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篇学生随笔带来的心灵震撼

一篇学生随笔带来的心灵震撼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手与右手,分别拿着两篇文章,一篇是的得了奖的,一篇是被“冷落”的。而另一篇文章,写的是我对未来的遐想,那是我心灵深处的产物,我将它装进小瓶里,投进了黄河中,我希望小瓶子载着它漂呀漂,漂的远远地,我也希望有人捡到它,与我一同分享一个12岁的孩子的快乐,和她心中最美的风景。都在深深的震撼着我!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小姑娘,今天会给我这样强烈的震撼,整个下午,包括晚上,使我坐卧不安!

一篇学生随笔带来的心灵震撼

保少驰

12月4日,星期四。

下午阅学生作业,读到了高一(6)班王怡华同学的一篇随笔,全文如实摘录如下:

《老师,谢谢您!》

看到这个题目,老师,您一定会想,对于这个写作的孩子,您曾给予过那些帮助呢?我想,老师,这会是您意想不到的!

我的性格外向且倔强,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可是,面对世俗的种种,我只是一粒渺小且不起眼的沙子。可能没有人会听我的想法,没有人对我抒发的情感做出感慨,没有人对我的想法做出独到的肯定,甚至,没有人可以去引导我心中如花绽放的美……

说到那美,也许有人会明白,也许有人会困惑。它不是那璀璨耀眼的珍珠,不是那亭中妩媚多姿的淑女,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它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小房子!里面有最明媚的阳光,最动听的欢笑,还有那最深动最难以忘怀的事!那是属于我的世界,有着属于我的思维逻辑,像一个工厂,运作都由我掌控。只有那里,记录着我的快乐,储存着我的微笑……

因此,我有一个小习惯。喜欢用笔记录下小房子里的美丽,用笔来抒发,来诉说,来表达那美。

初二那年,发生了一件我至今都难忘的事。全国开展了作文竞赛,自由题目。我报了名,用了一星期的时间,我拿着精心准备的底稿叫给我的语文老师——一个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女老师。我微笑着,好奇着,看着她的眼神在我的本子上扫着。我在想,她会怎么评价呢?她会说这是不错的文章吗?她……怀着那喜悦的等待,与迫不及待知道答案的情不自禁,而我等到的却不是我想的。她把我的本子重重地摔在桌子上,冷笑一声,开始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语言:“你瞅瞅!啊?你这写的是什么?这和一个身为学生写的东西相符吗?你这样写能得上奖吗?啊?要是我是评委,这样的东西我不会多看一眼的!这都写了些什么……”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甚至,连我自己也相信我什么都不是,觉得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无是处!那份写作时的喜悦与把心血注入的情感,已淹没在她的口水中……

她可能至今也想不到,曾经站在她面前的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曾经面对她的那个孩子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对未来的好奇与想像;曾经那个孩子并没有去为了得一个奖状而奋斗一个星期,而是为了与她分享自己的快乐,去得到她哪怕比沙子还小的肯定!

后来,我按照她的要求,重新写了一篇作文,结果得了奖。看着奖状上写着我的名字,我在想应该把我的名字换成她的!左手与右手,分别拿着两篇文章,一篇是的得了奖的,一篇是被“冷落”的。我很无奈,我很伤心,我把奖状撕得七零八落的,它们如同我的眼泪一样从空中落下,对它们,我没有感情,我觉得它们不属于我,就算带给我再大的荣誉,我都觉得很假。而另一篇文章,写的是我对未来的遐想,那是我心灵深处的产物,我将它装进小瓶里,投进了黄河中,我希望小瓶子载着它漂呀漂,漂的远远地,我也希望有人捡到它,与我一同分享一个12岁的孩子的快乐,和她心中最美的风景。

从那以后,我像变了个人。

我用她的方式学习语文,用她的方式写作文。我觉得我变得很假,变得对事物麻木。那个曾经看到路边绽放一朵小野花都会惊叹不已的孩子面对一样的风景却显得不屑了!我开始遗忘心中的小房子,开始真正的融入到另一个世界!我好像再没有发现过微妙的快乐,再也没有印象去回忆曾经美好的欢乐,我快找不到通往自己世界的路了……

初三换了新的语文老师,长得很美,却表达不出来。每天的古文、诗词……只有那些纸上的文字,却构不出美丽的风景。

真理说:“真实的情感用在虚假之上!”

