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的台阶和桥梁

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的台阶和桥梁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忽视了上述两个问题,缺少了语言形式的铺垫和支持,就使活动仅仅停留于表面,导致学生的交流缺乏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无关,由此,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面,学生就不可能有所收获,而这也将最终导致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不平衡发展,出现语言学习中大量的固化性错误。

二、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的台阶和桥梁

在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课堂教学虽然在尽力地体现着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建构,但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如活动间缺乏递进的层次性、活动前没有任何铺垫或支架等问题。

阅读中,不少教师采用了“导入——阅读——提问——讨论——拓展性活动”这一基本教学步骤,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篇话题信息(主题)、文体特点、语篇框架、写作技巧的分析是否已达成了为相关话题(主题)或类似语篇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二是所学语言(如词汇、句式等)的积累是否已达成了为后续拓展性活动做好相关语言知识的支持与铺垫。有些教师通常在一两次语言输入后,就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讨论或角色扮演,其间,由于教师没有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新旧知识还未能被学生内化并整合成新的能力,学生也就很难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话题内容进行有效的表达。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3】 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了人教版必修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后,让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1) What impresses you most in your hometown?(2) How to introduce your hometown to the two foreign teachers from Canada?而活动前教师没有对家乡的地理概貌、名胜古迹进行必要的讨论,也没有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提供任何必要的词汇及句式方面的支持,因而看似活跃的语言输出仍停留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输出活动中学生并未能创造性地运用文本中的新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因此,忽视了上述两个问题,缺少了语言形式的铺垫和支持,就使活动仅仅停留于表面,导致学生的交流缺乏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无关,由此,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面,学生就不可能有所收获,而这也将最终导致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不平衡发展,出现语言学习中大量的固化性错误。总之,丧失了支架支撑的形式化活动会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以及情感不能真正被激发,本想让学生能自主的活动却会成为“自流”活动,课堂展现的是停留在学生原有认知层次的、肤浅表层的语言输出,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生成教学的活动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活动,但教师应为学生的生成建构搭建合理的支架。支架不能太密,否则会导致活动的肤浅;支架也不能太疏甚至缺失,否则会导致活动难度过大或活动的戛然而止,致使教学以无获告终。

生成教学的活动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活动,但教师应为学生的生成建构搭建合理的支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