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倦怠期是哪四个阶段

教师职业倦怠期是哪四个阶段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以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来探究对其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并最终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造成社会的上述不良影响还将更加深远,因为教育是千秋大业,所以教师倦怠的影响不在一时一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首先,与教师的高社会期望对应,社会却没有给予教师相应的尊重。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李永林

(岐山县孝子陵初级中学,陕西 岐山 722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增大,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当中,职业倦怠出现普遍蔓延的趋势,它直接影响到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使其工作热情受损,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并最终影响到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并试图寻找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讨并提出预防和克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心理压力 成因 对策

近些年来,从各种报纸媒体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案例,反映出教师们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职业倦怠。某地学校一位教师在期末工作考评中成为“末位”,这位可能面临“淘汰”的教师万般无奈,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心理重负之中,在学校吞下了一枚金属以示“抗争”,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更令人惊诧的是,陕西某县的中学校长,在处罚擅自离校的学生时,拳脚相加,一名学生因医治无效而身亡。这些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将以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来探究对其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并最终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及表现

目前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比较认同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等人(1981)提出的定义,即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产生的持续情感付出和身心耗竭状态。其特点是躯体的耗损和身心疲劳、无助感和绝望感、负性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生命和他人的负性态度。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加上自我期望值高,往往容易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中的一些压力,这必然会损害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

教师职业倦怠具体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衰竭状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情绪衰竭,指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情绪衰竭还伴有生理衰竭,可能出现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伴有失眠、头痛等症状,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②去人性化,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人再无同情心可言,对学生逐渐失去耐性,对待同事也常常持不友善的态度,严重者在行为上容易表现出攻击性,会对学生发无名火甚至打骂学生。③个人成就感降低,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评价降低,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常出现职业退缩行为(如缺勤、离职等)。

这些方面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表现是不同的,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①精疲力竭型:这类教师在高压力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理平衡,他们认为不管自己工作得多么努力,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因而不再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②狂热投入型: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③能力富余型: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尤其是心理上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衍塞责,并考虑更换其他工作。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学校、学生及社会都具有极大的危害。首先对教师而言,它会导致生理、情绪、行为和认知的极度疲劳,并很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激化人际矛盾,如长期感冒、头痛、睡眠不足、经常小病不断等,情绪上常感觉沮丧、意志消沉、易怒,行为上言语过激、好发脾气、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开始疏远学生、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等,而在认知方面则会经常突然地、戏剧性改变个人的价值与信念。其次对学校而言,职业倦怠会直接导致厌教现象增多,这必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而教师的跳槽会引起人员大量流失,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而言,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这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最后对社会而言,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职业倦怠还会增加社会对医药和支持性服务系统如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疗等的依赖。对于造成社会的上述不良影响还将更加深远,因为教育是千秋大业,所以教师倦怠的影响不在一时一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职业特征、学校因素和自身人格因素等。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

首先,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结构的不断调整,个人价值取向逐渐变得多元化。这使得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信心和理性思考,必然会在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和收入、地位相对低下的差别间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而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往往使教师倾向于隐藏真实的内心感受以维持“形象”。长此以往,心理的疲劳与衰竭必然导致职业倦怠。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衰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再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影响着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最后,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部分家长对教师的不尊重也影响到孩子对教师的态度,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这让教师难以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力有助于现实的改善,只好降低对工作的投入以求心理平衡,这样最终就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

2.社会支持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就社会要求来说,对教师有着较高的定位,教师无论是知识层次、道德修养都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他们应该是整个社会职业中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而对这样一个高要求的职业,社会并没有作出应有的社会支持。首先,与教师的高社会期望对应,社会却没有给予教师相应的尊重。尽管《教师法》颁布、实施已有数年,教师被侮辱、被殴打事件仍时有耳闻。凡此种种,都有可能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来源。其次,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提升,导致他们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对工作失去热情与动力。一部分教师索性离开岗位去开辟新天地,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教学对他们而言已无多大意义,屈服于职业倦怠已是早晚之事。

3.农村贫困地区人文关怀的缺失

农村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民主气氛不够浓烈,许多教师得不到发展的机会,不能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中来。教育行政领导和校长对于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等关心不够,人文关怀弱化,不能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所以教师在情感上感觉不到温暖和尊重,只好寻找能够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的空间,加之农村贫困地区的条件艰苦,更易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4.教育改革对教师造成的压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且正在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历和素质要求。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了工作之外的“必修课”,不然,就难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变革的需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然而在贫困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和教学技能普遍较低,更高的学历和素质要求无疑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压力感,如果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个人成就感就会相应降低,职业枯竭感则会日趋严重。

