 两个幼儿共同搭建的城堡

四、游戏效果

“城堡”这一来自间接经验的事物,因其带有来自童话的神秘性,为幼儿所熟悉,富有吸引力,但是,从幼儿的“作品”来看,结构单一,形状雷同(有材料的限制因素在内),不过他们仍有兴趣。在建构过程中,幼儿们丰富了关于建筑学的起点知识(盖顶、平衡、对称等)。那么接下来,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城堡(或其他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周围环境布局、位置关系等,使他们头脑中储存丰富的具体印象,并在游戏过程中依靠这种印象来进行思维创造。

五、游戏反思

在思维游戏中,材料的更新可以给幼儿带来很大的新鲜感。教师可以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手工材料,如拿一些旧报纸让幼儿撕撕、剪剪、贴贴,画一些简单的造型让幼儿进行涂色或捏泥活动,等等。每周安排一次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乐此不疲,而且还不会因为天天玩而失去兴趣。幼儿在自己看、自己说、交换看、相互说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也发展了能力,锻炼了胆量。在自选活动中,教师可以多进行个别指导,不必过多地干预。幼儿有了自己的兴趣点,活动起来会更加投入、满足。

(二)领域学习环节中的思维游戏

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思维能力,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重要能力。而学前阶段又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时期。开展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意在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干预,就可以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思维系统。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不仅有晨间活动等具体生活,也有五大领域的学习,因此,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游戏就成为发展幼儿思维的最重要的途经。

◆案例4-2   小班思维游戏“谁会生蛋”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有着许多新发现。这天,点心时间到了,他们拿着茶叶蛋说:“茶叶蛋的妈妈是谁?”“是茶叶妈妈。”“是老虎妈妈。”“是鸡妈妈。”——一个小小的茶叶蛋引发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在幼儿七嘴八舌中“谁会生蛋”的思维游戏活动产生了。

二、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了解哪些动物会生蛋,体验游戏的乐趣。

2.说说动物的名称。

三、材料准备

有关动物生蛋的演示文稿,动物图片;贴有“是”或“不是”字样,并画有两个圆圈供幼儿选择用的图板。

四、游戏玩法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如:出示刺猬图片,师问:“这是谁来了?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幼:“刺猬你好!”师问:“刺猬会生蛋吗?”师说:“开始。”幼儿开始选择(站在两个代表是、不是的方格内)。如有争议就请“电脑博士”、搭班老师或有此经验的幼儿等进行确认。确认后,请幼儿将动物贴在图板上,以此加深印象(会生蛋的贴在“是”一边,反之就贴在“不是”的一边)。

图4-4 幼儿在争论“刺猬能生蛋吗”

(三)一日生活区域活动环节中的思维游戏

思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展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在关于思维游戏的实施场合调查中,48.6%的教师选择了区域活动,居于第三位),由于思维游戏具有材料丰富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所以思维游戏的材料一般都会在区域活动投放。思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与主题相整合,是对学习经验的巩固和延伸。把思维游戏的材料投放在区域,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进行重复操作以巩固学习经验,或者探索游戏材料的新玩法,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如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并给予重点引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探索新的玩法。

二是利用思维教育理念来指导区域活动游戏。在区域游戏中,教师会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比较,帮助幼儿总结已有经验和规律,注重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来让幼儿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如在积木区,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木的形状,思考它像什么,可以搭成什么,然后再动手操作,在幼儿动手操作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幼儿在盒子里对各种图案的木块进行自由镶嵌放置时,比如一个幼儿摆出了“太阳”“小汽车”“小兔子”“西瓜”“数字7”,教师鼓励幼儿展开自由想象来表达,幼儿会说:“在一个晴天,小兔子开着小汽车买了7个西瓜。”

