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文化布置主题创意

班级文化布置主题创意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从而形成个体健全的人格。班级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来确定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强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个性化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共性追求。在这个意义上,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个性化原则首要内涵当然是尊重学生个性,此外,还包括彰显班级个性、突出活动个性等多重含义。

第六章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内涵

班级活动是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由成员集体参加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对班级活动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活动,指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参加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班级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指在学科教学以外,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等。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和班级生活为促进学生的技能技巧、兴趣爱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从而形成个体健全的人格。

班级活动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参与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1.自主性

班级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组织者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班级活动是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增强自信,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灵活性

班级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来确定的。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人员参与、活动场所、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都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的,没有固定模式。

3.参与性

班级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充分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教师只是一个参谋者和辅助者,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获得体验的机会和发展的机会。

4.差异性

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都存在差异,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就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组织不同的班级活动,或者在班级活动中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班级活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班级活动的目标和功能,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

这种班级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思想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祭扫活动、主题演讲等。这类活动重在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在参与活动后更要表现出与这种情感相应的行动。班级活动不仅仅是看作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身体验,在体验中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成长。

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

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侧重于学生对一定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获得与练习。例如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科技创新、课题设计,或者针对日常生活的主题知识活动等。学习类班级活动既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习得、保持,又可以增加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产生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

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

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充分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优势、发掘自身潜力而开展的活动。例如作文竞赛、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展示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优势同时,学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个性发展类活动由于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因而最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展示自己的优势,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到自尊和自信。

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

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着重让学生习得社会生活的必要规范、技巧,以及人的生活智慧、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其中包括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社会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认识社会最重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参与或者认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习得遵守一些社会规范,这是他们社会化的必要途径之一。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与他人共处。

三、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1.生命性原则

生命是人的基本存在形式,尊重并完善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班级活动首先必须指向人的生命存在,在全面了解学生生命特征、充分把握学生生命法则能力的基础上,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水平,让学生成为一个整全、和谐、健康的生命体。

同是作为生命存在体,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生命除了物质存在形式之外,还有精神存在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因此,人的生命具有三重含义:“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特性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要遵循生命性原则,就意味着必须全面观照人的物质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而不能有所偏废。

2.个性化原则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强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个性化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共性追求。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统一,而不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概念,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班级活动的基本生命形态。之所以特别提出个性化原则,并不意味着共性特征不重要,而是因为当下的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过于偏向共性的追求,过于强调统一性,从而使班级活动显得单调、枯燥,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谈到个性,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即: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目前,我们已经把“个性”这个词由心理学范畴扩展到一般的社会生活领域,除了指称人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意指社会组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的独特特性。在这个意义上,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个性化原则首要内涵当然是尊重学生个性,此外,还包括彰显班级个性、突出活动个性等多重含义。

3.开放性原则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具有自己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关系、组织运行机制等,是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组织和社会组织。但独立自主并不等于封闭自守,班级还需要与外在的社会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作为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班级活动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基础上,应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开放培养具有生活自主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发展力的合格社会成员。

4.生成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一系列材料既提供了教学的支撑,同时也限定了教学的主题、内容,甚至是形式。班级活动则不同,作为一种校本甚至是“班本”的教育形式,班级活动在内容确定、过程演绎、形式选择和结果形成上很难预先进行统一的控制和限定,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成性。

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

(一)班级活动的设计

1.活动资源的挖掘

要搞好班级活动,提炼活动主题的资源至关重要。现成的资源要用,那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那毕竟是历史,是久远的故事,没有亲近的质感。学生自身的生活才是最好的资源,因为它贴近学生,可触可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挖掘班级活动资源:(1)学校生活;(2)社会生活;(3)家庭生活。在班级活动中,我们无须刻意去挖掘题材,而是应及时把握学校、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趁热打铁,让学生从自己或身边发生的鲜活的事件中受到启迪和教益,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活动主题的选择