(二)职业因素

1.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

教师职业是人类生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在现代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担当多种角色,如果教师不能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单就教师的职业角色而言,教师要担当学生的“家长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严格的管理者”“朋友和知己者”等,因而教师往往需要同时扮演若干角色,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当这些角色与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教师就会感到心理压力,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2.工作负担重,劳动强度大

首先,在很多学校,教师都要承担教学、科研与行政等多重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工作的繁杂使老师精神疲惫,压力很大,这势必使教师职业倦怠容易出现。其次,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教师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设计能力、观察能力等多种素质,这样的压力也增加了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概率。最后,农村中小学“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容易诱发职业倦怠的产生。

3.职业的高重复性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出现在从事教育工作两年或三年以后,即经历了一个教学周期。这时候教师自觉对教材已经熟悉、教学工作已经走上正轨,对教育教学方法正逐渐掌握、熟练,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情的时候,倦怠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此时,教师不再把教育看成是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是看成为了维持生存的手段。

4.职业的相对封闭性

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首先,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儿童在一起的,他们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其次,教师独自一人承担着从备课、授课到批改作业、教学检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数十年重复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其参与决策或进行职业反思的机会较少,内心难免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因此,教师职业实际上是一项“孤独的职业”。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教师的交往需要与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教师因此而感到压抑、孤独、紧张和焦虑,最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5.教师职业的成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教育工作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大业,相比教师培养人才的艰辛付出而言,教学工作缺乏及时的回报和安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并最终有可能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学校因素

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内部不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聘任制度,学生的复杂化,人际关系紧张以及较差的校园环境和办公条件都容易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1.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不合理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教师受到的评价越高,其教学的积极性越大,工作热情越高,但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依旧无法改变全社会对升学率的追求,上级主管部门都用平均成绩、优生率、及格率、升学率等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使许多教师内心压抑、不满,无法安心于教学工作,心理上处于一种消沉状态。因此,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的单一性是诱发其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2.现行的人事制度、聘任制度的不完善

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但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没有形成完善的用人制度,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使得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优秀教师感到先进与落后、勤奋与懒惰一个样,这严重地打击了其工作积极性,他们会感到在这个学校乃至这个地区都不会有大的发展,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孔雀东南飞”。

3.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师缺乏校长和上级的支持

教师需要上级的关心和参与学校决策,如果领导不顾及教师确切的心理感受,没有给予教师精神上的支持,对教师的合理建议不予采纳、回复,会使教师有不受重视的感觉,从而降低成就感。有的学校用企业的管理办法来管理教师,动辄经济处罚,或以“下岗”相威胁,导致教师心理压力很大。教师置身于缺乏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之中,产生的压抑感和不满情绪会与日俱增。有些领导带有官僚作风、办事无效,通常遭到教师的抱怨,也极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4.教学对象的复杂化

教师的教学对象就是学生,学生的品行与学习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目前校园里学生的暴力、违规、顶撞师长等不良行为越来越多,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管理、教育方式,特别是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教育方法不当,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给教师带来困扰。此外,班级人数的膨胀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不仅易使教师心力交瘁,也容易导致倦怠感的产生。

5.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缺乏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之间交流甚少,再加上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着“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这些都人为地加重了教师间的竞争,造成教师间不和谐,教师之间互相猜疑,相互拆台,唯恐对方比自己出更多的成绩。久而久之就会使教师之间冷漠而无感情。

6.其他因素

农村贫困地区的校舍破旧,办公条件和校园环境较差,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此外,目前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自主权太小,教材、教学进度甚至教学方法都不由教师决定,学校的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只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顾教师的个人需要,也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

1.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许多教师业务基本功不够扎实,使其工作自信心降低。教师教学工作的自信心是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上的,如果教师对学科教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教学效能感,引起职业倦怠。此外,失败的教学经验也容易导致教师的厌倦心理,当教师付出较多的精力而收效甚微,教师的工作激情会受到打击,导致教学品质低劣,无心也无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倦怠心理由此产生。

2.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知识渊博、富有爱心和耐心、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教师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教师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3.心理上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对这些要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强,不会产生多大的压力,一部分教师承受能力差,可能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若不能及时释放,长期积累就会引起负面的生理、情绪及行为上的反应,如焦虑、暴躁、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减退等。所以面对失败、挫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可能会因教学改革的失败、学生不良纪律等而引起较大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厌恶教学,厌恶学生,表现出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症状,从而诱发职业倦怠。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方法

