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考生怎样科学填报志愿

高考考生怎样科学填报志愿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负责”的意思是:招生院校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招生章程中公布的规则实施录取,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和成绩确定录取的考生及其专业,负责对本校录取结果的咨询解释和遗留问题的处理。每一批次院校录取时,所有第一志愿院校录取结束后,才能进行第二志愿院校的录取,依次是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的录取。

第四节 高考考生怎样科学填报志愿

为了使有关问题清楚明了,下面以解答方式叙述怎样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一、填报志愿前应了解的问题

1.如何理解“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学校负责”的意思是:招生院校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招生章程中公布的规则实施录取,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和成绩确定录取的考生及其专业,负责对本校录取结果的咨询解释和遗留问题的处理。

“招办监督”的意思是: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根据各院校的调档要求,提供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监督院校执行招生计划和政策的情况。

2.录取批次和录取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提前本科院校、本科一批院校、本科二批A阶段院校、本科二批B阶段院校、本科三批院校、高职高专提前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批次顺序依次进行录取。

录取程序是,提前本科院校录取全部结束后,进行本科一批院校的录取,然后依次是本科二批A阶段院校、本科二批B阶段院校、本科三批院校、高职高专提前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

每一批次院校录取时,所有第一志愿院校录取结束后,才能进行第二志愿院校的录取,依次是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的录取。

院校录取时,先根据考生的报考情况提出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将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提供给院校,由院校进行审阅并确定录取考生的专业,将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退回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如果院校招生计划还没有完成,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按院校剩余的计划数为院校补充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再由院校审阅并确定录取考生的专业,将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退回,以此类推,直至院校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3.各录取批次由哪些院校构成?

(1)提前本科院校

军队、武警、公安、司法及有特殊要求的本科院校。

(2)本科一批院校

重点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和经高校招生办公室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本科院校(专业),分为A类院校和B类院校。

(3)本科二批院校

一般本科院校,分A、B两个阶段进行录取,坐落在省会城市、近几年生源较好的一般本科院校在A阶段参加录取,其余一般本科院校在B阶段参加录取。

(4)本科三批院校

民办院校、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部分院校的合作办学专业等。

(5)高职高专提前院校

公安、司法高职高专院校及有特殊要求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

(6)高职高专院校

有高职高专计划的院校(专业)。

4.什么是“985工程”?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985工程”共有40所院校,具体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什么是“211工程”?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并可概括表述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211工程”共有95所院校,具体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6.教育部直属院校有哪些?

教育部直属院校共有79所,具体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7.什么是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他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

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独立学院独立颁发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文凭。

8.什么叫“调档比例”?

“调档比例”,是指当地院校在招生调档要求中提出的调阅考生档案数与院校招生计划数之间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20%。

9.什么叫“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所谓的“专业级差”。通常的做法是: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报考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以此类推,专业志愿越靠后,考生要减去的分数就越多。例如,某考生560分,报考某校(该校专业级差为5分),其专业志愿分别为计算机、国际贸易、自动化3个专业,当该生第一专业志愿“计算机”不能满足,他就要按555分的成绩同第一专业志愿报考“国际贸易”的考生排队,再安排专业。

10.本科一批“A类”院校和“B类”院校有何填报要求?

本科一批录取院校划分为A、B两类院校,与此相对应,志愿卡中的第一志愿栏设置了A类院校和B类院校两所院校志愿,A类院校先录取,B类院校后录取。第二志愿至第四志愿,考生可以任意选择A、B两类院校。在院校顺序志愿之后,设置了两类院校服从调剂志愿,考生如果愿意服从调剂到A类院校,就将A类院校选项涂黑;如果愿意服从调剂到B类院校,就将B类院校选项涂黑;如果两类都涂黑,表示愿意服从调剂到A类和B类院校。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填涂。

11.本科二批“A阶段”和“B阶段”有何填报要求?

