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与对话》序

《解读与对话》序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立新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二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经历。孔立新是勤奋好学、乐于钻研、勇于开拓的青年教师。这本《解读与对话———新课程实施与点拨教学》是立新近二十年间部分教学教育科研文章的汇集,是一项可喜的教研成果。

《解读与对话》序

蔡澄清

孔立新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二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经历。他的教学教研历程基本上有三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在南陵县任高中语文教师;二是90年代调任芜湖市一中教育科学研究室负责人,并兼教高中语文和初高中《文学创作与欣赏》选修课;三是近几年调入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是负责新课程改革和语文点拨教学研究课题组的工作,开始了新世纪的教育教学科研的新征程。孔立新是勤奋好学、乐于钻研、勇于开拓的青年教师。在这近20年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曾长期和我在一起参加过中学语文点拨教学实验和研究工作,我们之间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也是忘年交。他曾在多方面协助和支持过我的教学教研与学校管理工作,在创建语文点拨教学法上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对此我一直是很感谢他的。这本《解读与对话———新课程实施与点拨教学》是立新近二十年间部分教学教育科研文章的汇集,是一项可喜的教研成果。这本文集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当前正在全国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和正在贯彻实施的语文新课标的研究与解读;二是对中学语文点拨教学的改革实验与探索研究。这些文章都是他紧密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与教学实践的产物,有着他本人的切身经验与实际体会,也表达了他个人的学术见解,内容丰富具体,论述鲜明深刻,对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探索,都是很有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的。因此,我很乐意向广大中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介绍推荐。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跨入了21世纪。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是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提出来的,它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也是我们当前创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件大事,大家都十分关心。但是,新课程改革新在何处?新教材有什么特点?我们又怎样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些什么?在执教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教学新理念?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新方法?如何提高执教新课程时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凡此等等,都有待我们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研究和解答。立新结合近几年在芜湖市教科所具体负责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实践,深入市属各中小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参加听课,参加研究、分析、评价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与深刻体会,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分别写了许多文章,总结了经验,提出了见解,有的还在一些教师培训班作过讲演。正是在这些文章和讲演中,他对上面所提出的许多问题,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与解答。不管他的论述与表达是否完全正确,这些文章都给我们开启了思路,提供了我们研究与思考的线索,是很有参考与借鉴价值的。应该说,立新在研究和阐述上述各种问题时,立论还是比较稳妥的,见解也是比较深刻的。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不搞形而上学,不走极端,力忌片面性。比如新课改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他认为这是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是针对我们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及满堂灌等教学弊病提出来的,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完全合理的、必要的。但是,这也不能绝对化,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因材(教材和学生)施教”,针对中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根据不同教材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去组织教学活动,而不是机械划一地、不分时地情况地去生搬硬套,否则也会事与愿违,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学习而否定另一种学习,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说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或是其他某种类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应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些见解与解读应该说还是比较科学而稳妥的,很值得我们参考。因此,我建议广大教师,尤其是一些青年同志认真读一读孔老师的这些有关新课程实施的论述,从中汲取滋养。

关于语文点拨教学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孔立新和陈军一起就参与了和我的合作研究,他们积极响应我的倡导,在自己任教学校的班级进行着教学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不少研究点拨教学的文章。我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一书中,就选收了他们的不少文章。立新的这本《解读与对话》文集里的有关语文点拨教学论文则大部分是他在90年代调入芜湖一中以后和我在一起进行“点拨教学实验研究”(安徽省“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所取得的教研成果,在此期间,他以学校教科室负责人身份兼任着学校点拨实验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后来又担任当时新成立的全国中语会点拨教学研究中心的秘书长的职务。现在点拨教研中心已改为点拨课题组,他在市教科所正负责领导此项工作。在长达十多年的点拨教学研究中,立新在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的运用和推广中,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在理论认识上也有很大发展和提高。比如他对语文点拨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由教师讲堂变为学生学堂,由教学八股变为灵活点拨,由只顾“学会”变为注重“会学”);对语文点拨训练发展“三部曲”(积累·思考·表达)以及“点拨—创新”教学模式;对点拨教学过程中的“点”与“拨”的要义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对点拨教学法的中国特色等等,他都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在不同的文章里,分别有所阐述与解说。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第二部分的主体,具体内容也很丰富,对我们学习、运用和研究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也建议第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不妨一读,读了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下面说几点希望与建议:

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是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建设的大事,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一名在教科所承担着教育教学科研任务的同志,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指导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方法改革上,一定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既要勇于开拓,奋力创新,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不要走极端,搞片面性,努力提高工作艺术。否则就会出现误导,产生偏差,贻误工作。这是我们教科研工作者应当努力避免的。

语文点拨教学法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灵活的教学艺术。这种教学法的研究,我们还只是开了个头,初步建立了一个教学论的理论系统,开辟了一条教改之路,后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研究之路还很长,有许多问题尚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有新的开拓与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使语文点拨教学法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应该说,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很符合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比如“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新理念,正是点拨教学所追求的,在点拨教学实践中也体现出这些特点。但是,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我们还需要结合今后的教学实践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把它升华到科学理论的高度来加以阐释和论证,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任务。立新作为全国中语会点拨教学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更要不负众望和重托,将此项课题研究进一步宣传、推广开来,组织和指导更多的人来投入这项教学实验和研究,力争使点拨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跨上一个新台阶。

立新刚刚进入不惑之年,正处在精力旺盛、大有作为的时期。过去已经出版过《聚焦心灵》等著作,取得了不小成绩。和陈军一样,在全国中语界已崭露头角,小有名气,在点拨教学研究上也很有影响。我真诚地希望他们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求真务实,力戒虚浮,在已经走过的教学与研究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奋然前行,力争取得更多、更大、更好的成绩。“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一条规律。我以古稀之年衷心祝愿他们“后来者居上”!

二〇〇三年孟冬于芜湖一中养正斋

(原载《解读与对话》,文汇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该书为《文汇教育家书系》第2辑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