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利用教材,优化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教材,优化教学策略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必须采取一些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有效交流讨论,学生才能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有效利用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教学设计追求教师的权威性,教参的标准化,过程的规定性、细节化,却无视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面,简单、封闭而又有些主观。

有效利用教材,优化教学策略

罗 恭

(宝鸡市烽火中学,陕西 宝鸡 721006)

【摘要】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必须采取一些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有效交流讨论,学生才能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要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课堂设计追求弹性预设,促进学生的发展;处理好文本环境与学生生活环境的关系;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平等对话,促使教学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处理好已有知识经验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有效性 途径 主动探究 成效 体验

一、树立目标:有效利用教材,探求语文学习新路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如何使语文教学魅力四射,让学生由厌学到乐学呢?我们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和优化教学策略两方面双管齐下,大做文章。

(一)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有效利用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今天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也有局限,如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目,尤其是课文的第二段,各参考书都对第二段景物描写的妙处进行了连篇累牍的分析介绍。但学生初读这一段时,往往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对它们津津乐道。教学中,如果一味照搬教科书,把诸条妙处一一列出,学生便会兴味索然,学习积极性便得不到发挥。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百草园是怎样的,让学生对百草园有了个体的认识后,进行发散思维。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概括出百草园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体会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再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教学特点,向学生展现了大量的课文中事物的图片和文字。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动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观看事物形象时,也拿它来和阅读形象进行比较。这是阅读理解的延伸。阵阵清脆悦耳的虫鸣鸟叫声中,眼前缓缓展现一幅百草园示意图,学生进入情境之后,给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如果你来到百草园,你会玩些什么?”这个话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作者和自我的距离,是学生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百草园的乐趣时,进一步思考:百草园在自己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世界?这样,有了形象刺激和情感铺垫,学生能很自然地总结出自己的结论。最后交流体会,展示探究成果。进行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激发。

(二)课堂设计追求弹性预设,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反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学设计追求教师的权威性,教参的标准化,过程的规定性、细节化,却无视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面,简单、封闭而又有些主观。这种状态,由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的扭曲而愈演愈烈,导致课堂设计呆板僵化,并由此衍生出繁琐、被动、了无生机的课堂,这样强行灌输的刚性设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呼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归,以相机诱导为手段的优化的设计。而且,课堂教学活动应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立体多边的群体活动,极富创造机制。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预设,预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展现课堂生命的自由,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时,没有迫使学生顺着“常规”解析课文,而是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复述情节的基础上作课堂交流:我来做做评论家——评童话的一个人物,说出你的好恶及其理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发现,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各展所长,群体参与。在交流时,有一位学生认为:文中的那两个骗子很聪明,因为他们善于利用皇帝和大臣们的心理弱点来赚取很多的钱财。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像很多公开课上常说的“你说得真不错”“你的观点很有新意”这类评析,他没有认同,因为学生的理解已经明显地发生了错误,他马上进行了引导式的提问:“那个骗子真的很聪明吗?”并且有意识地把“聪明”二字读了重音,有学生一开始小声说这叫“狡猾”。这样的处理,及时扭转了学生价值观上的误区,把混沌中的学生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处理好文本环境与学生生活环境间的关系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的确很好。但有些文章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其文本环境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只有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要反复不断地触摸文本,深度参与,去思考、质疑、查阅、创造,而决不停留在抄写教参、教案集上已设计好的内容,做“传声筒”。如读了《散步》,“我”的尊老爱幼会令人深深感动,“我”的行为又促使我们每个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现代人反思;读了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我们自身的行为去爱身边需要关爱的弱小者、不幸者。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视野,以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去展开个性化阅读。

(四)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启发学生思维

有条件的时候,一定要多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也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目标的实现才会水到渠成。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利用课件适时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多种辅助学习刺激,使其产生新的兴奋点。我们可以展示精美的图片、动人的音乐或可爱的小动画,激发学生进行新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实践,让他们品尝实践的成功和喜悦,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其次,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诱导他们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或价值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主要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将学生情感引领到新的层次。如亲情、友情、人生,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等方面的学习设计,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写、说、唱、演,进而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波澜。还有,教师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等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也极为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