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报专业教育的口径应当拓宽

情报专业教育的口径应当拓宽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大情报观念来看,它包括图书馆学等学科在内的专业内容较广泛的教育。情报学专业教育在图书馆学教育的土壤中得到分支生长。然而,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能更广泛地适合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成绩,而应不断开拓情报专业教育的内容范围。

情报专业教育的口径应当拓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情报专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所高校设立了情报专业系科,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培养专门人才。随着专业教育的发展,缓解了情报人才及基培养能力相对短缺的矛盾,成绩是肯定的。从我国四化建设和社会需求的现状来看,我国情报队伍的人员数量和质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进一步缩小这些差距,我国情报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在专业布点和办学结构上妥善地调整好,同时,对于已办的专业,要着眼于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在基本稳定规模的前提下,重视情报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要面对我国现在和将来对情报人才的实际需要,加强情报专业教育,拓宽专业教育的口径,扩大本科专业的业务范围,厚基础,宽口径,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众所周知,我国的情报教育脱胎于图书馆学教育。以大情报观念来看,它包括图书馆学等学科在内的专业内容较广泛的教育。自1920年3月武昌文化图书科正式办学以来,图书馆学教育已有近70年的历史。随着图书馆的推广和图书馆学的传播,1920年以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全国纷纷举办过各种短期训练,陆续设置了一批图书馆学专业。例如,短期训练方面,有1920年夏天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1923年夏天南京东南大学开办图书馆讲习科,该校这样的讲习科以后每年都如期举办,一直延续了数年之久。其他诸如上海中华图书馆函授学校,成都图书馆讲习班等办理得也较有一定的成效。在大学正式开授图书馆学系科的,有1925年上海国民大学设立的图书馆学系;1940年金陵大学文学院图书馆学专修科招收新生;1941年社会教育学院设图书博物馆学系;1947年北京大学在中文系内附设图书馆学专修科,招收文科毕业生等。

1951—1954年西南师范学院曾设立了图书馆学博物馆学专修科。经过院系调整,武昌文化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成为武汉大学一个系科。1947年创立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科于1956年改为本科。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教育中还有北京文化学院图书馆研究班、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中国科技大学科学情报系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大的科学情报系,该系可以说是我国以“情报”正式命名的系科专业的滥觞。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图书馆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情报学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据肖东发同志《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40年》一文的统计,当前,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有50个,成人教育组织有33个。实际上,可能还不止这些。

情报学专业教育在图书馆学教育的土壤中得到分支生长。综观当代情报学教育的内容,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无不表现出同图书馆学内容血缘相关的痕迹和印记。我们首先拿美国教学大纲来看,大纲第一部分“情报科学导论”中设有情报分析、情报的存贮与检索、标引工作、情报处理、书目学检查、图书馆学与情报检索、情报传递、情报库、情报需求等;第二部分“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中有系统的分析、工序研究与情报系统、情报系统的设计、情报系统的控制、情报存贮和检索、情报系统的应用、情报的传递、效率指标等;第三部分“情报学中的数学方法”中有数理逻辑、集合论、概率分布、图论算法统计分析等;第四部分“电子计算机结构及其数学保证”中有电子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数据处理、机器语言、存储装置的组织、编码等;第五部分“文摘工作,标引工作,目录工作”中有标引工作、文摘工作、内容分析、分类工作、自动标引、摘要与提要的编撰、检索词典、主题法、标引程序、引文法标引工作等;第六部分“研究方法”中有研究方法、做决定的过程、实验工作的计划、研究结果的评价方法等。再拿西欧国家教学大纲来看,该大纲中分为“情报的形成与利用”、“情报及其特征”、“情报的组织与传播”、“情报检索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特殊部分”等,每部分又分别包括若干课程。日本的图书馆情报大学专业课程,有图书馆情报学概论、图书馆情报学史、情报科学基础、计量书志学、图书馆文化史各论、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方法、比较图书馆情报学、图书馆情报环境论、学术情报流通论、情报体系利用论、通信报道论、情报流通论、言语心理学、出版技术论、著作权论、出版流通论、情报社会关系论、情报媒体论、情报资料形态比较论、情报资料构成论、参考调查论、情报组织论、分类目录论、连续出版物组织论、新媒体组织论、古文献整理法、检索语言论、情报体系论、经营各论、计算机网、资料保存法、计算机体系、情报机能论、人工智能论、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等。我国高校中情报专业课程往往包括文献情报和科技情报方面的课程。除了外语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必修课中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的课程、目录学、编目与标引、情报检索自动化、情报学基础、统计学、数据库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科技文献管理、科技文献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科技文献学、文献复制、视听资料的管理与利用、情报检索语言等课程。上述情报学专业课程表明,情报专业教育已在情报学理论、用户研究、文献源及情报数据库存贮与检索方面作出了较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出的情报专门人才在科技文献工作方面、在计算机情报处理与检索方面发挥出特有的效能。然而,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能更广泛地适合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成绩,而应不断开拓情报专业教育的内容范围。在情报学课程中,多注重理论和方法的训练,对于情报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情报调研与决策、咨询与预测、情报搜集与处理、情报活动与管理等内容,应有选择、有针对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情报专业应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适合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交通等各行各业的专门情报人才。