由于近年来本科二批招生院校日益增多,招生计划数量越来越大,考生在本科二批选择志愿,特别是第一志愿的选择难度也增大。为此,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将本科二批院校划分为“A阶段”和“B阶段”,并划定一个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本科二批A阶段和B阶段的院校顺序志愿是分开填报、分开录取的,考生在本科二批可以有两个第一志愿的选择机会。本科二批A阶段和B阶段分别设置了四所顺序院校志愿,没有院校服从调剂志愿。A阶段的四所顺序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B阶段的四所顺序院校志愿的录取。A、B两个阶段顺序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将尚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和计划数向社会公布,没有被录取且符合规定分数范围的考生,可以自愿选择填报。

12.怎样理解“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不存在录取先后顺序的志愿。为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在本科一批的第四志愿设置了两所平行院校志愿,在本科二批A阶段、B阶段以及本科三批的第四志愿分别设置了3所平行院校志愿。本科一批的两所平行院校志愿、本科二批A阶段的3所平行院校志愿、B阶段的3所平行院校志愿和本科三批的3所平行院校志愿在录取时,没有先后顺序,考生要慎重稳妥填报。

13.考生为什么要积极报考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

为鼓励广大考生积极报考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师范专业)、地质、矿业、石油院校,对第一志愿报考外地本科二批院校(含A、B两个阶段)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的考生可以降低10分投档。但考生享受这一政策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是在本科二批院校(含A、B两个阶段)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或者是第一志愿报考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的考生;第二,该院校的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不足计划数;第三,该院校必须同意采用这一政策。

14.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征询志愿如何进行?

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录取院校均不设置院校服从调剂志愿,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和余缺计划,实行面向尚未被录取且高考成绩在规定分数范围内的考生,重新征询志愿的方式。

本科二批A、B两个阶段顺序志愿录取结束后,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将向社会公布本科二批(含A、B两个阶段)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和专业,由尚未被录取且高考成绩在规定范围内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报名所在区、县招生办公室(或区、县招生办公室指定的地点)办理征询志愿的填报手续。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录取院校依照考生的征询志愿进行录取。

本科三批余缺计划的志愿征询和录取方式同本科二批。

15.为什么说考生志愿在上报高校招生办公室以后就不得再更改?

考生正式填涂好志愿卡以后,要和家长一起在所填涂志愿卡上签字。考生志愿一经上报高校招生办公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更改,违反者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以往曾有个别考生在录取期间提出取消其所填报某些志愿的申请,招生委员会均未批准。因为,考生志愿是经过慎重考虑填报的,如果允许某个考生取消其所填报的某个志愿,该考生就有可能被下一个批次志愿院校所录取,势必会影响其他参与下一个批次志愿录取的考生的利益,影响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16.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调档线和录取线是怎么形成的?

(1)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招生院校为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考生,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一般会按照不超过院校招生计划数120%的比例提出调阅考生档案的要求,为便于招生院校选才和录取,招生委员会依据报考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每一批次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分文、理两类,按照线上人数略多于招生计划数的原则,确定每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标准。

(2)院校调档线

院校按照文科或理科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调阅考生档案时形成的最低分数线。当院校生源充足时,调阅考生档案数大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调档线高于或等于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生源不足时,调阅考生档案数小于招生计划数。

(3)录取线

院校在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所录取考生中的最低分数线。

17.控制分数线上考生为什么有可能落选?

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并不是绝对的录取线,因为各批次招生院校要根据考生实际报考志愿情况实施录取。划定这个分数线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院校选才和考生选报,同时也有利于实施录取。各批次控制分数线,是按本批次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划定,因此,线上考生不可能百分之百被录取,肯定有落选的考生,也可以说控制分数线上考生落选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也有部分考生落选的原因是选报志愿不当和没有回避体检受限专业,造成落选。

18.什么叫一类专业、二类专业?什么叫指挥类专业、非指挥类专业?

军队院校招生分为一类专业、二类专业。一类专业一般在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新生,二类专业在本科二批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新生;也可分为指挥类专业、非指挥类专业。指挥类专业是为部队培养基层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和从事机关工作的各类干部,非指挥类专业是为部队、军队科研单位、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指挥类专业、非指挥类专业在体检标准、文化分数等方面要求有所不同,考生报考时须注意区别。

19.如何理解“按大类招生”?

按大类招生,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学三年级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再进行专业分流。

按大类招生分两种模式:一种是高校普遍采用的“按院系招生”,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大类填报志愿;另一种模式则是一些高校“基地班”或一些特殊实验班招生。

按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四个益处: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大学生活、学科、专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再选择专业方向将更符合学生的利益。第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考生虽然只填报了四五个志愿,实际上却可能涵盖了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具体专业。第三,延迟了专业选择时间,从而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和了解毕业时国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第四,进一步满足考生的志愿。招生专业数量少了,每个招生专业的名额相对增加了,考生的专业录取率也将会增大。

