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悬读玄机多

悬读玄机多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俗说,就是不断读读停停想想的阅读方法,是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故事情节性较强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最方便、最普遍、最频繁和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弱,还不会自己来设“关子”,偶尔阅读到中途时,在教师的激疑下,会有个别幼儿产生一些悬念性小问题。除了惯例性地顺着绘本内容一一提下去,还可以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抢个时间差,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和重点。

悬读玄机多——悬测阅读法在幼儿绘本教学中的运用

“善读书者,读到悬念处便不急于抢读下文,而是掩卷而思:情节将如何发展?经过一番悬思猜测,不管所思所测对或不对,再展卷续读。”这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悬测阅读法,简称悬读法。通俗说,就是不断读读停停想想的阅读方法,是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故事情节性较强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最方便、最普遍、最频繁和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读书意识,防止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帮助幼儿从书中汲取精华,提高认知水平;促使幼儿边读边思,读思结合,养成读书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还可以获得真知,体验阅读乐趣,充分体现教师参与到幼儿自主阅读活动中去的作用。

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同样的绘本,同样的孩子,同样的悬读法,N个老师执教,可以有N种不同的效果,甚至可以差别于天地,这正说明了悬读法的一大特点:看似简单,其实在细节处理上,存在着很多微妙的玄机。我们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巧妙地把握好设悬、猜测、揭秘三环节,优化这一螺旋推进的用脑过程,才能使这寻常不过的悬读法充分发挥其不寻常的妙效。

一、“悬”——设置悬念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弱,还不会自己来设“关子”,偶尔阅读到中途时,在教师的激疑下,会有个别幼儿产生一些悬念性小问题。但是,大部分的质疑都还是倚仗老师来完成,因为这样才能把“关子”准确地卖在节骨眼上,紧凑阅读的时间,确保幼儿能在专注阅读的持续时间内完成整个阅读。

1.悬念要卡在“关子”上

悬念何处设?情节矛盾的一些节骨眼,都是设置悬念的好“关子”。例如《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可以在以下“关子”上设置悬念。

img134

续表

img135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只是一个“关子”比较多的范式性例子,而实际上,因为每一个绘本故事在情节发展变化上的独一无二,“关子”的多少和内涵自然也都迥异,在课堂运用时,还会有很多变式。比如《阿比比一比》,它的“关子”就三个比较点,比多少、比大小和比长短,仅此而已。因此,教师在“关子”设置前必须读透绘本,才能找准“关子”。

2.悬念要提在“兴趣”上

悬念何时提?除了惯例性地顺着绘本内容一一提下去,还可以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抢个时间差,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和重点。

直接提——“兴趣”在文字题目上。例如《狐狸爸爸鸭儿子》,“狐狸爸爸怎么会有一个鸭儿子?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前置提——“兴趣”在画面情节上。例如《换一换》,将绘本中老猫被小鸡吓跑的一页首先呈现给幼儿,引起极大的错位诧异:“老猫为什么害怕小鸡?那小鸡又为什么会‘汪汪’叫?”悬念有了,阅读的动力也就有了。又如《鼠小弟的小背心》,把故事尾页画面前置,和首页对比,鼠小弟以及背心的前后巨大反差马上会留给孩子们一个非常感兴趣的悬念:“鼠小弟为什么会从神气活现变为垂头丧气?”“它的小背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会变成这样了?”带着悬念去阅读,不仅目标明确,饶有兴趣,而且给了幼儿一个不断建构关联的中心,看到中途某一页时,突然在启发中恍然大悟,找到答案。

img136

特定提——“兴趣”在角色特性上。例如《我的妈妈真麻烦》,“巫师妈妈到底用巫术惹出哪些麻烦?是好是坏?”天生对巫术的无限想象会让这个悬念开出智慧的花。

3.悬念要亮在“表述”上

不经意间精心设计的悬念会因为表述不当而变成败笔,“先来说几句”、“拗口难听懂”、“泛泛‘接下来’”等小毛病,往往会大大干扰幼儿倾听提问的专注度,干扰幼儿对悬念的准确捕捉,造成预测兴趣贫乏。所以,表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语速节奏上——少说慢说。无关紧要的话少说或不说,放慢速度有停顿,吸引幼儿集中注意来倾听。

语言组织上——简明扼要。又具体但又没有多余的字,让幼儿一听就明白。例如“这下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小老鼠是不是就能睡着了呢?如果还睡不着,接下来他的理由会是什么?”既提供思考的条件,又给予思考的方向,幼儿听起来会有的放矢得多。

功能指向上——递进多变。指向不同的阅读策略预备技能,帮助幼儿成为一个流畅阅读者,预期策略技能的提问:“小老鼠这样做,可能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呢?”假设策略技能的提问:“假设小老鼠这样做了,会怎么样?假设小老鼠没有这样做,会怎么样?”雷同情节设悬时,更要注意递进变化。例如《阿比比一比》,第一次比较设悬表述:“谁会赢?为什么?”第二次比较设悬表述:“这次阿比能赢吗?为什么?”第三次设悬表述:“大家都觉得阿比还是要输掉,那这次小兔子是怎么赢的呢?”