三是对区域中的思维游戏材料进行再设计。活动中,教师会受到思维课程材料的启发,制作出新的游戏材料,比如使用标记记录内容时,有的幼儿根据“企鹅大冒险”中的各种标记来设计标记;幼儿在学习了“快乐的小龟”后,能把自己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摆放,收放玩具时能做到摆放整齐,形成了做事认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案例4-3   大班思维游戏“有趣的插花

一、设计意图

春天是万物复苏、最美的季节,幼儿园教师会带幼儿散步,随处可见一棵棵盛开的桃花、樱花、玉兰,幼儿非常喜欢,都会欣喜地说:“多美的花啊!”在欣赏花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数花瓣,看每朵花有几瓣花瓣,是什么颜色,想一想用几种颜色的花怎么插花等。“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怎样使花瓶不倒”——的欲望,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游戏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材料准备

可乐水瓶、自制的各色花、泡沫块、塑料瓶、小石头、橡皮泥、盘子、盖子、光盘、硬板等。

四、游戏玩法

1.幼儿初步操作

教师带来了许多花,请幼儿扮演花艺师进行插花。幼儿先把花一朵一朵插在塑料瓶里,花越来越多,塑料瓶就倒了。

2.幼儿操作,自由探索

教师让幼儿想办法使塑料瓶不易倒。在材料库中挑选材料,使塑料瓶中插满花后不倒,如果幼儿成功了,就贴上自己的号码,将瓶子放在指定区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幼儿在操作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石头装少了,花瓶不稳固,还是容易倒。”

“光盘,放在瓶子上面反而更容易倒,放下面使底盘变大不易倒。”

◆案例4-4   中班思维游戏“多变奶杯”

一、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很多的废旧材料可以变废为宝。我们幼儿园的幼儿喝的是纸质奶杯的鲜奶,杯子漂亮,颜色鲜艳,他们不愿把杯子扔掉,说喜欢这个奶杯,所以教师和他们商量,一起来做“多变奶杯”。但教师觉得一种奶杯作为材料过于单调,便提供了很多的辅助材料供幼儿选择,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游戏目标

1.运用剪、折、撕等技能制作多变奶杯。

2.通过奶杯制作,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游戏准备

废旧的纸质奶杯、吸管、皱纸条、剪刀、固体胶、水彩笔、铃铛。

四、游戏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奶杯、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说能把奶杯变成什么,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幼儿创作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奶杯。

3.分享

(1)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户外游戏:玩转奶杯。

五、游戏小结

这些游戏很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区域活动区中较方便操作,材料也容易准备。让幼儿能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并在操作中学会很多的方法,培养了探究意识,发展了逆向思维能力。

(四)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的思维游戏

过渡环节是日常各活动中的“驿站”,是中转的,衔接的,也是休息调整的;它是非正式的,闲散的,自由活泼的。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在实施中充分利用。通过延长、融合、弱化等方式来组织过渡环节,关注过渡环节中教学节奏与幼儿身心节奏的适时调整,使过渡环节的价值得以合理、充分发挥。

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且过渡环节还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

案例4-5   中班思维游戏“三只蝴蝶”

一、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三只蝴蝶》这个故事内容浅显,便于幼儿理解,幼儿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掌握,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体会好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情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演游戏又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仅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

二、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加深对故事的掌握,并能喜欢自己扮演的角色。

2.学会认真倾听和正确按指令做动作,感受游戏表演的乐趣。

三、游戏准备

红、黄、蓝蝴蝶若干只,蝴蝶头饰(每位小朋友一只),红、黄、蓝花各一朵。

四、游戏过程

1.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教师引入:听过《三只蝴蝶》的故事吗?知道里面的三只蝴蝶是怎么飞的吗?(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请幼儿说出蝴蝶的颜色)小蝴蝶怎么飞啊?(教师提示,打开双手,像小翅膀一样先上下挥动,原地做动作)小朋友们想和小蝴蝶做游戏吗?