20.高等院校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

(1)综合性大学

一般具有师资力量强、科研水平高、设备条件好等特点。相对来说,录取人数多,录取新生成绩跨度较大,招生专业多。

(2)理工类院校

招生院校和专业多,招生数量大,考生选择的范围广。考生在第一志愿不被录取时,其第二、第三志愿及参加调剂的余地比文史类等专业要大。

(3)师范类院校

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有要求,严重口吃、听觉迟钝等考生师范院校不予录取。

(4)财经类院校

一般而言,生源丰富、录取分数线较高,偏重考生数学、外语成绩等特点。

(5)医药类院校

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要求较高,对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有一定要求,其中中医、中药专业要求考生语文尤其是古文基础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6)语言类院校

招生总数少,要求考生填报志愿准确性较强,学校第二、第三志愿服从志愿周转调剂余地比理工类小。

21.录取期间考生到什么机构进行咨询?这些机构有哪些职责?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期间,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区(县)招生办公室、招生院校三位一体的咨询信访工作机构。各招生机构根据工作职能范围,负责对来访者进行咨询信访接待工作。

二、填报志愿时应注意的事项

1.填报志愿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1)实事求是

考生要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和专业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统一安排。知己知彼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基础。志愿不要偏高,但也不要偏低。偏高,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实现自己愿望;偏低,影响自己将来发展与成才。

(2)拉开梯度

考生在同一批次内选报院校志愿时,相邻两个顺序志愿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异”。即第一志愿院校选定后,考生在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栏内选报的院校一般应是连续几年内生源不是很充足的院校。这种差异不是指两所院校录取线的不同或两所院校知名度的差异。填报志愿拉开梯度有助于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考生如果按照这种差异选报志愿,排在后面的院校志愿发挥作用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3)留有余地

填报志愿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在慎重填报第一志愿的前提下,填报第二志愿时不要集中于同一层次,应注意拉开档次。同时,做到有进有退。在专业上的退是为了院校上的进,在院校上的退是为了专业上的进。要充分留有余地,以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

(4)突出重点

面对众多的招生院校和厚厚的招生章程,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本人情况有重点地选读有关资料,设计与自己志向相一致又与自己估算的高考成绩接近的志愿方案。

(5)志向决定志愿

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状况等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要测定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善于动手还是善于动脑,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要分析自己是适合学习基础理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适合学习应用科学,将来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等等。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最后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选报志愿是一个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考生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的志愿要符合自己的志趣,这样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今后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更容易成功。

2.填报志愿需处理好的关系有哪些?

(1)家长意愿与考生志向的关系

高校的教学活动是分专业进行的,所以考生选报的专业会对自己以后的择业和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家长对此也格外关注,不经意间,往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而忽略了考生本人的志向,这是不可取的。应该在充分考虑考生本人特长、爱好、志向以及高考成绩的前提下,全家共同协商填报志愿。

(2)本地院校与外地院校的关系

考生填报志愿时应综合考虑,采取内外适当兼顾的原则,不要只注重招生院校的地理位置,而忽略招生院校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就业去向等多种因素。考生“扎堆”报考本地院校和“热门”地区院校,使这些院校录取分数大大升高,考生可能会失去一些录取机会。在本科二批A阶段或B阶段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如果院校线上生源不足,还可以享受降10分的照顾政策,这项政策为积极考虑外地本科院校志愿的考生提供了机会。考生应该既积极考虑本地院校,又充分照顾外地院校,既积极考虑坐落在大城市的高校,也充分考虑大城市以外的高校。

(3)院校与专业的关系

既能选择填报自己想往的院校,又能选择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是比较理想的。然而,许多考生总是要面临选择的矛盾,是院校志愿重要,还是专业志愿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关键在于考生本人的志向和爱好。有一点提示供考生参考,就是在通常情况下,相对高分的考生可偏重于选择专业,相对低分段的考生可偏重于选择院校。

目前高校教育改革,逐步从培养单一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移。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在不断调整,新专业很多,旧专业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且有些高校在招生时已不分具体专业,而按大类招生。因此,考生在选报院校和专业时,一定要结合个人的成绩,不可固执一端。

(4)“热门”与“冷门”的关系

要客观对待“冷门”与“热门”院校(专业)。“热门”院校里有“冷门”专业,“冷门”院校也有“热门”专业;今年录取为“热门”专业,4年毕业后也许成为“冷门”专业。所以,考生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志向。

(5)个人愿望与服从志愿的关系

考生的志愿充分反映了个人的意愿,但是否填报服从志愿也是考生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科一批院校志愿中设置了院校服从志愿选项,而参加本批次录取的院校,绝大多数为国内知名学府,建议考生结合本人情况积极稳妥考虑是否选择服从志愿。

