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数学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关于数学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深感学习教学模式理论的重要性,本文谈谈我通过理论学习后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再认识。从先进的教学理论出发提出正确的设想是使用演绎法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验证设想是模式形成和完善的重要保证。目前关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就是典型的采用理论推演法得到的,有关数学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模式大多是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繁衍而来的。

关于数学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陈华

内容摘要: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种旨在改进我们教学的行动研究,是一项以实践为起点,并以改进教学实践为归宿的研究活动,它不仅满足于经验层面上的总结,更需要对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理性思考。本文从教学模式的理论认识和对“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方面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和再认识。

关键词:模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反映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倡导下,各科教师从实际教学情境出发,进行研究、诊断、分析,对教学提出改进措施,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扬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有的比较成熟稳定,有的还处在探索实验阶段,有的还是一种理论构想。这些教学模式改革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种旨在改进我们教学的行动研究,是一项以实践为起点,并以改进教学实践为归宿的研究活动,它不仅满足于经验层面上的总结,更需要对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理性思考。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深感学习教学模式理论的重要性,本文谈谈我通过理论学习后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一、关于对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1.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大多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从模式理论看,有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建模方式,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就方法论角度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归纳法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归纳法,这也是数学教师最适用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它需要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通过归纳法的筛选,再上升到理论,从而形成“实践——理论”归纳型教学模式,即在大量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优秀的数学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进而形成教学模式;也可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实践经验,比较构成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分别研究,然后综合、归纳出教学模式。因此,归纳法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起点是教学经验,模式形成过程是筛选、概括经验,模式一经证实,即可能形成理论。

2.演绎法

演绎法是将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方法论、数学哲学等理论科学模仿演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形成“理论——实践”演绎型教学模式。用演绎法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先从理论出发提出设想,设计出模式,再验证设想,即从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假设出发,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运行模式,再付诸于实践,经过实验、验证、发展和完善,最后形成可供借鉴,并能推广的教学模式。其过程为:设计——试验——修改——试验——完善——推广。从先进的教学理论出发提出正确的设想是使用演绎法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验证设想是模式形成和完善的重要保证。从某种理论出发设计教学模式并用于教学实践中,带有一定的实验性质,可以使课堂教学模式变的丰富多彩。

就教学模式的形成而言,起源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教学理论的迅猛发展,从这些理论出发,通过演绎形成了许多教学模式,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模式,有人在系统地研究当代西方教学模式时,概括出二十几种常用模式,其间既有归纳,也有演绎。我国学者查有良在《教育模式》一书中共演绎归纳出25种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大多是采用的演绎法得到的。目前关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就是典型的采用理论推演法得到的,有关数学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模式大多是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繁衍而来的。

3.综合法

综合法是综合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来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上,由于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相互隔离,势必造成教学模式的两种先天缺陷:一是注重从经验中归纳出教学模式,这样形成的教学模式由于本身在形成过程中都有具体的操作方式,因此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往往忽略理论性;另一种是重模式的理论概括性,侧重于从理论的角度来演绎教学模式,这样形成的模式往往忽略可操作性。在实际情形中,构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一个单纯从实践归纳而成,也没有一个单纯从某一理论演绎而得到的。数学教学中的“引导——发现法”,可以认为是布鲁姆的“发现法”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

三、对“主体参与”数学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笔者归纳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而得出的一个经验型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为主要参与形式,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形式。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问题,②学生自主探索,③合作与交流,④理性归纳与深化,⑤开放式变换问题,⑥学生小结与自我评价。在主体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的再认识

(1)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由他人替代,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在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重构、发展和深化主体的理解和知识。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奉送者,而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只有在主体的活动中才能确认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2)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到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不处处闪耀着“学生主体参与”的光辉。现代教学理论更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则突出强调主体参与、过程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强调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为学服务”,教师只有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搭建学生主体参与、勇于创新的舞台,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的再认识

(1)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数学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主体参与”教学中要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起来,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主体参与的数学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个人认知、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2)科学的课堂管理,有效保证学生敢于参与

每一个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课堂管理的任务。积极的、健康的课堂应当给学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让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被重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会感到心灵的安全与自由,才敢释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要以一种民主、开放的态度,合作、宽松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体,是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建立起一种充满信任、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接纳、期望、自由的氛围,就能使师生之间发生积极的情感互动。

(3)建立主体参与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师生参与策略,如竞赛法、分组讨论法、共同学习法、小组调查法等等。在组织教学中,应该深入学习这些师生参与方法的理论知识,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新意。

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参与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作用,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

(4)给学生探究的时空,使学生积极参与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点拨与督促,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要指导学生将研究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安排一定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如可由学生推荐一名主讲人,让学生自由研讨辩论,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构建,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好转;能营造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智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主体参与的意识与能力普遍增强;学生能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自觉发表看法、设想和自己的见解及不同的结论;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此过程中我也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更新了教育理念,为落实新课标课堂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查有良,教育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曹一鸣,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3〕陈华,构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宁夏教育,2005,10

〔4〕周军,教学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美]Raymond M.Nakamura著,王建平等译:《健康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