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让我写“保证书”

学生让我写“保证书”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常看班主任老师让学生写“保证书”,但是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都信誓旦旦,但在行动上却故伎重演,觉得挺滑稽。没曾想,自己的学生快毕业了,我却为学生写了一回“保证书”。拿过一张纸,开始郑重地写起自己的第一份对学生的“保证书”———小菊同学:如果在今后的两个月里,你做到以下几点,我相信你能考取大学……

学生让我写“保证书”

钮中军

案例背景

经常看班主任老师让学生写“保证书”,但是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都信誓旦旦,但在行动上却故伎重演,觉得挺滑稽。没曾想,自己的学生快毕业了,我却为学生写了一回“保证书”。

案例过程

那是上周星期四早上第三节,我发现小菊一直都趴在桌子上,对我所讲的内容似听非听,笔拿起又放下,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莫非是高考临近,她的情绪有波动?下课后,我把她叫进了办公室,想听听原因。

“老师,我就是没有上进心,很盲目。”小菊一副很无辜的样子,“我一直就这样,我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是管不住自己,每天也不知道怎么过。”

我一愣,没想到情况是这样,但我还是不太清楚和明白,于是继续追问:“一直都这样?那么高二也是这样吗?我总觉得你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

小菊笑了一下,又扬了扬头,“我中考时就这样,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啥也没有想。”

“难道你没有想过要考一所大学吗?”

“想过,但觉得自己考不上。”

我一听,觉得她不是没有目标,而是觉得目标与现实差距太大了,没有信心引起的。于是继续问:“说说看,你想考一所什么大学?”

小菊有点难为情:“我也不知道,反正觉得自己考不上,从来没有具体想过哪一所大学。老师,你别管了,我这人就这样,很盲目的,反正啥也不行。”

我微微一笑,说实在的,当时我确实也有种放弃的想法。想一想,距离高考不足两月,一个自己对高考都没有什么想法的学生,你能有什么改变?但我还是想试一下,因为我至少知道,小菊不是不想考大学,而是对考上大学没有一点信心。可是,问了半天,几乎找不出她的一点有自信的“例外情况”,全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这真让我有些为难,看来我得试着改变一下她的认知偏差:“嗯,你觉得其他同学学得怎么样?”

“他们都学得非常好,我啥也不行。”没想到小菊在回答时,更加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都是谁?谁都学得比你好?”我想进一步具体化,然后期待找个例子来比较分析一下。

“全班都好,就我不好。”

“小文呢?我知道你们关系很好。”我想改变她以偏概全的想法。

“她学得很好,比我好。”

“可是你知道她进入高三起始考的成绩吗?”

“恐怕是400多分吧?”小菊有点疑惑地回答。

“你的呢?”其实我知道她们高三起始考的成绩,这样问只是想看看她对自己的认识。

“405分。”小菊的回答很精确。

我来告诉你,小文她高三起始考的成绩是379分。”我严肃地、一字一句地说。

小菊抬起头,眼神里有些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忧伤的表情:“人家比我聪明,每次考试都考得比我好。”

“还有,张明,他的高三起始考的成绩是370分。”我进一步举例,并看着她的表情反应。她又有些诧异,但有些难以相信的感觉。

我感觉,她有变化,但还得进一步强化,于是就说:“这样吧,我再给你讲讲我去年几个学生的故事,好吗?”就这样,我讲了一个每次模拟考试都总在450分徘徊、高考前一个月差点放弃高考、经过调整最终考了493分(本科线为466分)的学生故事;再讲了一个学生,他去年的变化过程———从第一次模拟考试时的全班倒数第6名到高考考了474分(被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录取)。慢慢地,她抬起了头,眼里有了些许自信和信心。

但我知道,要一下子激活她的自信并不那么容易:“你看看,不管是你身边的,还是已经考上大学的,都表明一切皆有可能。你说你笨,肯定是错的。你能够一步步读到现在,正说明你和其他同学一样,并不笨,只是你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比如你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恒心等。想一想,假如就按你的思路来思考,高三一年,增长几十分,如果是50分、60分、70分……”

“不可能。”她打断了我的话。

“那你说说能增长多少分?”

“最多50分左右吧。”她还是没有底气。

“好,就算是50分,也已经达到450多分了。是不是?你觉得考到这样的成绩满意吗?”

这一次,小菊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摇头。

我一看目标开始明确了,便问道:“考到多少你就觉得比较满意?”

“就是要上本科线。”小菊回答得很干脆。

“对呀,你看,这就是你的目标。如果以刚才你的分析来判断,也就是说,你实际上与本科线就差十几分,对不对?”

“嗯。”这是小菊第一次点头。

我进一步鼓励,帮她树立信心:“如果你在这最后的两个月内调整好心态,以平和自然的心情面对高考;每天把复习任务做细做实,查漏补缺,我想高考成绩一定能达到去年的本科线。”

小菊一时并未回答,低着头深思着。我也没有说,静静地看着,等待她的变化。

突然,她抬起头:“老师,你能给我写个保证吗?”

“什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保证书,就是你证明我能考上大学的保证书。”她再一次清楚地说明了自己的要求。

我愣了一下,不知该怎么办。考试偶然性很大,我怎么能保证谁一定会考上呢?但如果我不写,她就会觉得我欺骗了她,刚才的工作前功尽弃不说,也许她更会变得不自信。观察着她的眼神变化,我试着把她的要求清晰化。“你的意思其实是,你缺乏信心,需要我的鼓励和支持,对吧?”

“对,也希望你监督我。”

听到这里,我说道:“好,我写。”拿过一张纸,开始郑重地写起自己的第一份对学生的“保证书”———小菊同学:如果在今后的两个月里,你做到以下几点,我相信你能考取大学……

一边写,一边和小菊共同商讨未来两个月复习的具体方案,当然这些作为附加条件自然也被写进了保证书。

小菊拿着保证书快乐地离开了,我又开始考虑另一个学生的问题……

案例追问

1.钮老师,您给学生写保证书,不觉得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吗?

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教育,才有可能使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给每一个孩子自信,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航者,不仅仅只是说教,有时给学生写一回“保证书”,并不会使自己降低身份,却能使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吗?

2.您是否经常用这种方式与学生交流?

这倒不一定,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要讲究契机,对于不同的人和同一人不同的时机,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可能就是个性化教育的魅力所在吧!我想在班级管理中不管什么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要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这样才可能培养出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

读者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