通过以上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方法主要应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社会层面的干预方法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为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

(1)改善大环境,建立对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教师也是实实在在的人,其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逐步引导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和期望,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2)社会应该加强教师工资与福利水平,减少教师因为付出与得到之间的差距而产生工作倦怠的概率。这需要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如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加强中央、省财政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运用法律和行政调控手段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3)社会还应该加强尊师重教的宣传,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整个社会应该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并从社会层面上对教师工作进行支持。农村贫困地区要形成尊重优秀教师及其劳动成果的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重感。要给予教师温馨的人文关怀,社会各界都要关心、爱护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要给予认可、理解和支持,对成绩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和挫折则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同情和帮助,使教师获得尊重的需要。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行教育改革首先要减轻教师的升学率压力和心理负荷,减少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作出的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改变以学生成绩为主的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多层面的教师自我参与评价制度,尤其是要根据农村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一定区分度的评价标准,给贫困地区教师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使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压力,从而缓解职业倦怠。

(5)给予教师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培训。社会应该专门为教师提供必要时的心理健康辅导,使教师能够及时地缓解精神压力,加强自我心理调适,降低工作倦怠。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培训,唤起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尤其对未来教师,应让他们懂得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压力做好心理准备,不至于以后真正面对时手足无措,使工作热情受挫而产生倦怠感。

(二)学校层面的干预方法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很复杂,但问题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学校因素。因此要切实而有效改善教师职业倦怠,还必须从学校层面入手。

1.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

第一,校长要实行开放式的民主管理,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第二,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区分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则易使教师陷于平庸、懈怠,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第三,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使教师评价制度真正达到引导和鼓励教师努力工作的目的,这是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最有力的内存机制。第四,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从而加强教师对自己的自信心和对学校的责任感,进而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第五,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与教师的交流,注意听取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加强教师对学校决策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让教师有主人翁感。在管理过程中要多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深入了解教师的需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协助教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发现,每学年秋季的9—10月、春季的3月和5月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那么在这些时段里,可以安排一些强身健体、活跃精神的活动,营造活泼、宽松的环境,使教师以校为家,有归属感。

2.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周围客观的物质条件,而且包括周围主观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要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激发人们的内在潜力,增强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例如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公环境,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时间和场所,多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劳逸结合和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宣泄,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最终有助于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3.完善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机构

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中心”,一方面全面系统地对教师的心理素质进行调查了解和测量,随时把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心理疾病;另一方面进行心理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条件不成熟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让教师学习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心理危机,从而缓解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对教师个人的干预方法

就教师个体而言,职业倦怠的产生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要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首先要改善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进行合理的饮食与锻炼

作息时间的安排应该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样才会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心情也会舒畅。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而教师工作本身是脑力劳动为主,适当的体育锻炼与合理饮食结构不仅可增强体质,更可缓解精神压力,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倦怠感。

2.学会对问题积极的应对手段

例如,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遇到问题时不加以逃避,这样可使教师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加大,从而降低因逃避问题而产生的职业倦怠。

3.提高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教师个人首先要正视现实。许多因为生活或工作不如意而感到烦恼的人总是用最好的可能来做参照,这只能使自己陷在恼怒和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这些人的问题在于不能正视和接受这些不可否认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些事,用“淡泊名利”的态度对待这些事,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其次可以进行合理宣泄。面对压力或遇到挫折时,心中淤积的消极情绪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倾诉、自我宣泄、音乐调节、运动调节等。最后在工作中应该学会放弃。古人说得好:“君子有所为有所有不为。”一旦真的放弃了那些本来就不现实的目标,人们常常会有一种一身轻松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解脱。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自我放松的方法很多,适合教师选用的主要有:聊天、小型聚会、外出旅游,体育锻炼等,此外像钓鱼、养花、下棋等休闲娱乐活动都能起到心理按摩的作用。上述各种调节方式如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就能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得到有效的控制,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进一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轻职业倦怠。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转变为一个对别人施加影响和进行调节的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当我们表现了对别人的关注、信任和鼓励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爱护和安慰,从而使心理的健康发展获得足够的营养,有助于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伍新春,曾玲娟.透视教师职业倦怠[J].中国教师,2003(4):21-22.

[2]李永鑫,杨淑芸.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4(21):55-57.

[3]高竟玉,余红.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J].教育探索,2004(2):95-97.

[4]李家强.职业倦怠与中小学教师心理亚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5):361-362.

[5]张春英.论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化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3):40-43,56.

[6]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3):82-85,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