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教学评价类型与方法

物理教学评价类型与方法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物理教学评价进行不同的分类。显然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不同的。但总结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正式测试与测量的策略和统计分析来评价教学的效果。

第二节 物理教学评价类型与方法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物理教学评价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根据评价的作用和性质来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是否量化,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和解释方式,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根据评价对象,教学评价可以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等等。教学评价的方法则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为满足测量相应数据的适应性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常见的方法有测验法、表现性评价法、成长记录袋法、真实性评价法、学习日记、行为观察等。要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采用适宜的教学评价类型或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评价类型,并采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提出的两种评价类型。这两种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在教学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不同的。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2)要使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首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本,利用形成性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其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如观察、谈话、讨论、问卷、非正式测试等,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持续地作出评价反馈并对教学作出调整;最后,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自我的评估,让学生经常性地用非正式的评价手段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性评估,使学生能利用形成性评价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定阶段的教学结束之后对教学的结果所进行的评价。显然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不同的。第一,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第二,一般而言,总结性评价更多地与分等鉴定的目的、与教学效能核定联系在一起。第三,总结性评价往往起外部导向和管理之用,评价的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的管理人员,以作为他们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第四,总结性评价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都比形成性评价更正式和更正规。它虽然也采用一些形成性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如访谈、观察、以及调查等。但总结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正式测试与测量的策略和统计分析来评价教学的效果。第五,总结性评价考察的是教学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学活动全过程和结果的检验,一般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的。另外,总结性评价通常是由外来的专业评价人员来执行。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等都属于总结性评价。

(三)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前置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教学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学习困难进行的识别与判断。它主要根据学习任务、学生背景、学生学习水平,对后续学习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教学设计。诊断性评价的实施一般在课程、学年、学期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进行。它涉及的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生学习情感及对本学科学习的态度等等。这些诊断是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学习策略的依据。

二、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对结果阐释方式的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异评价。

(一)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它主要用于测定和判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在实施相对评价时,先要从评价对象的集合(如教师、学生、学校等)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或常模,然后将各个评价对象与这个基准或常模相比较,再推断出这些评价对象的相对等级。相对评价的特点是:第一,相对评价的结果只表明被评价对象在其所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而不表明其绝对水平,也不表明其达到预设目标的程度。第二,由于相对评价的标准是相对的,评价结果也是相对的。如果总体水平低,其中的优秀者也未必真优秀。这种方法适合于以区分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而不适合于以改进工作为目的的评价。第三,相对评价的量化工具一般要求假定原始分数是正态分布形态的。第四,相对评价一般用于群体内比较,以群体的平均数为群体的基准,以其他成绩与基准的相对位置来区分学生。因此,相对评价表现出强烈的竞争导向,往往会引发不科学的竞争手段及由竞争引起的有害学生健康发展的负面效应。

(二)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又称标准参考评价,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标准和依据的评价。这种评价并不是要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是评估出评价对象“达标”的程度或存在的问题。绝对评价的特点是:第一,绝对评价一般以预设的目标为标准,其结果只表明绝对水平,即个体达到预设目标的程度。第二,由于绝对评价的标准是依据绝大部分的个体的水平来制定的,这种评价结果并不适合于以区分和选拔为目的,却能作为改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工作的依据。第三,一般而言,绝对评价的标准适应广大学生,如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于提高科学素养,是一种基本要求,如果教学得当,大多数人学习将呈现一种高达标的负偏态的分布。第四,绝对评价一般不用于群体内比较,不以成绩来区分学生。因此,只要评价标准适当、教学得当,绝对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的愉悦,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能有效避免过度的竞争导向的负面效应。另外绝对评价之后,每个被评价者能明确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便于被评价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

