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励宝宝变自信

鼓励宝宝变自信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适当运用鼓励方法来做这项工作,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得多。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运用鼓励的手段可以促进孩子进步,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有益处。鼓励变成了贿赂,孩子却反过来勒索父母,这就是滥用物质鼓励的结果。父母应当知道,奖励是对孩子行为的积极评价,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

03 鼓励宝宝变自信

要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就要选对教育方式,一味地劝导、说教有时可能并不奏效,这时父母们就要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激发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父母的期望改正个性中的缺点,不断进步。

为孩子的小进步喝彩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把家长的鼓励当作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养成了不良性格时,要及早为他指出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当孩子努力改正时,你就要肯定他,哪怕孩子只取得了一点小进步也要为他鼓掌。

☆行为示例1 小新是个性格乖戾霸道的孩子,一天妈妈发现小新在院子里欺负一个小朋友。妈妈非常生气,把小新叫到身边,不满地说:“小新,你怎么可以欺负小朋友呢?没有人会喜欢一个霸道不懂事的孩子。”小新根本没有把妈妈的话当一回事儿,只是心不在焉地回答:“知道了。”妈妈听见儿子反应平平,知道刚才说的话并未引起他的重视,于是冲他喊道:“听着,小新,你必须学会对小朋友友爱一点。”小新极不情愿地点点头,转身就走。“记好了!以后再也不要忘了!”妈妈再次强调。“知道了。”

第二天,小新把刚买的糖果分给小朋友,大家高兴地玩了一天,但妈妈什么都没有说。到了第三天,小新又跟小朋友打了起来。“喂,小新,怎么搞的,你又忘了妈妈的话了吗?”妈妈生气地说道。“我以为你忘记了。”小新说道。“怎么这么说呢?”母亲疑惑地望着儿子。“因为昨天我对小朋友很友爱,而你却什么也没有说!”

img45

☆宝宝的想法 妈妈都不记得表扬我,她怎么只看得见我的缺点呢?

☆你的误区 小新为什么又犯了老错误呢?因为当他改正错误后没有得到妈妈的肯定和重视,因此他又泄气了。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父母的鼓励对孩子的巨大意义。如果父母能重视鼓励的作用,灵活运用鼓励的手段,那么就能很轻松地帮孩子改正不良性格。

☆解决办法 如果第二天,妈妈发现小新把糖果分给小朋友后,亲热地对他说:“干得好,小新!妈妈知道你一定能改掉坏毛病的。”那么小新一定会非常高兴,并愿意把好做法坚持下去。

☆行为示例2 9岁的小征有个散漫的坏毛病,他每天一放学回到家,就把他的书包、鞋、外衣扔到客厅的地板上,回到房间后,又把玩具丢得随处都是。虽然小征偶尔也会按妈妈的要求把东西都摆放好,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随地乱扔。对此,妈妈试过很多方法来矫正他这个毛病,但无论是提醒他、责备他还是惩罚他,都无济于事,小征的东西仍旧堆在地板上。

☆宝宝的想法 既然妈妈说我改不好,那我干脆不用改了,反正她也不会满意的。

☆你的误区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进步太小,就不愿意给予鼓励,这会使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的进步漠不关心,认为自己的努力白费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原来可以改变一生的进步也会因为得不到强化而消失。因此,无论孩子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建设性的鼓励,当有好的表现时也要加以鼓励。

☆解决办法 在上述方法都不见效的情况下,小征的妈妈决定试试通过鼓励儿子的方法来使他改掉坏毛病。这天,小征的妈妈终于看到了小征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很整齐,她立即走上前去,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小征,高兴地说:“看!我就知道你不是个没规矩的孩子!你收拾得多干净啊!”小征刚开始很吃惊,但很快他的脸上就充满了自豪。因为他将自己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房间而受到了肯定和鼓励,于是在这之后,他就尽力去这样做,而他的妈妈也记着每次都对他表示鼓励。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好个性和坏个性同时存在,如何鼓励孩子保持个性,矫正不良个性,一直是困扰着父母的难题。如果适当运用鼓励方法来做这项工作,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得多。教育学家的建议是,在某些时候,父母应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将自己的预期目标分成小步骤,循序渐进地做,这样就能很容易改掉孩子的不良性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有不良行为,父母不应该对此抓住不放,而应该找到孩子偶尔没有此不良行为的时候对孩子予以鼓励。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微笑都是一种鼓励,这是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的最好方式。哲学上讲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平时大量的细微进步,积累起来才可能有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父母来说,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彻底改正不良性格,就应该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

