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卫生间氯气中毒事件

卫生间氯气中毒事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事故的伤害作用比较复杂,具有多种中毒途径、多种伤害作用。遭受化学袭击后,可根据人防通报和地面征候判断有毒类型;化学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发生化学事故的场所和人防通告进行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遭遇化学武器袭击或化学事故的人员,应迅速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有毒区域。

第三节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一、化学武器及其特点

(一)化学武器的概念

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作毒剂。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作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播撒器等。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

1.杀伤途径多

毒剂可以采取气、烟、雾、液态使用,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以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杀伤范围广

染毒空气无孔不入,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作用时间长

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4.制约因素多

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地物的影响非常大。如刮风、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一)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有烂苹果味、臭味,其中毒症状有瞳孔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筋等。

(二)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是一种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泡、溃烂等。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风、瞳孔散大等。

(四)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等。

(五)刺激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氏气。中毒症状有流泪、打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有烧灼感等。

(六)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是一种能使人暂时失去正常精神、躯体功能,从而失去战斗力的毒剂。主要有毕兹,无特殊气味。其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嗜睡、行动不稳、幻觉、精神失常等。

三、化学事故成因及其特点

化学事故是指有害化学物品,在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泄露、污染、爆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和损失的事故。化学事故根据危害程度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中毒事故,它的事故范围小,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另一类为灾害性化学事故,是指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死亡,有较大社会危害性。

(一)化学事故的成因

1.自然因素

因强烈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雷击、台风、潮汛、洪水、泥石流等自然因素,造成化学工业企业设施破坏,引起燃烧或爆炸,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外泄,造成化学事故。

2.战争因素

国家或军事集团之间发生战争,使该地区化工企业遭受极大破坏,使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外泄,发生燃烧、爆炸,造成化学事故。

3.技术性因素和人为因素

因工艺设计不合理、生产设备陈旧落后、生产管理混乱、违章操作或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火灾、房屋倒塌、爆炸、车辆相撞、翻车、沉船等,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外泄,造成化学事故。

4.意外因素

因突然停电、停水等意外因素,引起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外泄,造成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的特点

1.突然性强,难以预防

化学事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发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引起燃烧。爆炸和中毒,人们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技术上准备不足,一旦突然发生化学事故,就难以预防。

2.扩散快,受害面广

化学事故一旦发生,有害气体可随风向外泄,往往使地面、水源、植物、物体、食品等沾染毒物,引起人员中毒,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3.对人员伤害的途径多,形式特殊

化学事故的伤害作用比较复杂,具有多种中毒途径、多种伤害作用。如受污染空气可经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中毒;毒物液体可经皮肤渗透中毒;染毒食物或染毒水被误食误饮,可经消化道吸收中毒。

4.持续时间长、消除困难

由于城市建筑物高大并密集,使化学事故的有毒气体不易扩散,持续时间长;另外,化学事故往往有多种毒物同时泄漏,伴有多种伤害,如烧伤、炸伤等,再加上受害人员多,使洗消难度高,自救互救、抢救工作难度大。

(一)发现

在受到敌人化学武器袭击时,会有一些征候,可用听、看、闻、侦的方法判断。

1.听

听化学武器袭击的警报信号(人防部门规定的信号)和毒剂弹爆炸时的声音,它的声音低沉发闷。

2.看

看异常情况。如突然有大量气雾、烟尘源源涌出,人员或动物出现中毒症状,植物大面积枯萎变色和发现油状物等。

3.闻

多数人闻到异味或眼睛、呼吸道感到有刺激。

4.侦

使用侦毒器、报警器、侦毒纸、侦毒包、侦毒片等专用器材查明毒剂种类、浓度等。

(二)防护

1.要综合了解、判断情况

要了解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地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及工厂、单位附近可能发生潜在化学事故的毒物种类。遭受化学袭击后,可根据人防通报和地面征候判断有毒类型;化学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发生化学事故的场所和人防通告进行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

2.迅速进入工事隐蔽或撤离有毒区域

遭遇化学武器袭击或化学事故的人员,应迅速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有毒区域。撤离时,要沿逆风方向撤离,避开低洼、丛林、居民区,撤至上风空旷区域。

3.及时对人员呼吸道进入防护

主要防护毒剂蒸气、毒烟、毒雾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引起中毒。有防毒面具,可以及时佩戴防毒面具;没有防毒面具,可以用毛巾、手帕、纱布等浸过水(或碱水)后保护面部。包裹好腿脚(可以利用帆布、油布等材料)、戴好防毒手套尽快离开染毒区。

(三)消毒

1.对人员消毒

当毒剂溅落到人员身体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对皮肤消毒。消毒可概括为吸、消、洗三个环节。

(1)吸。用棉花和干净土块吸取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应由外向里进行擦拭消毒,可避免扩大染毒面积)。

(2)消。用棉球蘸上专门的消毒药液擦拭消毒。

(3)洗。没有专门的消毒液时,也可用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水冲洗。

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对鼻眼的消毒可用大量清水或质量分数为20%的小苏打水溶液冲洗15分钟左右。

2.对染毒服装的消毒

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对棉织品可用质量分数为2%的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即可消毒。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对暂不用的衣物制品,也可以在下风方向晾晒,进行自然消毒。

四、对化学武器、化学事故的防护

3.对染毒食品消毒

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要对表面消毒后,就可以食用。瓜果可以冲洗、去皮消毒。对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销毁。

4.对染毒水的消毒

一般采取煮沸法和过滤法。煮沸前,先用明矾沉淀后,在露天或通风处煮沸;过滤时,根据水中毒剂含量加入调制好的漂白粉浆和混凝剂,然后搅拌、静置,使其沉淀后再过滤。消毒后的水经检验无毒后方可饮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