(三)个人内差异评价

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不同,个人内差异评价是依据个人的某些标准来评价的。个人内差异评价一般可以分为个人内差异的横向评价和个人内差异的纵向评价。横向评价是对个体的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学业情况,或不同学科的学业成就进行的横向比较与评估。如对一名学生的物理测验中各个知识点的成绩的比较与评价,对一名学生的物理测验成绩与数学测验成绩的比较与评价等,就是个人内差异横向评价。纵向评价是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间内的学业成就进行的前后纵向比较与评估。如对一名学生前一次物理测验的成绩与后来一次物理测验的成绩进行比较与评价,对一名学生不同时期的实验能力的比较与评价等,就是个人内差异纵向评价。

在许多情况下,利用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避免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局限,能更好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如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中不一定能反映出他们明显的进步。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但成绩不够理想,仅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对学生成绩进行比较,对学生学习努力失去了肯定和鼓励的作用。个人内差异评价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状况、优势、进步、不足。这种评价既不与客观标准比较,又不与其他被评价者比较,运用得当,可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是否量化的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一)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是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搜集数据资料,然后用数学的方法作出定量评价的结论。量化评价一般适应大样本的评价,相对比较而言,是比较经济和有效率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定量评价的方式也比较习惯。但量化评价往往重结果、轻过程,缺乏灵活性,不能测量许多难以量化的丰富内容,如创造力、想象力等。量化评价常用的手段有两大类:

一类是用数量化信息对教学评价的事物进行描述,如百分成绩、平均分、中位数、众数、标准分、标准差、方差相关系数、统计图表等。下面主要介绍教学评价中使用比较多的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分。

1.平均分

某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它的公式是

img108

其中:Xi——第i个数据,i=1,2,…,N;

N——数据的个数;

_X——算术平均分。

平均分可以用以衡量团体的学习水平,也可以用于评价对象的比较。例如某两个班的物理会考成绩的差异,某一个班在不同时间的物理成绩差异,就可以用平均数进行比较。利用平均分还可以分析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物理教学的方法与学生物理成绩有无关系的问题,这种关系不容易从个别学生的成绩看出来,而根据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则可以作出比较可靠的比较。

2.标准差

标准差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情况。它的公式是

img109

其中:Xi——第i个数据,i=1,2,…,N;

N——数据的个数;

_X——N个数据的算数平均数;

S——标准差。

标准差在教学评价中主要应用是:第一,标准差用来表示一组数据(如某班的某次测验成绩)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大;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小。第二,利用标准差可以衡量平均分代表总体成绩的程度,标准差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小;标准差小,则平均数的代表性大。三是广泛用于标准分和统计推断中。

3.标准分

标准分是一种相对分数,它是在某一团体测验中,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某一原始分数在团体内所处的位置。它是针对各科或各次考试的原始分数之间不具有可加性而提出来的一种相对量数。在教育评价中有多种标准分,如Z分数(Z Score)、T分数(T Score)等,它们适用于原始分数正态分布的情况。

Z分数公式为:

Z=X-_X

S

其中:X——某个原始分;

_X——团体平均分;

S——标准差;

X-_X——分数与平均分数的离差。

从公式可知:某人的Z分数就是他的分数离平均分的离差用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标准分Z为0,则该成绩正是测验团体的平均分,处于团体的中等程度;Z分数为正值时,表示该成绩高于团体的平均分;Z分数为负值时,该成绩低于该团体的平均分。

用Z分数衡量学生各科成绩,虽然能够解决成绩可加性问题,但Z分数出现了小数和负数,不符合人们长期使用百分制的习惯。为了克服Z分数的缺点,可将Z标准分转化为T标准分,T分数公式为

T=50+10Z

img110

T标准分的平均分为50分,加上10倍的Z分数,这样就产生正的数值。由于T分数与Z分数之间是线性交换,所以T标准分既能有Z标准分的优点,又能克服Z标准分表现形式上的缺陷。

另一类通过一定的数学工具对教学评价事物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它们的性质。常用的手段有Z检验、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差异性显著性检验。详细的介绍请参阅相关的教育统计学书籍。

