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压式的教育制度

高压式的教育制度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便抱怨孩子不识苦心,或甚感委屈,或暴跳如雷。这种高压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影响显而易见:孩子惧怕家长,无安全感,开始自闭;其次,极易造成孩子的个性压抑和兴趣单一。父亲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原因是16岁上大学,并且还是去美国,孩子脱离了他的支配、他的教育,那就不行,孩子就肯定学坏。如果高压式的教育使孩子

2.高压式的教育制度

教书育人教师的神圣职责。这个职责之所以神圣就在于教育者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也要教孩子学会做人。没有对孩子的爱,就很难充分考虑孩子真正的健康发展,甚至根本不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如果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后果就不堪设想。虽说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好多年,可现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升学为目标的淘汰式教育,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甚至有学生把学校比做地狱。

现在的孩子普遍感到学习、考试、竞争压力太大,心中积压着没有休闲娱乐的烦恼。学校课业任务繁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孩子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个高一男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他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心理咨询室,他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武汉市某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长出几根白发,到14岁时已经白发苍苍,看起来像个小老头。他每天早晨6时起床,晚上11时休息,放学后学校要补课,回家后继续写作业直到晚上11时,周六学校继续补课,周日还得参加“语数外”三门功课“培优班”,就连上厕所、吃早餐也要背英语单词。这样的生活,即使成年人也受不了,何况是孩子?这么残酷的训练,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成功的“起跑线”上。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认为“考试=评价”,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学校、家庭社会,关心的焦点就是分数和升学率,这无形中给孩子背上了思想的包袱。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同时也是一种高压教育,为了少数学生的发展(也偏重于智育方面),而以牺牲多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作为代价。

许多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要求孩子是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学校第一,市里第一,省里第一,他们不但要求孩子在学习上第一,而且要求孩子爱好广泛,最好也鹤立鸡群才行,甚至还想方设法让孩子在班级里担任干部,才感到满意。孩子考试满分了,成绩在班级前几名,进入年级前十了,父母最开心,也感到有面子;孩子没考好,父母甚至比孩子更觉丢脸,当着众人的面打骂孩子似乎也理直气壮。但是,孩子往往很少会因为父母的高压、打骂而一直表现突出。孩子长大了,会逐渐变得叛逆,不听话,对学习厌倦,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也会变得脆弱,经受不起哪怕一点儿挫折,甚至容易走极端。

学习是一种心理过程,人在学习上产生需要而又没有得到满足时,总会产生不安、紧张、焦虑等情绪,这就可以看做一种心理负担。适度的不安、紧张和焦虑情绪会促进人的学习,但如果这种情绪过分了则会使人心理上痛苦、情绪紊乱、行为失措,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要减轻孩子这些过重的心理负担,父母和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为孩子打气

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父母帮助孩子准备考试的时候要量力而为,设定实际的目标,而不是要求过高,给孩子也给自己无谓的压力。

二、给予赞美和肯定

父母平时要多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某段时间,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他的焦虑扩大化而变成压力。

三、帮助孩子增强记忆

最佳的记忆方法是把课文在前一晚先记诵第一遍,第二天早晨再温习一次,八九个小时内将所记忆的东西再复习一遍,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记忆。尽量劝孩子不要开夜车,对背书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让孩子在上考场时疲惫不堪、紧张失措。

四、提供给孩子正确的应试方法

父母不妨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供一些备考经验给孩子,比如拟定温课的时间表,然后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确认科目的轻重,按部就班地温习;发现孩子“读不下去”的时候,就让他们暂时休息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的这种愿望变得愈发强烈,家教开始变得缺乏理性。其中,不少家长将家庭变成“第二课堂”,家长亲自出马或是聘请家教,在家里为孩子“加班加点”;有的则“威逼利诱”孩子学各种技艺,或完成永远做不完的课外作业,根本不考虑孩子能否承受。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便抱怨孩子不识苦心,或甚感委屈,或暴跳如雷。

这种高压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影响显而易见:孩子惧怕家长,无安全感,开始自闭;其次,极易造成孩子的个性压抑和兴趣单一。长此以往,压抑久了的孩子易产生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对周围一切的反感、厌恶乃至仇视,原本明媚的教育变得灰暗。著名画家陈丹青任清华美术教授,却无法招收到如意门生,就是受高压教育的影响。绘画有天分不成,先得过清华分数线,当然,是高考分数线,而不是美术。善于“读书”者则幸运,而不善“读书”者就以失败而告终,确实很叫人沮丧。学校太重视功利计算,几乎沦为人力资源的培训所,完全缺乏宏观远景,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

一部叫《闪亮风采》的意大利片子,就演绎了这样的一个现实的悲剧。

小主人公是一个钢琴天才。父亲特别爱他,因为孩子乐感特别好。他早期的教育一直在家里,可父亲粗暴,必须绝对服从于他,所以这个孩子让学啥就学啥。少年时,孩子确实钢琴学得不错,但是孩子的心灵已严重扭曲。大家看不到,这个社会也看不到。如果你烫伤孩子,就会在皮肤上留个伤疤。这位父亲每一次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伤疤,只不过外表看不着而已。

父亲用这种高压方法,把孩子教育到少年时期,然后请了当地的一个音乐教授来教这个孩子,他是最好的音乐教授。本来孩子可以到美国去留学,被美国的音乐学院录取了。父亲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原因是16岁上大学,并且还是去美国,孩子脱离了他的支配、他的教育,那就不行,孩子就肯定学坏。

这位父亲是强烈地按照自己的模式来教育孩子的,他认为别人都是错的。后来,孩子成年的时候,就疯了。他打不过父亲,就和父亲进行对抗。最后,他住进了精神病院。从精神病院出来,他就流浪街头,他到一个酒吧里喝酒,酒吧里有一台钢琴,钢琴在那里放着,他就情不自禁地弹了起来,美妙的乐曲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孩子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人:在弹钢琴上是天才,在做人上是废物。

如果高压式的教育使孩子“做人”出了问题,一切都会出问题。只要给孩子足够的条件,相信他一定能够腾飞,这是一个根本的教育出发点。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正好本末倒置。父母起早贪黑地让他上绘画班、音乐班、钢琴班,风里来雨里去,发现孩子还是那样,简直太可悲了。希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育孩子的做人上,把握住根本,不要只停留在枝节上。否则,也许你的辛苦全部会出问题。如果你用了正确科学的方法,适当给孩子减减压,孩子一定会成为天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