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探索

大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探索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大型化已成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有效管理的最大困难,由此引发的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学校分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副校长担任专职指导教师,与家长、教师、学生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学者。在每年的新生家长学校培训会上,校长都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初步的了解,作好参与指导孩子开展活动的准备。目前学校已培养出两名年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级教师。

大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探索

贵阳市尚义小学 覃 英

学校大型化已成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有效管理的最大困难,由此引发的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何使该课程常态化推进,成为促进我校和谐发展的课程?答案只有——认真研究并部署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

一、构建课程专项管理组织机构,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得到有力保障

1.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项管理机构。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没有专门的课程管理组织进行专项管理,对于大型学校来说,难以保证其常态实施。

据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队伍,形成该课程校本管理网络,明确职责,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分管、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教导处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方案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综合活动方案,每学期进行质量监控;教研组长及时做好全校开展活动计划及总结,带领研修团队开展研究活动,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为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图1为尚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分解示意图

(2)研读《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制定课程管理方案。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校长组织课程管理者研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之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制定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列入考核评分项目,给予该课程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指导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

img12

图1

(3)管理者服务于师生。学校分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副校长担任专职指导教师,与家长、教师、学生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学者。管理者树立服务意识,在课程实践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比如专门划拨该课程专项经费,全校、年级、班级开展活动都可使用;挖掘校内外指导教师资源,如三年级开展《京剧脸谱初探》主题活动,学校与市京剧团取得联系,特邀资深演员为全体三年级师生作主题讲座。这些管理措施,有效保证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实行“课表公示制”和“弹性课时制”,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从根本上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的某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教师占用、挪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班级多,给教导处全面细致地检查课堂带来了困难,为实施有效监督,对众多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教导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纳入课表,在课表相应位置注明执教教师姓名,实行“课表公示制”,在教室内外都张贴课表,便于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专项检查。同时又实行弹性课时制管理,教师可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来调整课节,如四年级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教师可向教导处申请,由教导处负责协调,将二周的课时集中在半天使用,指导学生参观访问贵州茶城,这样,与其他常态课一样接受教学管理,真正确保课程的落实。

三、专兼职教师搭配,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具备基本条件

1.合理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新,涵盖面广,具有特殊性,离开具有一定素质的教师,这门没课标只有纲要的课程将极有可能成为空设课程。学校管理者分析校情:三年级以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年级共有三十六个教学班,班级数多,需要多名指导教师,为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实施该课程,学校将是否参加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作为奖励性绩效考核的一个评分项目。以专兼职搭配的方式配备指导教师,由校长任班级活动小组指导教师,副校长任专职指导教师,选派两名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担任专职指导教师,安排部分数学、语文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2.组织全体教师、新生家长参加更新课程观念的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观念新、内容新,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没有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不可能有效实施的。要让事务缠身的兼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俯下身来,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兴趣、爱好,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谈何容易。为了让教师们从思想上转变认识,校长为全体教师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助您实现多赢》的主题讲座:阐明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准备素材资料,各种形式的交流,最后的成果展示以及评价方面固然都要花出更多的时间来对待,但这不能成为不重视综合实践课的理由,也不能把它和语文课、数学课来比较,语文课、数学课注重知识的传授,综合实践课注重孩子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同样重要,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奠定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做好了就是双赢甚至是多赢。坦诚而实在的思想工作,加上专职教师的课例引导,使教师们打消了顾虑,作好参加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准备。校长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准备承担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任务,准备接受学生聘请为协同指导教师。

在每年的新生家长学校培训会上,校长都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初步的了解,作好参与指导孩子开展活动的准备。

3,优先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培训

为提高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能力,学校送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听课,为研修团队订阅专业报刊,鼓励教师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鼓励教师争取职称,争取参加各级培训、各类比赛的机会,推荐教师参加各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目前学校已培养出两名年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级教师。成熟期教师在“老带新”结对子活动中承担带教任务,班主任陶薇老师带动新教师陈贵平、田一帆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取得了良好成绩,田一帆在南明区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入职教师系列第一名,陈贵平撰写的论文获得省级评比二等奖。

四、理清课程资源,兼具共性和个性,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和谐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初始阶段,我们建议教师从身边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挖掘、开发课程资源,也开发了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内容,比如“玩悠悠球长学问”“走进残疾人世界”“形形色色的笔”,并规定按不同年级开展这些活动,但教师个性、自身兴趣及活动指导能力是有差异的,学生兴趣爱好及想要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现实中,专职教师上课班级多,精力和水平有限,兼职教师的教学重心放在自己的主任学科,要求他们规范地开发课程资源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该课程开放性的特点,学校管理者理清思路,采取开放的管理方式,先后为教师、学生订了我区编撰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活动用书《综合学习与实践》,建议教师用好用足现成的资源,鼓励专职教师视情况适当挖掘、开发特色资源,兼职教师结合主要任教的学科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原则上,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根据情况开展两到三个主题活动,统一一份活动指导方案,使用该方案的指导教师视班级活动进展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校站在教师的角度,想教师所想,帮助教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使专兼职教师得以规范活动指导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解放教师的双手和时间,给予其发挥个性创造的空间。