(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而量化评价对此显然有缺陷,特别将考试作为评价师生唯一手段是严重不合理的。人们开始关注和使用“质性评价”,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就质性评价方法本身而言,它带有更强的过程性、情境性以及民主协调性。它通常记录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它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地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状况。质性评价方法可以较好地弥补量化评价方法的不足。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方法并不对立,而且两者可以在同一评价过程中,结合起来运用。常用的质性评价方法有观察法、档案袋法、表现性评价法、真实性评价法等。

1.观察评价法

观察评价法是指评价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教学事物进行考察,从而获取教学的经验材料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价的方法。利用观察来进行教学评价,第一,要根据评价目的的需要,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范围、对象和方法。第二,观察法收集的是第一手材料,具有直接性。要保证观察的客观真实,就要求评价人员能客观、全面、详细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三,对观察所获取的材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要避免片面性和表面性,有时需对评价对象进行多次详细观察,缜密地分析观察的材料,使评价的结论具有较高的效度。

2.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的有关材料,综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业进步和发展的状况。档案袋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教师根据评价目的、记录或收集的内容及方式,可以创造性地应用在自身教学的不同方面。

实施档案袋评价,第一,要确定目的,目的可以由教师来确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生参与目的确定,可以使学生对评价目的更清晰,更容易融入档案袋评价的活动中。第二,档案袋内作品的产生,主要记录了学生学习计划的产生过程,有关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记录。这些作品可以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描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已经实现的目标等;也可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的记录,等等。第三,精选作品,精选不同时期同类作品,筛选最佳作品,并按一定的体系进行归档。第四,对档案袋评分或评语,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对档案袋评分或评语,成为阶段性发展评价的组成部分。第五,展示与交流,把精选出的作品展现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公众互动评价,从中学生得到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档案袋的制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档案袋的制作中来,让他们成为选择档案袋内内容的决策者与作品质量的仲裁者。至于档案袋的内容应如何选择,没有硬性标准,关键是看“建档”的目的是什么,档案袋的观众是谁,如何设计档案袋,如何使用档案袋,它对学生有什么帮助,等等。

3.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提供了一种评价学生多种表现的手段。学生学习活动中某些表现无法用客观试题测量,这些表现包括口头交流、构建模型、制作图表、工具和仪器的使用等。表现性评价既可以评价行为表现的过程,又可以评价行为表现的结果。表现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和分析,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表现性任务一般有口头报告、讨论、实验、模拟表现、创作作品、项目研究等。表现性评价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因此表现性评价的重点一般应该放在客观性试题不能很好测量的复杂的学业成就上。

表现性评价的有效性取决于:①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表现性任务;②表现性任务应与评价的意图相一致;③把评价限定于可观察的行为;④研制量表用于记录,明确量表上指标和等级的含义;⑤选择最恰当的评价程序;⑥在开始另一任务之前,给所有学生在这一任务上的行为表现进行等级评定;⑦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匿名评定;⑧当评价结果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时,要综合考虑几个评价者的结论。

4.真实性评价法

真实性评价是根据学生在解决真实性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对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及态度等加以评价的方法。所谓真实性任务,是指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来解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与真实生活情景相联系;二是它具有挑战性,也就是说它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和复杂性的问题;三是任务的完成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真实性评价实施的过程包括:①明确评价的目的,选择真实性的任务。②对完成真实性任务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作一个结构性的分析,并把它作为研制量表的基础。③制订真实性评价量表。④观察学生在真实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并在量表上进行记录。⑤分析和处理量表上的数据。⑥对学生完成真实性任务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作出评价。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和肯定学生表现的成绩评定,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⑦让学生对完成真实性任务的体验和感受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让他们反思自己学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5.情景测验法

情景测验是通过模拟一个问题情景,要求学生在情景中解决相应问题,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观察,对学生相应知识、能力、态度作出评价。众所周知,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笔试成绩高,但相应的实践性知识、能力、态度却不佳;而有些学生实践性知识、能力、态度表现很好,但笔试成绩不佳。如果利用情景测验可以与笔试相结合,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