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复习的方法

物理复习的方法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梳理“知识结构”复习法是从各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结构上去进行系统复习的方法。知识结构包括构成结构的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从属关系。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常常采用编写复习提纲,作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法。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整章或整节的教学内容,重要的概念、规律,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整理成系统的复习纲要或者形成基本知识结构图。运用实验进行复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六节 物理复习的方法

一、常用的复习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一些能促进复习效果和效率的策略。这些复习的策略主要是:及时复习、分散复习、整体复习、重点复习、交叉复习、笔记复习及它们的综合运用。

(一)及时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遗忘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最初时期至第一天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如第六天以后),几乎不再遗忘。因此,要在遗忘尚未出现的时候趁热打铁,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复习,当天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学习的知识就会被遗忘,不但已学的知识掌握不好,而且会影响学习新的知识。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及时将授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回顾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缺漏。复习时应边看边思考,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要深入思考、分析,务求深化理解;并要及时整理和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之条理化;必要时还要查阅必要的参考书,以充实课堂所学内容,这样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二)分散复习

心理学实验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尤其是难度大的学习材料更适合于分散复习。集中复习就是把需要复习的材料,集中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反复复习。在集中复习中容易产生前摄抑制(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续的学习内容产生干扰)和倒摄抑制(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干扰),也容易使学生精神过分紧张,产生身心疲劳。

要引导学生学会把难度大和花费时间长的内容采用分散的复习法,如果对于某一内容的复习,需要6个小时,最好分作几次(或几天)安排,每次只复习1-2小时。当然,要把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另外,要根据个人实际,时间的分散要适当,注意贯彻及时复习的原则。

(三)整体复习

整体复习一般是在学习了某单元或某知识块后,将学习的内容从头至尾反复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进行复习,思考它们是如何形成和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需要什么条件。整体复习可以利用和综合平时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的笔记和材料,也要做一些相应的习题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四)重点复习

重点复习是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如重点的基本概念的复习,把主要精力放在归纳重点概念的上下知识的联系上,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把重点概念的来龙去脉简明扼要地概括起来,明确它们的物理内涵和外延;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检测对重点概念理解和掌握的情况。重点复习时,要勤思考。对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做一些记号或笔记,以便随时随地浏览复习。

(五)交叉复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类材料紧挨着复习容易相互干扰,而不同类材料紧挨着复习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少。另外,人脑对不同材料的复习,其记忆和思考活动在人脑的不同部位,这样就可以交替使用大脑不同部位,减少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文理科交叉复习的策略,如在复习完了物理某一块内容以后,可以安排复习英语或语文,这样会比接着复习物理另一块内容,效果好得多。

(六)做好笔记

复习时要及时将思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成小结,列成图表,或用提纲的形式把前后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有了复习笔记,下次复习就方便了,看看复习笔记,就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

二、典型的复习方法

(一)梳理“知识结构”复习法

梳理“知识结构”复习法是从各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结构上去进行系统复习的方法。知识结构包括构成结构的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从属关系。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基本内容,把握所学的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常常采用编写复习提纲,作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法。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整章或整节的教学内容,重要的概念、规律,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整理成系统的复习纲要或者形成基本知识结构图。例如对“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可以做如图8-6-1所示的梳理:

img73

图8-6-1 “透镜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结构

又如高中物理“机械能”的复习可以利用如图8-6-2所示的思维导图。

img74

图8-6-2 复习“机械能”用的思维导图

梳理知识结构复习还要配合有关典型例题进行复习和深化。知识经过纲要图表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知识结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便于掌握知识块之间的联系,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地位,明白它们的来龙去脉,容易记忆和提取。在阶段性复习中,特别是总复习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二)做练习复习法

做练习复习法是让学生做练习题,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一步步深入,达到复习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做物理练习复习要注意:练习题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让学生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的理解。教师要以题目为骨架编拟复习方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可以先呈现题目;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和解答;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解题所用的知识,归纳整理出知识纲要。另一种可以先简要引导学生复习知识要点;再呈现题目;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和解答。

学生在用练习进行复习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对学生练习的常见错误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要随时解决。教师的指导讲解要精、要实、要活。

复习用的练习可以多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例如,八年级物理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下,并说出其中的道理。根据理论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同时向外传播,由于传播的快慢不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会不同,因此应该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铁管里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中传来的。但实际做下来,发现很难听到两次声音,此时可以一题多变:为什么不能清晰地听见两次声音?假如要能比较清晰地听见两次声音,铁管至少要多长?如果在铁管里灌满水,重新做上述实验,你能听见几次声音?为什么?要想比较清晰地辨别出几次声音,铁管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些问题源于课本,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兴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能有效复习声音传播的知识。

(三)用物理实验进行复习

用物理实验来进行复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回忆、领会和验证学过的内容,并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运用实验进行复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条件的话,在复习中可以重做实验。例如,让学生重做教师的演示,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和进一步思考;变换实验部件或条件,讨论实验成败的关键及实验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与课本上不同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边复习;举办实验仪器和装置陈列展览等等。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则可以采取想象实验法,把以前做过的实验过程在脑海中重演一遍。可以先想象有哪些实验器具,做哪些实验准备,有哪些注意事项,然后再想象实验的步骤和过程以及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对一些用习题形式反复多次训练效果仍不佳的问题,有时用实验的方法一试就灵。例如在复习电表故障类和变化类问题时,经常会遇见“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互换位置会出现什么现象”、“伏安法测量电阻时,待测电阻短路会引起什么后果”、“滑动变阻器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怎样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经过多次反复分析启发,学生总觉得抽象,难以深刻地理解。这时,可以在复习课上安排一节典型电学实验和电学故障专题课,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包括许多故障),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知识、提升能力。其他如声音特性的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等,用实验方法效果都非常好。

另外,可以针对实际,设计一些利用一个主题探究的实验进行复习。例如,围绕“如何测导体的电阻”、“如何测物体的密度”等主题可以复习到初中阶段电学和力学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对某些演示效果不佳或者实际条件无法实现的实验,也可以设法用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复习。

(四)比较复习法

比较复习法是将相似的知识、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异同、区别、联系的分析比较,以对这些知识、概念和规律都有明确的认识的复习方法。

例如在复习“压力和重力”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分析、总结,准确地把握这两个概念在本质上的区别:①产生的原因不同:压力是由于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②施力的物体不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指受力表面间相互挤压的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③作用点不同:压力作用点在受力表面;重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④方向不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表面;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又例如在学习了简谐振动和电谐振的知识后,可将三个周期公式列出来加以比较;不同之处是根号内的物理量L/g、m/k、LC,这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谐振系统不同的固有性质。在学习了电场概念、电场力、电势、电势能后,可以进一步与重力场、重力、重力势能进行比较,等等。这样的比较复习,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相似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各种复习方法各有长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可以主要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有时需要将几种方法配合起来,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