每所院校志愿中都设置了专业服从志愿选项,但往往被一些考生忽视。在近几年的录取工作中,有些考生的成绩已经达到了院校的录取线,但由于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又未填报专业服从志愿而被院校退档,失去了录取机会。因此,建议考生积极填报专业服从志愿,增加录取机会。

(6)第一志愿与其他志愿的关系

院校录取工作是分批次进行的,一个批次内的录取工作按照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因此,选择好每一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就显得极为重要。

填报第一志愿很关键,但不意味着可以放弃二、三、四等其他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方案中,同一批次第一志愿与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志愿存在从高到低、由“热门”到“冷门”降幂排列的“梯度”,会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提高志愿的有效性。

(7)院校第一专业志愿与第二、第三专业志愿的关系

同一院校志愿的各个专业间也应有“梯度”,特别是要注意有些招生院校录取工作中安排专业时,采用分数级差的方式。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其成绩高于所报考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但结果却未被录取。原因是所填报的专业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其成绩并没有达到所填报专业的要求,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造成通常所说的“专业死档”。

3.填报志愿可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通常可分为八个步骤进行:

(1)广泛了解政策和信息

高考填报志愿过程也就是志愿信息的收集过程。一个较好的志愿方案,一般须了解和掌握以下信息:招生政策、录取程序、当地的报考人数和高等院校在当地招生计划数、考生所在学校近年来在当地高考中的排名、考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校的排名状况、与考生有关的招生工作时间安排(咨询会、家长会等)、填报志愿时间安排、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等。

(2)估算高考成绩

这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环节和基础。考试结束后,对照自己的高考成绩,确定在本地区的大致位次,从而决定自己所报院校。

(3)拟订初步志愿方案

根据本人高考成绩、拟定个人专业志向和掌握本年度招生信息的基础上,确定若干套志愿方案。主要包括不同地域志愿方案,不同院校志愿方案,不同专业志愿方案,地域、院校、专业组合的综合方案等。

(4)征得中学老师或有关招生机构人士的指导

将拟定的志愿方案与班主任老师、中学领导及区、县招生办公室、高校等招生机构人士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征询他们的意见,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5)家庭内部协商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制定一个良好、满意的志愿方案,进行家庭协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常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报考地点的选择问题,院校、专业与未来就业、升学的问题,上学期间的费用问题等。这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家庭民主商议之后,应将初步拟定的志愿方案进行排序。

(6)依据初步拟订的志愿方案重点收集分析信息

按照排定的志愿方案,进一步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如,拟报考院校近几年在本地的基本录取情况(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的变化趋势等),拟报考院校招生章程及招生专业有无变化、招生计划有无变化的基本情况(今年首次在本地招生的院校,要直接向院校咨询),今年本地考生预估成绩的总体趋势(特别是与去年的比较)等情况。

(7)确定报考志愿

在充分收集填报志愿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和家庭的实际状况,特别是本人的学习志向,最终确定本人各批次的报考志愿(重点是第一志愿)。

(8)填涂志愿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是依据考生填涂的志愿卡中的信息进行的。所以,考生一定要认真、规范地填涂志愿卡,栏目位置要填涂正确,院校代码、专业代码要填涂准确,填涂用笔要符合规定,书写的文字、数字要清楚、工整,确保将自己的意愿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4.填报志愿应避免哪些问题?

(1)家长意志

有的家长不顾子女德、智、体诸方面情况,也不顾子女的志愿、爱好,只从自身的经历,或急功近利,或以“效益”定向,把家长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致使填报的志愿成了家长志愿,而不是考生志愿。

(2)操之过急

正确定位、了解政策和信息是填报好志愿的基本要素。有些考生和家长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采用所谓“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动笔就填,草草了之,很难保证志愿的有效性,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3)定位不准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是填好志愿的基础。未找准位置就填报志愿,往往有失偏颇,有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会影响自己的录取机会;反之,部分考生和家长不了解录取程序,为了求稳而高分低报现象也时有发生。

(4)盲目从众

报考“热门”专业无可非议,但是盲目地乱挤“热门”专业就是不可取的。近年来,考生往往只重视“热门”专业和就业问题,“名牌+热门+不服从调配”已成为许多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公式。但他们却忽视了填报“热门”专业的考生比较多,竞争也异常激烈,落榜的几率会成倍递增。

