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成长之路

探索成长之路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相互听课、参加研讨会、开展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进行学生意见调查等,都更容易产生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关键事件对教师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正是“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性的影响。可以说,“关键事件”的捕捉和研究,是教师走上成长之路的第一步。

超越今日之我 探索成长之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谈

德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就教师的自我教育指出:“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政治职责。”第斯多惠认为,教师要把自我教育作为一种神圣的职责,与其职业生命相伴始终,而这种职责又是崇高的,不容推卸的。这一论断在今天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仍有指导意义。鉴于此,有专家认为,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自我变革,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有自我教育意识的教师,工作中就会表现出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坚持探索的专业品质,就会怀着强烈的研究意识,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在不断超越今日之我的探索中,实现其自我完善的持续专业发展。

那么,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实现其专业发展,需要经历怎样的途径呢?

一、确立目标,超越今日之我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充分实现教师个体的社会化和完善化的过程。决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特点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教师成长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要。例如,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处于角色确认期,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怎么做”,即课堂教学操作的正确和熟练。其主要任务是拜师学艺,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反省,不断借鉴,实现由熟练到内化的目标。而角色成熟期的教师,教龄在10至20年之间,他们积累了大量经验,关注的问题是个人教学特色化的实践,把尽快形成自我教学特色作为专业发展的目标。因此,他们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教育观念的自我建构,包括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等,通过对个人典型教例的分析,内省审视支配自我教育行为的教育观念,以期扬弃或校正,实现教师自我教育观念的建构。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凸现不同教龄阶段教师解决实践问题的针对性,以反映各类教师发展目标的个性化。不同教龄的教师,应当从自身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当前授课的实际水平考虑,确定目前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每一阶段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都是一次对自身教育实践的更新,也就是一次超越今日之我的探索和变革。

另一方面,从学校讲,校领导应当认识并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关注不同教师的个性,关注其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心理倾向,尊重教师自我发展的心理需要,从而引发强烈的需求动机,引导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整合中吸取理论营养,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其发展过程中一次次超越今日之我的目标实现作为激励机制,促使其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提升,最终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大目标。

二、关注课堂,描写关键事件

总体来看,教室是教师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探寻应该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当我们把目光瞄向教师的课堂专业活动时,就会发现,在教师长期复杂的教学工作经历中,某些特定的事件——令人困惑或激动而难以忘却的关键事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相互听课、参加研讨会、开展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进行学生意见调查等,都更容易产生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

关键事件对教师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一,它给教师创造了选择和改变的机会,集中体现了教师对自我已有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的评价和最终决策,也包含着教师对长期积淀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体悟;其二,它又引发了教师的自我澄清过程和思维清晰化过程,促进了教师对个人教育观念的重新审视和专业结构的重组。

自然,这里指的关键事件具有宽泛的意义,尽管多数教师所体验到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不能否认肯定存在着对其专业发展曾有重大影响的某些经历、事件的事实。及时捕捉这些关键事件加以描述,作为总结经验、反思实践、澄清观念、形成理性思考的载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使我想起了影响我专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事件”。1985年10月,我在平罗中学任教,有兄弟学校教师来听课,我便上了文言文《张衡传》。教学设计时试图改变长期制约文言文教学的“字字落实,句句对译”的旧模式,决定从人物传记的特点入手,通过文言词句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张衡成功的原因上认识其人,同时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有了这样的想法,实际教学过程立足于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全貌认识,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随后,便将教学过程加以整理写成了《我怎样教〈张衡传〉》寄给了《云南教育学院学报》。今天看来,这篇文章或许就是一篇教学案例。正是通过这篇教学案例总结了阅读教学的经验,探索了新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使我在更深的层次上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悟出了“教以生为本”的真正含义,体会到教学模式(程序)的改变只有在探索中去完成。《张衡传》的教学这一关键事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我作为教研员的工作。1994年6月,参加自治区特级教师评选需借班上课。此时《张衡传》已改为自读课。我按自读课的要求,重新上了这一课。这便有了《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札记。时隔9年,两次上同一篇课文,虽有讲读和自读之分,但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同的学情,验证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重构,而不仅是教学经验的展示。这正是“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性的影响。可以说,“关键事件”的捕捉和研究,是教师走上成长之路的第一步。

三、反思实践,在行动中研究

如果把捕捉研究自己教学“关键事件”作为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的开端,那么,把自己的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教师就启动了教育科研,也就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必须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着的教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首先关注的焦点是自身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包括教师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反思、改进、评价等一系列行动,其目的在于革新,改进实践,发展专业水平。这样,教师才能既是行动者(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把工作的过程变成研究的过程,把研究的过程变成理智工作的过程,“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也只有这时,在教师完全参与了“行动研究”之后,他才以研究者的角色真正走进了教育科研。从这个意义上讲,“行动研究”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研究工作多为经验性的总结,或者仿效专业理论研究者对教育理论进行探讨验证。此类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对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作用甚微。有志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都应当了解行动研究,参加行动研究,促进研究能力不断发展,专业水平持续提高。关于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特点,笔者在《让行动研究真正成为教师自己的研究》一文中作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中小学教师应当把行动研究看作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目标的分内之事,以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从反思教学实践发现要研究的问题开始,选择自己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有针对性地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教科研方法理论,把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应用于研究过程中,在和同行的互动交流中积累研究经验,必将能以研究者的角色走上行动研究之路。正如有专家所说:直到你直接参与了行动研究,你才能记住和解释它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四、自觉省察,追求更高境界