2.教师指导幼儿基本动作:现在要请小朋友和小蝴蝶一起做游戏啦,先把小手打开,我们先原地高高地飞,低低地飞,快快地飞,慢慢地飞做一遍。

3.教师创设第一个情境:现在请小朋友在原地站好,我们今天要去花园玩儿,在花园里看见了三朵大花,这三朵花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我们看看都有什么颜色吧!(出示红、黄、蓝三朵花,然后请幼儿回答)

4.教师发出游戏指令:先请红蝴蝶小朋友高高地飞到红花上,等待;然后黄蝴蝶和蓝蝴蝶小朋友也高高飞到黄花和蓝花上;请红、黄、蓝蝴蝶小朋友低低地飞到黄线上。

5.教师继续发出“先”“后”指令:请红蝴蝶小朋友先高高地飞到红花上,后低低地飞到蓝花上,最后快快地飞到黄花上。(黄色蝴蝶和蓝色蝴蝶的小朋友依次做活动)(对幼儿进行表扬)

6.教师创设第二个情境:

现在小蝴蝶飞累了,我们换个游戏吧,好吗?(出示两座城堡)

(1)请小朋友先观察城堡的颜色,再观察形状。(一座是粉色三角形的城堡,另一座是绿色半圆形的城堡)

(2)现在请小朋友排成两队,男孩一队,女孩一队。

(3)男孩和女孩同时做游戏,女孩先高高地飞到粉色三角形的城堡,慢慢地钻过去,最后快快地飞回黄线。男孩先低低地飞到绿色半圆形的城堡,慢慢地钻过去,最后慢慢地飞回黄线上。

五、游戏反思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正处在萌芽阶段,如果没有游戏的组织者,他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协商来共同完成一件事。在游戏过程中,有部分幼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而且对教师的指令完成得非常棒,但是也有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高、低、快、慢这些形容词对幼儿也只是一个行为的界定,在游戏表演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来选择、设计、表演,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每一个表演游戏开展的初期阶段,教师一定要学会并善于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适时地进行点拨和指导,发挥表演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三、基于一日生活的幼儿思维游戏的流程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经验。《纲要》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集体活动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有效形式之一,而一日生活的思维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并在幼儿的生活中实施。因此,在一日生活的幼儿思维游戏的实施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一)生成

幼儿思维游戏活动,就是组织开展以培养幼儿良好思维品质为目标的游戏活动,也就是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加强对幼儿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集体训练、区域活动、亲子活动、日常活动、学科活动、游戏活动等形式。毫无疑问,在日常的幼儿游戏活动乃至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幼儿的思维活动,而我国所要研究开发的思维游戏活动,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为目标,具有更多的思维含量,渗透更多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的活动。

依据幼儿的年龄及思维发展特点,找到适合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在数学、语言、科学领域及生活游戏中合理应用,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思维游戏活动就是要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借助一些有组织的、系统的材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

(二)选择

思维游戏在选择时,每个单元活动的任务难度都是渐进的,每个活动中的任务难度也是渐进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渐进策略的使用,即根据班上幼儿的能力水平来决定任务难度的起点,并逐渐增加任务难度,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三)分类

思维游戏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主动性思维游戏,具体包括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建造性游戏,幼儿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创造性游戏,需要幼儿用心去创造、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造力,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另一类是被动性思维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幼儿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四)实施

组织幼儿开展思维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及时提供帮助,包括游戏活动的操作,幼儿相互间的合作等。

(五)评价

在思维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向幼儿提供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一般说来,在面对问题时,幼儿会比成人表现出更多的冲动。成人会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再回答他人的问题,而幼儿会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举手要求回答或者直接说出答案。这时教师更应该控制等待的时间,要求幼儿更全面细致地思考后再回答问题。在幼儿操作错误以后,教师要用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问题,提问之后要给幼儿充分的思考和观察时间,不要急于纠正错误。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包括鼓励及追问)。在幼儿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用有针对性的鼓励性语言进行反馈,以提高幼儿下一次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其他幼儿更积极地思考,如“××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巧妙,大家还有其他办法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