五、“即时调研+现场培训”多赢式质量监控,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效果明显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第五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列出几项标准: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逐步发展活动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对以上标准进行细致的研究,决定与质量监控及师资培训相结合,做到有效监控,有效评价,具体的做法是:运用“即时调研+现场培训”模式的质量监控实施对教师的评价,设计使用质量监控情况记录表、研修团队负责人质量监控情况分析表、分管领导质量监控情况分析表及指导教师反馈表,内容涉及一学期教师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现场调查时,询问学生开展什么主题活动、分组情况,小课题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困难,并查看活动过程性资料等。实施校级质量监控时,监控者进入班级,要求指导教师在场,即时监控,及时反馈,当面评价,既有效培训了指导教师,又使学校课程管理者充分掌握一线指导教师执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及情况,为指导和调整该课程管理手段积累了第一手资料,明显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效果。

六、“自我反思性评价”,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面临新课题

为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的“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的评价理念,我们在《尚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方案》中提出学生评价导向,要求教师对活动能力较低的学生要侧重进行鼓励和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评价参与活动的态度、兴趣、是否学会与他人合作、收获的大小。不忽视学困生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在一个主题活动中,使用小组活动记录本、小课题活动计划书、小组活动过程反思表、活动总结评价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评价,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资料夹,即是最好的评价工具,通过教师观察记录小组表现并及时反馈,同学互相观察活动中的表现,组织同学在小组中开展现场自评和互评,进行即时评价和总结评价,期末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表现,发给“尚义小学阳光少年奖状”进行表扬和鼓励。

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实施“自我反思性评价”,并与上级管理部门评价方式整合,达到《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的“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范围之内”,如何减轻指导教师在多班级、大班额情况下为学生由于作即时评语的负担,而容易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些给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有待我们学校课程管理者进一步探究。

总而言之,几年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中,总是充满学生们的掌声和笑声。成熟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能在省市区研讨会上作交流,在地区为教师及管理者做培训。通过“梦想之旅”“小小推普员”“走进贵州茶城”等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生走近社区、走进社会的同时,尚义小学的风采也走进了市民的心中。

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指导教师在不断成长,指导活动的能力与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执教的课多次获省市区级比赛各级奖项,并多次在各级课例研讨会上做教学观摩,撰写的各类专业文章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综合实践课常态化管理实施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刚刚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年级学生能动手制作调查问卷,会进行小型采访;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在校外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社会上去调查,并撰写小调查报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有限的时间里,他们尽情地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穷的魅力。

我们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新思考:

(1)教师配备及培训方面,强化基于大班额实际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跨年级增设协同指导教师,可由活动班级指导教师或某活动小组聘请,由学校在奖励性绩效考核项目中认定其工作量;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帮助指导教师提高活动指导能力及水平。

(2)课程安排方面,可借鉴全校统一班队会时间的方式,统一设置和分散设置相结合,实施定期集中换课制度,某年级统一时间同时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便于学校检查管理和跨年级进行课程研究;

(3)课程资源方面,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目标,结合一些少先队活动主题及我市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开发并形成适合我校的特色主题活动,形成系列活动设计方案并逐步开展起来。

(4)质量监控方面,探究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纵式和横式”交流展示方式,深入进行具有培训性质的反思性评价。

对于大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探索虽然不够成熟,但为了实现尚义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我们在不懈努力。

附:

贵阳市尚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由教导处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表统一管理。实行课表公示制,教室内外均张贴课程表,公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指导教师安排。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目标, 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实行弹性课时制度,指导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根据活动进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向教导处申报,由教导处协调安排,进行相应的课时调整。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倡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努力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5)教导处定期组织研修团队检查活动进展情况,并指导专兼职教师对照实施情况予以调整和完善。

(6)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师的活动设计方案,重点检查跟进情况,并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平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项管理小组,构建管理网络,负责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管理工作。

(2)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行政办公会,讨论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决策。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及指导能力,鼓励教师申报课程开发项目。

(4)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的常态管理,重点放在对课程质量的管理、对活动开展过程常规的管理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等方面。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评价制度,每年讨论并决定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把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每学期学习档案——素质报告册进行管理。

评价的基本策略: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知行合一,励志笃行”办学思想和“明礼尚义,健美乐观”的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2) 以学校经常性的自我评价为主,通过评价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并确认课程的开设价值,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预测教育的需求,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评价要利于开展教师培训和进行质量监控,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培训和发展功能。

(4)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5)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内容要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注意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质、优势、学习成效和实践程度,在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反思性评价。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档案袋的形式进行过程记录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