40年来,我国的情报事业,尤其是科技情报事业前进的步伐是巨大的。科技情报是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自1956年成立了中国科技情报所以来,目前全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科技情报系统。国务院各部委局和省、市、自治区共建立了科技情报机构74个,地方科技情报所200多个,全国性的专业情报网600多个,地方专业情报网近3 000个,全国拥有专职科技情报人员6万多,占全国科技人员的1%左右,主要由理、工、农、医专业人员和外语专业人员组成,科技情报专业毕业的人员占的比例很小。据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情报所和35个专业情报所的调查统计结果,科技情报队伍中的专业知识结构为:理工科毕业人员占55.68%,农医科毕业人员占8.21%;经济专业毕业人员占1.75%,外语专业毕业人员占23%,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人员占2.7%,其他专业毕业人员占8.66%。这些数字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科技情报专业教育还须适当发展,借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二是反映了从事科技情报工作的人员知识面应拓宽,理工、农医、经济、外文等各学科知识同情报工作密切相关。事实上,不少科技情报战线上卓有建树的人来自于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外语专业,他们占有本专业的优势,加上再结合情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交叉应用,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发挥出显著的作用。由此也可得出这样的启示:科技情报专业教育在重视本专业课程开设的同时,要强调情报理论和技术课、外语、计算机、数学等教学不断线,同时不能忽视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理化,农业、能源、工程技术、钢铁、石油化工、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生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光纤通讯、新材料、核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各学科综合培养。可以在高校本科教育中设三加二或二加二的培养层次。即3年或2年用来学习工程技术,理论及社会科学,2年用来学习情报学理论,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些学校采用的双学位制亦不失为一良策。

毋庸置疑,我国科技情报队伍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人员比例结构不甚合理,这将会影响未来科技情报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改革和发展情报教育,多规格地培养情报人才,才能促进科技情报队伍面貌的改观。武汉大学自1978年创办科技情报专业之后,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院校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情报专业。这里不妨用肖东发同志列出的“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表来再分类型作一次统计:50个专业里,设在综合性大学中的有26个;设在师范院校中的有9个;设在医农院校校中的有4个;设在人文社会科学院中的有4个;设在理工院校中的有7个。这说明我国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在兴办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方面是走在前列的主力部队。相比之下,占全国1 000余所高校中相当数量的理工类院校在情报专业办学点的数目上,远不如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在理工类院校加强情报专业教育,不仅可以启迪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情报意识,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理工科专业的知识和智力结构及实验装备等办学条件,像自动控制、网络建设、机器人、通信工程、模拟电子学、信号及传输系统、系统工程、检测技术、建筑工程、信息传输与处理、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微波遥感、人工智能、卫星通信工程、光纤通信等等知识和技能,都可拿来为情报学教育所用。可以说,理工科院校办情报专业的环境同样是良好的,理工科各系毕业的人才更是科技情报的直接使用者,有的甚至能成为情报教育队伍中生气勃勃的骨干力量。全国各类型的学校分别有多少,我们暂不去统计,以江苏地区71所高等学校为例:综合性大学2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5所,医药院校9所,艺术、体育、公安、财经院校6所,理工院校37所。类型不同的学校在所培养出的“情报用户”中,对情报需求存在共同点,同时也存在不同点。一般认为:由于科技情报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和学科较多,从事科技情报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较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科技文献和情报学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熟练掌握1—2门外语。我们的科技情报专业教育,应向这几方面开拓,以培养出切合社会主义建设所用的新生力量,让情报专业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以后,能广泛适应各种不同的工种和工作环境,从而能使科技情报人员一心一意地献身科技情报事业,为振兴中华贡献聪明和才智。