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好似一条红线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影响着活动内容的确定和活动形式的选择。因此,要为班级活动选择恰当的主题。活动主题的确定,主要应讲究“新”和“实”。所谓“新”,就是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结合“最新信息”、热门话题,将聚焦对准热点,从而确定活动主题。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所谓“实”,就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活动。这样做,能让学生感到实在、实用、实惠,从而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要有计划但不局限于计划,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否则,“隔靴搔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掌握动态;第二要广泛拟题,充分酝酿,精心选择;第三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确定主题。

3.活动主题的提炼

选择好班级活动主题以后,还应对主题进行提炼。一般遵循这三点:(1)小中见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主题;(2)大中见小,从社会大背景中提炼主题;(3)常规中创新,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此外,主题班会还应顺应形势发展,拓展诸如心理健康教育、性知识教育、挫败教育、网络教育、禁毒教育、国际形势教育等新的教育主题,以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4.活动标题的拟定

好的活动标题,首先要求充满学生的生活气息,如“十六岁的花季”。其次,要能反映活动的主题,比如“说句心里话”。再次,活动标题要简练、醒目、易记。

5.活动形式的选择

班主任无论组织什么活动,都应该选择那些最能达到教育目的的活动形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活动效果。选择理想的班级活动形式的依据主要有四点:(1)活动内容;(2)现实条件,同样的内容因实际条件不同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3)依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其他实际情况来选择、决定活动的形式;(4)班主任自身的特长与优势。每一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特长,这是开展班级活动最有利的条件。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必须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与条件的统一、形式不断地求新求变。

(二)班级活动的准备

1.撰写活动计划

计划首先要明确班级活动的主题,因为其他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具体计划的内容包括:标题、正文、结尾。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内容对计划的基本格式做些变动,如省去前言或结尾的文字等,但是目标、措施和步骤这三者不能省去。

2.活动计划的人员落实

班主任要根据活动计划,全面落实每一项事物的参与人员,并根据各自负责任务的特点,要求他们做好准备,提前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准备的难度,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落实活动的召集者和落实获得实施者。

3.活动材料的准备

在班级活动中,有时会用到一些工具和材料,如模拟式主题班会所需的道具等,这时,可以通过这几种形式来准备:(1)向学校借用;(2)同学回家筹集;(3)租用;(4)购买。

4.活动场地的选择

班级活动的举办地可以在教室内,可以在校园,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野外。活动场地的选择依据的是活动的教育主题和活动形式,如果是在校外,我们一定要注意:(1)提前联系好场地;(2)量力而行,勤俭节约;(3)注意安全;(4)不要给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5)使用完场地要善后。如果选在校内,则以不影响其他班级正常学习为好。活动场所的布置应该依据活动而定,尽量符合学生的审美标准就可以了。

5.活动的外部联系

根据活动的性质,可能需要一些外部的支持。比如向学校申请活动经费支持,联系家长,把孩子的活动情况告知家长甚至让家长一起参与活动等。一般而言,这种联系最好由班主任来进行,学生只起辅助作用。

(三)班级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开展一般依据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以了。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活动开展中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2)活动开展中注意营造与调动活动气氛。

(3)活动中召集人要注意的语言技巧,包括导入语、串联语和结束语。

(4)活动开展中注意互动:召集人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

(5)活动开展中注意灵活应变。

(6)活动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班主任要做好即席发言的准备,如班级活动的启动发言、班级活动中的插言、活动的总结性发言。

五、班级活动的评估与拓展

反思是很好的发展方式,班级活动开展完以后决不意味着结束,对活动的评估和拓展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通过反思我们的活动可以使活动的教育效果得以加强,使以后的活动得以优化,活动的拓展可以使教育得以延续和深化。

班级活动的评估主要从班级活动的计划评估、班级活动的过程评估和班级活动的效果评估这三方面进行。班级活动的评估要做到全面性、客观性和发展性。既要找出不足,也要发现优点,既要看正面作用,也要看负面效应,最终目的是为以后的班级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和依据。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为班级活动而言,一个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教育活动的结束,而是达到又一个起点,正所谓“终点又回到起点”。班级活动的拓展可以是针对上次活动中出现的新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没有解决的问题,设计新的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是在以前活动的进一步扩展和衍生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相关的班级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