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录方式从个体化符号到约定符号

记录方式从个体化符号到约定符号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强化科学活动中记录多样化意识,要尽力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易于接受的各种方式去表现科学活动中的做法和想法。除运用小班记录方法外,还可以用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符号,记录事物变化的过程,并加入了肯定和否定的记录方法。教师还可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与幼儿讨论记录方式或者让幼儿自己确定记录方式。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活动中要遵循发展规律,进行合理引导。

二、记录方式从个体化符号到约定符号

教师要强化科学活动中记录多样化意识,要尽力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易于接受的各种方式去表现科学活动中的做法和想法。

小班幼儿的思维直观、记录能力弱,记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活动环节,他们不懂得记录,更不会记录。因此,我们要从最简单的方式入手,我们用实物粘贴及简单的绘画(如画红点、黑点和圆圈)来表示。如在“让小球动起来”这一活动中,有的画一条线表示用手指使球动起来,有的画圆圈表示用头顶,也有的画嘴巴表示用嘴吹,也有画棍棒、画波浪线,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都表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中班幼儿的思维趋于成熟,虽然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但他们能理解简单符号的含义。除运用小班记录方法外,还可以用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符号,记录事物变化的过程,并加入了肯定和否定的记录方法。用○表示肯定,用×表示否定。在“沉与浮”实验中,用↑表示浮,用↓表示沉,先让孩子猜测记录,再通过验证记录。

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有一定的概括性,可以运用图文结合、数字统计、表格比较等成熟的方式进行记录,更准确、完整、科学。教师还可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与幼儿讨论记录方式或者让幼儿自己确定记录方式。在“有趣的纸桥”实验中,就是运用数字来记录不同的纸桥的承受能力。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活动中要遵循发展规律,进行合理引导。无论哪个年龄段进行科学记录,都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原理趣味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