水平指向上——难易结合。有时面向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一些封闭式的简单悬念,有时面向认知发展水平较强,或者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设置一些开放式的复杂悬念。

4.悬念要扣在“线索”上

绘本越来越趋于多功能性,除了故事本身,往往还蕴含着自然科学数学、美工甚至音乐等方面的内容。教师面对众多的枝枝脉脉,必须时刻围绕线索来质疑,一旦在枝脉中迷失了方向,那活动也就走远了。例如《狐狸爸爸鸭儿子》,牵扯到孵蛋的必备条件、狐狸和鸭子的生活习性及本能等不少相关知识,且故事中也有不少篇幅涉及了这些,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沿着狐狸孵蛋的情节走远了,那么情感主线也就会偏离,狐狸的心理变化、和鸭儿子之间的浓浓温情也就体味不到了。所以,像孵蛋条件等内容可以作为阅读预测的元认知,在活动前知识准备环节进行丰富,而在活动中则紧密围绕狐狸的心理情绪变化线索来提问:

img137

——狐狸发现鸭蛋时他最想干什么?

——它没有把鸭蛋一口吃掉,而是选择去孵蛋,为了什么?

——费尽周折,小鸭子终于孵出来了,这时狐狸怎么想?

——当小鸭子叫狐狸“爸爸”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

——狐狸爸爸会帮鸭儿子做些什么?会教他游泳吗?怎么教?

——他真的糊涂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狐狸?

二、“测”——猜想预测

幼儿心理上都有急于想了解下文的意向,因此,大脑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画面元素的选择性理解效率大大增高,所以这是锻炼幼儿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大好机会。然而,有不少教师恰恰在这个时候忽视了时间上的留白。刚提出问题,就迫不及待希望看到举手;看到一个举手,又迫不及待请起来回答;两三个回答没对上号,又迫不及待交底了。这剥夺了幼儿自主思考、反刍阅读的时间,让幼儿一直处于被动的吸收与接纳状态,动作稍慢的幼儿都用不着思考了。其实,教师在设置悬念后,自己更合适隐一隐,藏一藏,帮助幼儿借助各种途径,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猜想预测。

1.借助其他教法完善预测

成人可以直接掩卷预测。但对幼儿而言,只有非常简单的悬念才可以做到掩卷预测,大部分预测都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各种辅助信息,将每次预测置于一个有意义的关系中,再结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和预测。

图表法帮助预测:幼儿对各种悬念的发现、思考与解答都依赖于他们对绘本的充分阅读,也就是对不同绘本的美术语言进行观察比较。当故事情节的预测并不是单独跟前面某一页相关,而是跟前面的每一页都相关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图表的方式将前面各页的主要预测依据罗列到一起,建立有序的预测根源。例如《老鼠娶新娘》,如下图帮助幼儿理一理推进顺序,就好预测多了。

img138

又如《跳芭蕾舞的牛》譹。当教师设置悬念:“你们猜,当其他小动物发现这头笨重的牛在学跳芭蕾舞,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候,教师可以把图片中的细节放大让幼儿观察,幼儿就可抓住窗外张望的小动物表情来思考预测,猜测就能合理得多。

img139

操作法帮助预测:例如《驮盐的驴》。一袋盐和一袋棉花,碰到水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因为什么原因重了或者轻了?孩子们没有经验基础就很难凭空预测,在凭空预测后加入实物实验操作,再让孩子们进行预测,那就言之凿凿多了。

2.借助想象表达拓展预测

幼儿的想象是伴随着丰富语言而产生、扩散的,所以在幼儿思寻悬念时,尤其是可能性很多的悬念,要给幼儿创造充分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可以人手一本小书先看看猜猜,也可以看着大书相邻小伙伴一起交流切磋,还可以分小组讨论等等,使预测的推理和可能性得到大大拓展。例如倾听类绘本《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等,名著的内涵是有无限延伸空间的,一边想象,一边讨论,会让幼儿对绘本的悬念预测倾注更大的热情,效果会更好。又如学习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尤其需要留思考交流的时间,围绕“这块料子还够做……”

譹该活动在2009年宁波市早期阅读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执教者王静春。展开丰富想象,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在相互比较、驳斥和完善的过程中,体验预测环节的乐趣,共同推出最佳的结果。

