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情无法“数字化管理”

亲情无法“数字化管理”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议确实可能使孩子的规则意识潜生暗长,但是,一旦它无法严格执行,孩子对规则应有的敬畏感就难以建立。更何况,即使没有这样的基于金钱的奖罚因素,协议能否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硬性规定,也是值得怀疑的——在其他场合通行无阻的冰冷的“数字化管理”,毕竟与柔软的亲情不那么兼容。

5.亲情无法“数字化管理”

作为一种“先进”事物,父母和孩子签订协议之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最近的一则是,辽宁某地的一位家长与孩子签订了一份家庭管理协议书,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动用了奖罚分明的经济政策,如作业正确奖励5元,出现错误罚1元,老师“告状”一次罚款10元,晚上坚持朗读20分钟,一次没读罚2元钱,坚持15天奖励5元,等等。

比起传统的居高临下的管教式教育,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总结出这种协议教育的诸多好处:有利于增加家庭的民主气氛,有利于强化孩子的平等意识,尤其是,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这自然是一种进步。不过,在笔者看来,一方面,它仍然动用金钱杠杆来进行解决,妥当与否值得商讨。如果只是把孩子的听话与否、成绩好坏作为义务,把奖励金钱作为手段,恐怕难以达到提升孩子全面素质的目的。人格、品质、心灵成长等对一个人来说是更重要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些在协议里并没有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笔者也有点担心它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协议确实可能使孩子的规则意识潜生暗长,但是,一旦它无法严格执行,孩子对规则应有的敬畏感就难以建立。

更何况,即使没有这样的基于金钱的奖罚因素,协议能否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硬性规定,也是值得怀疑的——在其他场合通行无阻的冰冷的“数字化管理”,毕竟与柔软的亲情不那么兼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