可是我迷茫了,真的是这样吗?在这样的现实中,虚假的东西被人肯定,而真正发自内心的情感呢?在校刊上看到一个姐姐的文章,那样真实的情感!都在深深的震撼着我!让我产生一种共鸣!隐约得,打开了我内心许久都沉寂的一扇大门。

我的每一篇作文都用心去谱写,我的每一篇作文您都用心去体会!我的想法!我的见解!我心中的感动!谢谢您能分享我的快乐,谢谢您给我的鼓励,谢谢您给予我的肯定!

我心中的风景,愿与您一同品去味!

读罢此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倒不是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我读到了学生对我的感激,确实正如她文中所说的那样,回想这几个月里,就连我自己也不知到到底给了她些什么帮助,是什么触动了她的心灵深处。这几年,总是记不住学生了名字,尽管常常在课后,拿着两个班的“全家福”有意识的记一些,也还是记不大准确。对于王怡华也是上一周才把人和名字对上了号——由于随笔上批了“面谈”,她在一个下午找到了我,一个长得很干净的小姑娘。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小姑娘,今天会给我这样强烈的震撼,整个下午,包括晚上,使我坐卧不安!下面的这些感触总是挥之不去。

十多年来,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伤害了学生的言行呢?每每想到这一点,我总是不寒而栗。在我们身边,这是多么常见的情形啊,我们常常由着自己的性子,哪里曾考虑过,那个高高兴兴来让老师指点的孩子,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啊,为了得到“哪怕比沙粒还小的”一点点鼓励,她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她希望与老师分享这种努力的快乐,希望有读者走进她的那所美丽斑斓的“大房子”。然而我们却是那样的冷漠,几乎无情地关闭了孩子心中的一个世界!当我们读着这细腻精准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的时候,你我想到过这种无意的伤害有多么大吗!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待十来岁的孩子,我们的肯定为什么这样吝啬?

孩子需要什么?是一张获奖证书吗?在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前,我们怎么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功利?当那张被撕得粉碎的证书和孩子的眼泪一起飘落的时候,有多少老师还在为这样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们着眼的到底是孩子的发展还是自己的功名?这样的证书有多少学校、多少老师不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成果?我们高兴地看到了,我们的孩子在用鄙视虚名来诉求真情,用决然的抛弃来追求真我。说得好,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美丽风景,去追求那些虚假的装饰呢?

什么样的知识会比孩子的兴趣更重要?什么样的技巧会比孩子的好奇更有价值?当我们读到曾经因为路边的小花而惊叹不已的孩子,在一个本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却渐渐变得淡漠麻木,变得“找不到通往自己世界的路”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孩子关闭了自己的世界,用别人的方式学习语文,用别人的方式写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教育的失败?但这样的孩子何止一个!想一想到底是什么消散了孩子的热情和兴趣?我们强调“适应未来”的教育,为什么要以牺牲“适应孩子”的教育为代价?

我们的课堂有没有风景?是不是也像文中所说的“只有那些纸上的文字”?多年来,我们倦怠得只剩下了上班,案头除了一本一本的教参,就是一摞摞的复习教程,满脑子有的是这样那样的拔高技巧,每天的课堂里,有多少是渗透了我们生命体验的东西?我们渐渐地封闭了自己的视野,远离了鲜活的阅读,疏于了真实的写作,就连时下流行的新词新语,也不知所云了,我们拿什么给学生描绘美丽的语文风景?遗憾的还不只这些,这些年仿佛还到有了些“未老先衰”的迹象了,慵懒得没了精神,没了遐想,没了激情,现实的毫无浪漫!我们心中充满阳光的“小房子”又在哪里?我们拿什么给学生描绘美丽的语文风景?

我把这篇文章带给同是语文教师的妻子看,她画下这两句,半晌默不作声……我知道给不了学生“美丽的语文风景”,这不是个案!学生说“哀莫大于心死”,这不就是学生上课“强打精神也睁不开眼睛”的原因吗?那些对语文世界充满憧憬和向往的孩子,却找不到语文本该由的美丽,这是何等的失望!

语文老师啊,让你的世界阳光明媚,让你的世界自然艳美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