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学生一把学习的梯子

给学生一把学习的梯子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位有梯度的教学目标,给孩子一把适合的梯子。教学目标过高,则曲高和寡,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过低,则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失去攀登的乐趣。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长远的方向性目标,更是我们制定具体课文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显然学生们的能力水平还未达到教师期待的高度,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给学生一把学习的梯子

■包世臖

攀岩是时下年轻人热衷的运动之一,在攀登过程中人们不断向更高的高度和难度发起一次次的挑战,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征服一切艰难险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骄傲与满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孩子一把学习的梯子,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攀登的乐趣,走得更高更远,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思想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篇课文,有的教师让整堂课充满了五花八门的教学活动,热热闹闹;有的老师将整堂课上得满满当当,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一项不落,反观学生,眼睛里一片茫然,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吸收了多少,无人问津。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可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我们必不可缺的工作。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有所长进,需要我们为他们设置合乎他们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教学梯度

定位有梯度的教学目标,给孩子一把适合的梯子。从学生实际出发定位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则曲高和寡,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过低,则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失去攀登的乐趣。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应当建立在“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研究和把握上。

课程目标应明确、有层次。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长远的方向性目标,更是我们制定具体课文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在教学中我们时常感慨:课文越来越难教,问题就是出现在这个“难”上,同样的知识点,出现在不同学段,它们所要达成的目标是有明显不同的。如:一位一年级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中有一条“学习比喻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告诉学生:“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是个比喻句,说完立即让学生再说一个比喻句,没有人回应,于是他再举例:“白云像棉花糖。”并说明这也是一个比喻句,学生们若有所思、似懂非懂,着急的老师再次补充道:“谁能用‘像’字造句,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学生们恍然大悟。显然学生们的能力水平还未达到教师期待的高度,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就会发现比喻句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每个阶段有层次的纵向延伸,我们需要把握好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低段的阶段目标,如:学习“……像……”的句式,会照样子说一说。这样的安排既立足于知识点,又给了学生思维空间。

课时目标应循序渐进。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引导着教学的方向。翻开语文教师的每一份教案,首当其冲的必定是“教学目标”,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开端,有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才会心中有数,对教学方法才会心中有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但要体现课程目标和课文的学习特征,正确处理好课标、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还要遵从学生阅读规律,合理地制定学习内容,确定恰当的、合适的学习任务,体现与第二课时的梯度。课时目标的确定,首先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教材,把握教材神韵,才能准确提炼知、情、能的训练点,为设定完整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石。在执教《贺年片》时制定的一课时教学目标为: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识字,认识14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碧绿、呼唤、希望”等词的意思,会写生字4个;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知道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制定的二课时教学目标为:通过朗读诗歌,使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美好愿望,并立志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于探索的好少年;背诵课文。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同时结合本班孩子特点,第一课时以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为主要任务,学习:(谁)送给(谁)(什么)这一句式,学会概括归纳每一小节讲了什么,这样使第一课时安排更加灵活、多元,为第二课时的阅读理解做铺垫。

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给孩子一把多功能的梯子。为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实现以学生为本,适应新形势下改革的要求,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找出各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创造出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从“我要学”到“我想学”。课堂上学生从感知→理解→欣赏→评判→迁移,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课堂才能迸发出无限的活力,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会收到实效。值得注意的是每一节课都应关注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而不是今天将问题设计得很琐碎,填鸭式;明天只抛出一个问题,自行探索,放任自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刨根问底的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深一层的学习当中;对绝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整体给予引导,使这些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对于自信心不够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坡度,让他们一步一步接近成功。在教学时只有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你才会知道他们的需要。

有梯度的作业设计,给孩子一把独特的梯子。在作业设计编排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识的有序性,将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阶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要注意作业练习的阶梯性,变统一要求为分层要求。作业设计分基本巩固题、综合训练题、发展思考题。这样既能使各类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要求,又使优生得到发展。教师还要认真分析课后练习的结构和特点,弄清楚哪些是模仿性的,哪些是对比性的,哪些是综合性的题目,然后遵照由易到难,从模仿到灵活运用,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有序地进行练习,做到步步深入,层层巩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攀登是一种姿态,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攀登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它需要自己去努力,去感悟;攀登是一种乐趣,它需要自己去领悟,去体会。作为孩子攀登路上的领路人,我们要给学生一把学习的梯子,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迎难而上,一步一个阶梯,走上知识的巅峰,为跨越式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获四川省第九届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在金牛区首届优秀教育博客文章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