3.借助师幼互动深入预测

幼儿预测的闪光点能不能被教师发现与抓住,并向更多的幼儿和更深入的预测推进,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接应与反馈,也是预测环节能不能出彩的重要影响因素。“嗯嗯哦哦”的简单接应,对于幼儿的预测来说,不是疏而是堵。有效的接应与反馈,一般有这么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帮助幼儿完善补充。尤其是胆小的、表达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尽快从他们的几个字、几个词中捕捉到该幼儿的预测思路,根据需要及时予以补充,帮助预测者和听测者们明确一种预测的可能。

第二种是对幼儿含糊其辞的预测进行梳理和提炼。尤其是在大悬念预测时、预测可能性很多种时、几种预测的结果分歧很大时,教师要对幼儿的种种预测进行非常精简的概括提炼,帮助幼儿进行归类、编码、储存,以便在以后的阅读预测中再次被激活、提取和利用。

第三种是对幼儿的预测结果进行质疑性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发现自己预测当中的漏洞,丰富并完善自己的预测,或者重新预测,当然,这个质疑性的问题也可以邀请同伴来提出。

第四种是帮助幼儿对彼此间的预测找异同。引导幼儿去比较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为什么。在重大的预测内容上可以请幼儿根据几个不同结果进行举手表决,一来明确自己的预测方向,二来为后面的揭秘体验环节做准备。

三、“揭”——揭秘比较

“当思路相仿,则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慨叹;当思路相悖,便自然会权衡得失,找到差距;当作者出己所料,另辟蹊径,别开天地之时,会为之拍案叫绝。”帮助读者充分领悟作者在作品编排上的巧妙构思,同时完美提升读者的阅读想象与创造能力,也是使用悬读法的最大价值和乐趣所在。然而它又最容易被教师轻描淡忽略过去,揭完秘就马上续读,缺省了揭秘之后的比较、反思与体验。严格地说,悬读法的运用是不完整的,画龙点睛的部分是绝对缺省不得的。

聚焦比较:“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找出绘本中的结果和自己的预测是相仿,还是相悖,还是别有洞天。当幼儿在预测时按照不同结果坐成不同方队,那么揭秘比较起来就会非常清晰,为后面的反思辩论做准备。例如《狼大叔的红焖鸡》,幼儿在故事最后悬念处出现三种预测:“狼终于吃到被自己养得肥嘟嘟的鸡。”“狼还是没吃到,反而被鸡给啄伤了,赶来的农夫还把狼给打死了。”“这一回,鸡给狼准备了美餐,所以狼还是没吃到鸡。”三个梯队幼儿在揭秘比较时,一目了然。

聚焦体验:相仿的,教师给予及时肯定:“你们真厉害,都被你们猜中了!”“看,你们猜的和作者写的都一样了,看来你们也可以去编故事出书了!”幼儿一定会欢呼雀跃,很有成就感,充分体验悬读法阅读中的乐趣,会更加爱上阅读。

聚焦反思:反思有两种,一种是相悖的,“为什么我的预测和结果正好相反?”可以同一梯队共同寻找问题,也可以成功梯队的来帮助找问题,这样会帮助幼儿建立更完善的逻辑,以后在阅读中会更加关注细节的观察和知识的丰富。比如《狼大叔的红焖鸡》,狼大叔最后被打死了和狼大叔最后享用了一顿饱饱的美餐,这两个待遇可是完全相反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忽视了感恩情感的分析上。“狼一次次为鸡送去美食,鸡会怎么想?”所以会预测反了。在以后的悬念预测时,就会多注意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另一种反思是别有洞天的,这在幼儿的绘本阅读教学中也是常有的事。因为毕竟幼儿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还比较有限,情感的体验更是比较浅显,而绘本的作者又往往总会在故事的结尾,追求不寻常的完美。比如《我讨厌妈妈》,最后用一个拥抱来释怀所有的心理矛盾冲突,那是孩子们所想象不到的,但是可以经过老师对这“别有洞天”结局的剖析,帮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妈妈和小兔之间的爱——原来,拥抱是爱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让文学的艺术美得到升华。

img140

聚焦延伸:一篇好的文章,常令人觉得言已尽而意无穷,好的绘本亦是如此,书是看完了,结局也揭示了,但这个结局仅仅是暂时的,是阶段性的,就像现代青年人会延伸质疑“王子娶了白雪公主之后,他们就一定会幸福下去吗?”一样。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对最后的揭秘再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比如《小老鼠和大老虎》,揭秘后可进一步延伸“小老鼠和大老虎以后就能一直友好相处了吗?又来一个更高更壮的家伙可怎么办?”“我们和好朋友相处时还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些延伸思考不仅创造性地开发和拓展了文本资源,而且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

作者:周飞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