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舒新城推广道尔顿制

舒新城推广道尔顿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舒新城说,道尔顿制于1920年在美国问世后,很快就传到英国并在两千多所学校实行,德国、法国、日本对此也反响热烈。读了该文之后,舒新城对道尔顿制产生兴趣,先后与杜威夫人和帕克赫斯特女士取得联系,一方面索要资料,一方面在吴淞中学试行。在此期间,舒新城写文章,做讲演,不遗余力地推广道尔顿制。

五 舒新城推广道尔顿

尽管易培基要雄心勃勃地进行教育改革,尽管当时的社会风气对这种改革十分有利,但是舒新城还是很快就离开湖南第一师范。离开的原因,据说与校内风潮有关,这一点可以从著名文史学家陶菊隐的回忆中得到印证。陶先生说:“新城在一师任教一年,因反对学生选举校长,于一九二一年辞职赴沪。到沪不久,张东荪介绍他到中国公学任中学部主任。……一九二二年,梁启超将中国公学改为大学,聘张君劢为大学校长,而将中学部改为中国公学附设吴淞中学。此时,美国教育界风行一时的道尔顿制输入中国,新城深感兴趣,就在吴淞中学首先让学生自由学习,共同研究,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工作能力。这种制度与杜威博士所提倡的‘学生治校’初无二致,道尔顿制推行不久,并无显著成效。”(《回忆中华书局》第12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陶先生早在1916年就已经认识舒新城,他的话应该大体不错。这一年,舒新城虚岁30,正是“而立”之年。

据舒新城说,道尔顿制于1920年在美国问世后,很快就传到英国并在两千多所学校实行,德国、法国、日本对此也反响热烈。1922年6月,《教育杂志》发表鲍德征所写的《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向中国教育界首先介绍了这种制度。读了该文之后,舒新城对道尔顿制产生兴趣,先后与杜威夫人和帕克赫斯特女士取得联系,一方面索要资料,一方面在吴淞中学试行。不久,《教育杂志》又推出“道尔顿制专号”,各地报刊也纷纷登载讨论这种制度的文章,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或准备实行这种制度的中小学达到40多所,舒新城在《中华教育界》第十三卷第二期(1923年8月)上撰文说:“道尔顿制在中国真可谓风靡一时!”

由于客观条件有限,舒新城在吴淞中学的实验只能在文科进行。尽管如此,他还是因此与校方发生误会,不得不离开上海去了南京。陶菊隐说:“新城到南京后,又应东南大学附中之聘,任研究股主任,不负行政责任。南京半城半乡,环境优美,生活低廉,加以新城的住所距金陵大学不远,便于借阅图书,因此自一九二三年春天到一九二四年秋天,他在东南大学附中任职一年半。”(《回忆中华书局》第12-13页)在此期间,舒新城写文章,做讲演,不遗余力地推广道尔顿制。1922年12月7日,他在东大附中全体教职员会议上发表“道尔顿制与中等教育”的谈话,12月23日在上海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育研究会发表“道尔顿制与小学教育”的演讲,此外他还撰写了《道尔顿制可有的弊端》等文章。为了适应大家需要,他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道尔顿制概观》一书,于1923年初由中华书局出版。

在介绍道尔顿制的时候,舒新城也谈到班级制的弊病。他说:在这种制度下,由于教师的目的是教书,学生的目的是听课,“二者之间除了以教科书为交换言语的媒介以外,实无何种关于人生生活上的真挚言语。至于课堂以外的相见更谈不到人生兴趣;学风好的,教师与学生见面尚彼此交换招呼,学风不好的,教师见着学生心里有一种‘好不愿意’的感想,学生见着教师甚且有仇视之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旦出了学校,“要他们能待人以诚,集群策群力为社会谋幸福,虽不能说绝对无其人,但为数总不多。”

很多人自然要问:如果取消了班级教学制,教师的作用何以体现?对于这一担心,舒新城用美国道尔顿中学校长乔克敏的话做了回答。乔氏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学生自由研究的前提下,规划并指导学生完成各科作业;第二,根据学生个性,对其离校后的生活、择业予以指导;第三,充当学生自治的顾问,指导他们既要克制自己,对团体负责,又不要压抑或影响个人创造力。因此舒新城认为中等教育的原则有三:其一,它应当是自由的;其二,应当给学生接触自然的各种机会;其三,应当使师生在人格上互相感应。由此可见,道尔顿制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所谓自由也不是放任自流。

对于小学能否实行道尔顿制,舒新城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在实行这种制度的时候,除了在学科重组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不同的作业室之外,作业的设计也很重要。为此,他以英国一所小学为例,介绍了该校的作业内容。比如在历史作业中有研究和笔记两部分。研究的内容是:1.寺院怎样获得僧食及银钱?2.罗马丐僧;3.爱华德三世时的中世纪古城。笔记的内容是:1.把134页的家系做一略传,但不要画人物图;2.自撰一篇短文记述罗马丐僧;3.你想里慈各街是否与十四世纪的相似?4.把你所知道的商业基尔特的情形记出。又如在几何作业中,有一个题目是先画出等边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分为三个相等的三角形,然后在每个三角形中画一个圆圈,与各边相切。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尔顿制的最大特点,是要把学生的经验和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研究问题的习惯。现在看来,这已经成为西方教育一个成功的经验和很好的传统了。

舒新城在《道尔顿制概观》序言中介绍说,周予同当时是《教育杂志》的编辑,曾与他共同策划了“道尔顿制专号”;朱光潜与常乃德也参与该书某些章节的撰写工作。周予同和朱光潜后来都成为著名学者,而常乃德既是著名学者,又是中国青年党的领导人之一。可见当时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对于道尔顿制非常关注。

道尔顿制风靡一时的情况,从胡适的一次演讲中可以看出。1923年12月10日,胡适应南京东南大学邀请,发表《书院制史略》的讲演。他介绍了书院的历史,总结了书院有三种精神:一是代表民意,二是讲学议政,三是自修研究。随后他感慨地说:自清末新政以来,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书院制度完全推翻,而以西方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学校代替,是非常可惜的事。他指出:“今日教育界提倡道尔顿制,注重自动研究,与书院制不谋而合。”(《胡适全集》第20卷,第117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他强调这就是今天专门为大家讲书院制度史略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