(5)填报志愿没有“梯度”

所谓有“梯度”,就是要有“差异”,可以简单解释为不要在同一批次志愿中连续填报类型相同、地区相同和层次相同(每年第一志愿率均非常高)的“三同”院校。一个没有“梯度”的志愿方案,其实际意义不是很大,会使考生错失录取机会。反之,每个志愿之间存有“梯度”,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志愿的作用,提高志愿有效性。

(6)硬闯体检“红灯”

在选报专业时,部分考生因身体条件的原因是受限制的,这在体检时就已亮出了“红灯”。但仍有考生选报志愿时,存在侥幸心理,偏要硬闯限报“红灯”。然而,就算高考成绩再好,这种情况也无法被录取。

(7)轻视服从志愿

本科一批院校志愿中设置了两个院校服从志愿,有许多考生因为在院校和专业上的不确定性(却忽视了本科一批院校大多为国内知名学府这个实际情况)而放弃填报。在每个院校顺序志愿中均设有专业服从志愿(请考生格外予以重视)。在近年来的录取工作中,许多考生已经达到了一些院校的录取线,但由于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又未填报专业服从志愿而被一些院校退档,降到下一批次院校录取,十分可惜。

(8)填涂错误

规范地填涂考生志愿表、志愿卡,才能准确地反映考生的志愿。由于填涂错误而被错录,甚至因此而落选的事例时有发生。

5.如何才能做到填报志愿有“梯度”?

是不是把录取分数高的学校填在前面,录取分数低的学校填在后面就是有梯度了?某理工类考生高考成绩600分,本科一批第一志愿报考甲大学(当年度该校理工类录取最低分640分),第二志愿报考乙大学(当年度该校理工类录取最低590分),应该说有梯度,而且他的成绩也超过了乙大学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但还是没有被乙大学录取。所以,不能够简单地从录取分数高低来考虑梯度,而应该根据现行的录取程序(同一批次内首先按志愿顺序录取,同一志愿再按分数排序),在填报志愿时,考虑院校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数之间比率的大小。

每一批次的招生院校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学校。对于这类学校,考生只能把它填写在第一志愿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一类学校中选填第一志愿,如果把此类的学校填在第二、第三志愿都属不当。前面谈到的那位考生就犯了这样的错误。第二类是第一志愿生源不足,但缺额不多,尚可招收少量的第二志愿的考生。这类学校对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填报第一志愿时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一种稳妥的填报志愿方法,一旦达到当地录取控制线就可被录取。由于这类学校还可招收少量的第二志愿考生,所以录取第二志愿时分数会较高,确实有实力的考生可以将此类学校填在第二志愿,但填在第三志愿就不妥当。第三类是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把这类学校填写在任何志愿都有可能被录取,而且越往前填,被录取的可能性越大,实现理想专业的机会也越大。

以上学校的分类在录取之前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因为填报志愿是一项群体性活动,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有一定的风险性,只有靠考生通过咨询和所了解的信息自己判断。同时,考生还要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及时向招生院校咨询。

6.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考虑哪些个人因素?

(1)志向

各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2)特长

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系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出相关特长的考生。

(3)气质和性格

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的事业中,每个考生总是要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学生本人的气质。

(4)职业倾向

在填报志愿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本人的职业倾向做一个测试。教育部考试中心曾对人与职业相互适应的理论做过实验,提出人与职业、专业相适应的7种类型,即艺术型、经营型、事务型、研究型、自然型、技术型、社会型。

(5)学习成绩

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院校在确定了调档比例之后,首先是以合成总分来调阅档案的。每个考生首先要预测自己能进入哪一类院校的调档线,来确定自己的志愿。各校在录取时,除看德、智、体诸方面条件外,还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

(6)性别和身体

除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制订的《体检指导意见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求之外,一些招生院校的专业因为学习和就业的特殊性质往往有其他特殊要求,如性别限制等。

7.填报志愿时应考虑哪些外部因素?

(1)经济承受能力

一般来说,读综合性大学、理科院校、外语、财贸等院校,家庭负担要重一些;读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和师范、农林专业,家庭负担相对较轻。

(2)专业发展趋向

专业趋向即我们常说的“热门”与“冷门”。按道理,国家招生数量最大的专业就是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招生数量最小的专业就是社会需求量最小的专业。

(3)毕业分配去向

专业选择将影响今后的生活道路,故选择时最好能尽量考虑这一因素。有的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去比较偏僻的地方,有的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留在大城市,有的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这些情况考生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