大量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是他育和自育相结合的结果。他育,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培训,包括系统的教育理论辅导、实践操作观摩以及经验交流等。自育,即教师自我设计、自我研究、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包括上文陈述的各项研究活动。他育和自育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值得强调的是,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一样,教师的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与时俱进的自主开发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自觉省察意识和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就成为教师成长的两个关键因素。舍此,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就是一句空话。

教师的自觉省察反映了教师的积极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人格的一项重要职业品质。在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更高境界的过程中,教师自觉省察的职业品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倾听大师心声

倾听大师心声,即教师潜心研读教育大师的名著,细读、慎思、明辨,从中悟出改进自己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水平的真实感受和心得。教育名著之于教师,其意义不证自明。但广大中小学教师涉猎其间者并不多,或者是把教育活动当作教师个人的经验性任务;或者是因为其理论阐述过于宏大,不易把握;或者是因工作繁忙、紧张,无暇顾及。凡此种种,根源大抵是由于尚未理解读教育名著的真谛,没有感受到倾听大师心声的思想之明彻,更没有体悟出和大师交流后教育实践的升华。在浩如烟海的教育名著中,中小学教师至少应读一读《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赞可夫《教学与发展》《陶行知文集》《学记》等。语文教师更应把《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作为必读之书。笔者正是在反复研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过程中,改革了自己的阅读教育实践,确立了“立诚”是做人与作文的理想境界的作文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从而体悟出倾听大师心声对于教师之必须和急切。

2.解读名家课例

在学习教育专著,提高理论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对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典型课例的研究、解读,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解读名家的典型课例,不仅可以学习他们娴熟的教学经验,感受他们鲜活的教育思想,更能领略他们崇高的师德和人格,学习他们锐意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创造精神。解读名家课例的要义有三:一是从课例中透视出名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二是梳理出课例中蕴含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智慧;三是探寻出其教学设计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对教学程序的科学预设。这些无不是教师形成良好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的高质量营养。笔者1993年10月12日在银川九中听特级教师徐振维的口头作文课,课后即席评课。徐老师授课的情境至今仍记忆犹新。随后写了评课札记《让每个学生都想说、敢说、会说》,其中所反映的徐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每每读来,令人总有意犹未尽之感。这也许就是解读名家课例的长久效应。

3.注重实践积淀

朱永新教授在谈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时说过:“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引自《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教师注重实践积淀,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说的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感受和思考。这样的实践积淀,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洞察,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形成和自我对话的研究机制,从而真正发现自己,解读自己,反思自身实践,进而调整提升自己,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育行为同步优化。这正是朱永新教授所说的“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的原因所在。

教师实践积淀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现象,源于对自己“教案”的进一步研究,也称“教历”研究。这种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探究提供了原始资料和物质依托。“教历”研究的内容包括:

(1)一般项目,包括教师姓名、记录时间、科目与专题、任教班级、学生人数、记录所包含的时间跨度(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等。

(2)课前计划,主要是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程序、教具等。

(3)过程描述(课堂教学情况),这一部分内容是教案所没有的。教案只强调计划,不太关注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过程描述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是过程实录。由其他教师、教研人员或教师个人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是文字的或是录像、录音。

二是时间分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实际所用时间。

三是调整记录。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情况,临时改变计划,对教学内容、方法、步骤所作的调整及其原因。

四是课堂管理与辅助教学行为记录。包括特定教学情境中问题行为的管理,学习动机的激发,师生思维的碰撞,问题探究的深入引导策略等。

(4)课后反思,教师在教学之后,把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当作对象进行反思分析。信息的来源可以是自我评价或他人的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过程的记录可以有详式、略式之分。详式即上文所说的实录;略式主要记录实际教学过程与教案设计的差异,教学中的灵感和机智应重点记录。

实践积淀的另一类是授课之后教师写的教学后记、教学札记或是依授课情境所写的教学案例。教学后记、教学札记篇幅可长可短,内容灵活多样,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学设计的依据,也可以记录授课的感受和新的发现。这些都可以发挥“备忘录”的作用,为日后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实践水平提供借鉴。教学案例的内容可以反映教学的某一精彩片段,也可以是授课全过程。

总之,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4.乐与同行交流

教师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分散的个体劳动,既有开拓创造的一面,又有缺乏交流、故步自封的一面。因此在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历程中,强调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借鉴分享以及主动接受专家或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正是上文所论述的他育和自育相结合的意义所在。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育情境的体会和认识往往不同,因而就会作出不同的解释。教师和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阐释教育现象的意义,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就有一种“再发现”的感觉和收获。这正是教师深入反思教育实践,重新建构专业理论范式的最好机会。特别是高水平的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参与,对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目标,不仅取决于教师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而且也与科学的教师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只有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自觉实践者和研究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自主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