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氛围,唤起自主意识,加强自解能力

营造氛围,唤起自主意识,加强自解能力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增强学生的自解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是增强自解能力的保障。

营造氛围,唤起自主意识,加强自解能力——体育课堂自主教学策略研究

■余 波

“老师,你看我能踢三个了,我还能踢得更多!”“老师帮帮我,我怎么老踢不起来呢?”“老师,我会使用外脚背踢毽子了,可以教我脚背踢毽子吗?”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体育课,课中的孩子们正在积极主动地练习踢毽子,他们时而听老师讲解,时而不停地练习,时而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时而又相互鼓励,旁边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孩子们自主地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增强学生的自解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语言是开发学生自解能力的指挥棒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有目的、有情趣,幽默而不俗套。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教师语言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

例如,在分腿腾跃这一教材中形容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的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快如闪电”、“形如狡兔”。又如,设置“2008年去北京参加奥运会”这一课题,沿途要跨越各种障碍,经历千山万水才能到达目的,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崎岖和坎坷,做生活的强者,做大自然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技巧和能力肯定参差不齐,我就用各式各样的激励性的、启发性的语言。

“多使点劲儿,你可以过去的。”“顶住,坚持一会儿就成功了。”“大家认为他的方法科学吗?”“你还有更省时省力的做法吗?”等等。都充分显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魅力,在诱导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从而走向成功。

学生对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便于记忆的,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的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二、场地、器材的安排是提高学生自解能力的催化剂

上课铃响了,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在“投掷”一课中以安全、轻巧的废纸团代替了笨重的实心球,并以手榴弹、地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森林运动会》课前,在场地上挂满了红红绿绿的苹果。孩子们来到场地上,眼睛里都流露出兴奋、疑惑的眼神,“余老师,挂那么多苹果干吗?”“好漂亮啊!这堂课要干吗呀?”孩子们在不经意之间马上就去完成了本课的课题“单脚助跑摸高”。另外,激励孩子们自己创造能一物多用的教具,如孩子们运用了空的矿泉水瓶子来做投掷和跳跃的教具,他们的理由是:1.在投掷教材中可以用瓶子做目标,学生可以用滚球和掷球的方式投准。2.在跳跃教材中可以利用瓶子放出不同的造型、高度、难度进行跳跃练习。3.在空瓶子里放上米粒,可以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既可以调节课堂氛围,也可以代替拍手,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愉悦,从而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充分挖掘出潜在的动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解能力。

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增强自解能力的保障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是增强自解能力的保障。一旦学生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老师的教学会变得非常轻松,教学效果也会出奇的好。拿形体课来说,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能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了,课堂上一改以往的优秀学生担任组长的形式,换为小组各个成员依次担任组长。一学期下来,小组间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并且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举个例子:一年级×班原本舞蹈基础、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经过一段时间自主学习的训练,学生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次分组学习展示没完成,于是,在一周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还主动练习,到了第二周形体课就强烈要求展示。如果孩子们都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想他们就距离成功迈出了一大步,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兴趣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故事性情境

以故事情景展开教学,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如《森林运动会》一课,以“动物健康歌”的韵律操作为课的导入,学生变成了各种小动物做模仿操,再分别设计了“学本领,摘果实(助跑摸高)”进行本课的基本教材学习;“穿过小树林(曲线跑)”进行基本素质训练;“森林马拉松”展开教材,进入本课高潮;最后通过“随鸟王跳舞”进入放松环节。这种故事情景把原来的教学内容贯穿在游戏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在二年级“连续前滚翻”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故事贯穿始终,让学生扮演小刺猬,将课的主题定为“小刺猬学本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教学过程分为:小刺猬热身操——小刺猬玩耍——小刺猬学本领——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四个环节。其中,小刺猬学本领又细分为:小刺猬自卫、小刺猬下山、小刺猬逃生、小刺猬采果子四个环节。小刺猬采果子是一个融合了动作练习与创新意识的环节,不仅需要学生按照要求连续前滚翻,同时还要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让“果子”掉?孩子们积极思考,互相启发,发明了嘴巴衔着、下巴贴着、指缝夹着等多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六、创设生活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选择教材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知识点,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如何把头脑中固有的知识通过联想,改造成具有生活气息的、学生熟悉的内容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例如:在一节课上,老师运用呼啦圈、标志杆、体操棒、短绳等器材设计了一节以生活中的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体育课,在课中,学生学到了各种简单的紧急救护办法。学生对这样的内容有强烈的亲切感,通过教学,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活动情绪,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真是一举两得。

新课程理念给了我们新的平台,而学生自主学习又给了我们新的课题。如果我们站好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断尝试、开拓进取,多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一种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自解能力,就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练习、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站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健康的拥有者。

(此文在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