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往往不注意鼓励孩子的微小进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总希望孩子能一下子达到他们的要求。因而对孩子一些细小的进步不是很注意,反应比较冷淡。鼓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就是在强化孩子的进取之心。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这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注重精神鼓励

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运用鼓励的手段可以促进孩子进步,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有益处。于是五花八门的“鼓励方法”被用到了孩子身上,有些是精神上的,但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应该说用物质鼓励孩子是没错的,但却有使鼓励变成贿赂的风险。教育学家建议:教育孩子要以精神鼓励为主。

☆行为示例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儿子,你要是不再乱使性子,爸爸就送给你一辆最棒的模型车!”“你争气点儿,要是能进前三名,我就带你去游乐园玩!”这样的对话进行下去,若干年后,也许就会发展成这样:“我要是以后勤奋学习,你们怎么奖励我?”“乖儿子,你要真能改掉懒惰的坏毛病,妈妈就带你去麦当劳,随便你点!”“没意思!我不吃麦当劳!我要耐克球鞋!”“可是,你不是已经有一双了吗?”“我不管!我就要!不给我买,我就……”

☆宝宝的想法 为什么我表现好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是要,看你给不给!

☆你的误区 多么可悲!鼓励变成了贿赂,孩子却反过来勒索父母,这就是滥用物质鼓励的结果。父母应当知道,奖励是对孩子行为的积极评价,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奖励运用得好,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鼓励孩子不断进步。但这种奖励孩子的前提却只能是“当孩子有了某种具体的、实质性的积极行为,而父母又希望孩子持续下去的时候,才给予孩子物质奖励”。那种随便许诺,张口就要请孩子吃麦当劳的做法,实质上不是在奖励孩子,而是明目张胆地贿赂孩子!

☆解决办法 鼓励对孩子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做父母的必须明白,对孩子的鼓励并非一定都是物质上、金钱上的,精神上的鼓励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

邓超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市重点高中。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邓超问爸爸说:“爸,你和妈妈都答应过我,考上重点高中就给我个惊喜。怎么样?惊喜是什么呀?”

爸爸回答说:“我和你妈妈对你的确有那样的承诺。原来的计划是要去北戴河游泳,但现在我们要和你商量一下,是否可以不去旅游,把那笔钱省下来,以你的名义捐赠给希望工程……”邓超对爸爸的提议有点犹豫,妈妈接着说:“你能考上重点高中,我们都替你高兴!也觉得应当带你出去旅游一趟,表示我们的奖励。但我们慎重地想了想,觉得你刚上中学,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尤其是想到我们自己的孩子能上重点中学,而一些贫困的孩子却连上学的期望也难以实现,因此……”“我们不强迫你,你可以考虑一下,哪个更有意义!”“好吧,我们还是省下钱来捐赠给希望工程吧,今后我还要帮助更多的人!”

这种精神鼓励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包含了激励因素,又不会让孩子产生唯利是图的不良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无害。

但儿童心理学家也指出,精神鼓励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鼓励发挥出最大效用。那么,鼓励孩子进步时,我们应当记住哪些原则呢?

1 对孩子的鼓励要有针对性

教育学家认为,如果父母的鼓励具有针对性,孩子们就能够学习到什么是好的表现,并将继续发扬这种好的东西。这就要求父母应该做到只表扬孩子具体的好的行为,而不是随意表扬。比如,孩子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有些父母会这样夸奖孩子:“我早就说你是天才。”其实,这种鼓励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负担,把孩子的成绩归结于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孩子的努力,有可能会泯灭孩子勤奋努力的斗志。因此,这种随意的表扬是不可取的。

2 对孩子的表扬应当实事求是,讲明道理

一个能大胆学习走路的孩子,第一次学习用筷子吃饭的孩子,父母对他们进行表扬是恰当的。如果这个孩子都已经10岁了,父母还能去表扬孩子的这些行为吗?因此,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切合实际,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表扬是真诚的。另外,在表扬孩子时讲明道理也很重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为什么是好的、对的,培养孩子分清是非对错的能力。

3 把握鼓励孩子的时机

当孩子第一次做出过去没有过的好行为时,要及时表达出高兴和赞赏,但是当孩子不断地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时,就应该隔几次给一次表扬、鼓励,且间隔时间要越来越长,不要每次都给予鼓励,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4 及时进行客观地鼓励

在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或者已经改正了错误时,父母只要发现他们的优点或长处,都要及时进行客观的鼓励。

尤其是对于那些意志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的孩子进行“及时鼓励”更见成效。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感,恢复自信心。

太过注重物质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奖品当成追求目标,而适当的精神鼓励却更能满足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