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学生对我出言不逊时

当学生对我出言不逊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被小雨的回答怔住了。当着四个学生和一个同事的面,有学生对我如此出言不逊,我一时心里真不是滋味,很想当场发作,将小雨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通,以挽回自己的面子,同时也能教育小雨今后说话要注意分寸。辅导完学生作文,小雨来到我面前背课文。其实,这说明小雨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开始和小雨探讨“废话”的话题。如果我认定小雨这个学生是“成心捣乱,向老师挑衅”,那我下一步别无选择,只有批评。

当学生对我出言不逊时

郑 忠

导师简介

郑忠,199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教育理念:尊重、平等、宽容、沟通。教育格言: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背景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辅导参加作文比赛的四位学生,小雨笑嘻嘻地走进办公室,从四个学生的后面探出脑袋张望着。我刚想问他有什么事,忽然发现他手中拿着语文课本。想起来了,这几天正在教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上一次他背诵落后了,我“将了他一军”,他背诵课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想,他一定是想到我这儿来背诵那篇课文的,是想让我知道他正在努力。我微笑着问他:“小雨,是否想到老师这儿来背课文?”“废话!”小雨的脸上是得意的笑容。我被小雨的回答怔住了。参加作文比赛的四位学生似乎也不知所措地先望了一眼小雨,然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我。对面正批改作业的同事也被惊了一下,用责备的目光望着这位调皮得近乎过头的学生。办公室因小雨那一句脱口而出的“废话”,变得那么安静,大家都等待着我的反应。

案例过程

当着四个学生和一个同事的面,有学生对我如此出言不逊,我一时心里真不是滋味,很想当场发作,将小雨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通,以挽回自己的面子,同时也能教育小雨今后说话要注意分寸。但我终于忍耐住了,因为我想到小雨随口说我的问话是“废话”,或许他不是故意的,是长期说话不注意分寸的自然流露;另外,他是在我询问他“是否想到老师这儿来背课文”的时候说的这句话,或许是因为他对背出课文充满了自信,是得意忘形所致。我急风骤雨般的批评一方面会使他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疏远,抑或还将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使我的教育无效;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使他背课文的积极性从此消失殆尽。因此,我又一次微笑着对他说:“你要背课文,请你等老师辅导完这几位同学的作文再进来,好吗?等背完课文,老师还想与你探讨一下你刚才说的‘废话’是什么意思,请你先想好了。”对面的同事和四位参加作文比赛的学生都用惊讶的目光望着我,我知道他们目光中的意思。

辅导完学生作文,小雨来到我面前背课文。果然,他已经将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看来,我刚才不急于批评他是对的。听他背完课文,我在他的课本上打上了一个大大的“优”,小雨的脸上有了自豪的笑容。当我批完后抬起头与他的目光相遇时,他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将眼帘合上了。其实,这说明小雨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但我还是应该利用这一契机教育引导他以后说话要注意的地方,因为这是我做教师的责任。我开始和小雨探讨“废话”的话题。我先告诉他,老师并不因此而生气,然后请他换位思考,想象听话者会有怎样的想法。小雨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自己错了,是因为说这话我已经习惯了。我想,老师听了这话心里一定是非常不好受的。”我趁热打铁:“作为一名高中生,要学会与人谈话讲文明,特别是与老师或长辈说话的时候更要有分寸,这样,你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小雨心悦诚服地点着头:“老师,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要把不文明的口头禅给改了。”我摸着他的脑袋说:“懂了就好,回去吧。”小雨开心地一摆手:“郑老师再见!”看,他已经学会讲文明礼貌了。

在为自己这一成功教育细节得意的同时,我想到了以下两点:第一,师生平等并不代表着让学生说话可以肆无忌惮,一旦听到他们不文明的话语,我们教师还是应该利用合适的机会、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第二,当孩子出言不逊时,尤其对着我们相对“尊严”的老师,我们千万不能首先考虑自己的“面子”,而应该冷静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这样,我们选择的教育方法或许才是最有效的。

案例追问

1.郑老师,您的学生许多是您的粉丝,因而深受您的影响。形成这种现象的基础是什么?

对学生要有信赖感。真正的教育就在于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任。彼此之间相互信赖,才会有共同的情感、愿望和语言。尤其在学生做了错事并产生了一种痛悔心理之际,教师应有肯定学生认识和纠正错误行为的愿望,并给予鼓励,表示出充分的信任而不能没完没了地批评和指责。思想上的耐心疏导,方法上的热心指导,言语上的亲切开导,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切和信任。

2.老师的思维方式对处理问题有什么影响?

探究起来,人们一定会说,我的脾气好,有涵养,爱学生,所以能够如此。这么说当然不错,然而我以为,我们不应忽略一个重要的维度———思维方式。

我之所以如此处理问题,与我的思维方式大有关系。当学生对我出言不逊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小雨随口说我的问话是“废话”,或许他不是故意的,是长期说话不注意分寸的自然流露;另外,他是在我询问他“是否想到老师这儿来背课文”的时候说的这句话,或许是因为他对背出课文充满了自信,是得意忘形所致。正是有了这样的估计(设想、假说),我才不着急发作。如果我认定(作出结论)小雨这个学生是“成心捣乱,向老师挑衅”,那我下一步别无选择,只有批评。发脾气不过是情感强烈的一种批评方式而已。我们知道,人都是先做了结论才会发脾气的。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探究,而不是发作。

3.您希望这个案例给大家带来什么启示?

我的这个案例告诉大家:遇事不忙做结论,换位思考一下,估计几种可能,你就不容易发脾气了。可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涵养,是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前提的。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好脾气”。想得开,心态才能平和。

读者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