尽管情报界对情报科学的内涵理解不一,定义各异,如有的认为情报科学是研究情报的特性和活动、管理、传递、利用情报所必需的情报处理技术;有的则认为情报学是研究人们之间的通讯,如何用现代技术去处理情报;有的认为情报科学是关于客观知识的分析、组织,传播和利用的科学,等等。各种论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关于情报学的概念,绝不仅仅局限于“科技情报”和“文献情报”范围,情报学的内容,包含社科情报、经济情报,这些内容在我国高校中一些系科开设的课程上,也开始受到重视。如人民大学、华东师大,北京经济学院等相继编制了有关内容的教材。这些对科技情报和文献情报教育无疑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而要进一步拓宽情报专业教育的内容范围,我们还应把眼光投放到市场情报上,投放到军事情报、国际关系情报、产品实物情报上,投放到非公开情报的获取和提供上。情报学教育不应囿于现在的公开的文献情报范围,画地为牢,这样会束缚住专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的实际需要中,不仅要有具备情报理论和技能、善于处理文献情报、科技情报、社科情报技能的人才,也需要为企业竞争而不断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企业情报、产品情报、市场情报;为国家领导人提供的外交情报、人事情报、军事情报、决策情报;为厂家提供的专利情报、实物情报;为政府部门提供的商品情报、政策性情报和反情报的情报。有人估计,在和平时期,有80%的情报信息可从公开渠道获得,为此,世界各国的大公司纷纷加强情报系统的建设,如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都设有特种机构,采取多种手段截取竞争对手的有关经济技术信息情报;日本综合商社在全世界200多个城市设立了700多个事务所,通讯网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传输信息达8万多件;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每天收到电讯条子可环绕地球11圈,一个人读完需6个月。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在白宫会议上说:美国“一半以上的成果来自有关的情报活动”。出自于竞争和生存,国外一些企业不惜重金,聘请高手,网罗资源的调研人员及广设情报中心。日本企业擅长利用国外分支机构和外派人员搜集情报。在国外许多科研工作的需要地区都设有情报据点。许多综合商社、公司利用广告、报刊等广收信息情报,委托“电脑库”对外汇行情、科研动向、消费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对策,期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国外搜集情报的范围和手段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情报专业教育又何苦安逸于经典式的带着书卷气的常规情报模式?

搜集情报,活用情报,让情报转变成智慧,让情报转变成生产力,与此同时,对于反情报的情报,亦不可忽视。有些泄密事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景泰蓝,我国人民1 000多年心血浇灌的艺术绝技,多年来,世界不少国家的首饰制造商对景泰蓝的制作方式垂涎三尺,但由于这门手工艺奥妙莫测,他们只能望洋兴叹。而这一技术却被一名外国“代理商”以参观的手段轻而易举地窃去。这个“代理商”参观景泰蓝制作回去后不久,国际市场上便突然出现了“某国制造”的景泰蓝。同样,我国宣纸生产的技术也因国外某些人士参观我国宣纸生产厂家而泄密;我国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负责人称之为“了不起的发明”的“籼型杂交水稻”,每年可为国家增产粮食上百亿斤,本来可获几十项专利,但由于一些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有关水稻杂交技术的文章,一些科研部门又把这一项技术带到了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扩散,所以,当把这项技术作为专利转让给某国一个公司时,该公司竟拿出有关我国水稻杂交技术资料60多份,说他们已掌握了这项技术,不需要再买专利了。疏忽造成惨痛的损失,所以,我们应当吸取这些教训。头脑中要长有情报的观念。当今世界,情报活动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情报战”和“反情报战”日趋激烈。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被用于情报活动。如,激光技术可用于窃密,它通过激光打到门窗玻璃上窃听室内开会或谈话的内容;另据有关资料透露,美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电子侦察系统,几乎可以截听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的电报、电话。

情报的范围可谓无边无际,国外有人下的定义认为情报是“对从目标国家地区或行动的一个或若干方面所能得到的,对制订计划具有现实或潜在意义的一切资料进行搜集、评价、分析、综合和译释的产物”。美国人在科技系统,在行政机构,在各军兵种均设置各自职责不同的情报系统,运用海洋监测、太空监测、空中侦察、爆炸监测、技术监视和邮检、实物器材开发和寻找行动、广播、图像情报、信号情报搜集处理及人力派遣等手段进行情报活动。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情报人才乃至讨论如何造就这些人才,不无参考价值。

以上,对情报专业教育的内容拓宽提出了个人的思考,这里借占本刊版面,以就教于专家与同行。前不久,人大会议中提出: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行各业都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认识,高度重视教育的长期重要战略地位。从根本上来讲,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专门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情报教育,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情报学教育体系,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为开创高等专业教育的新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肖东发.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40年(1949—1989).图书馆学通讯,1988(1)

[2]严怡民等.情报学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3]王熹,陈仲实译.科技情报工作人员的培养问题.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8

[4]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局.中国国家科技情报政策专家会议文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图书情报工作》增刊(十二),199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