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

浅议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为什么要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怎样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物理新教材从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编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的特征。但是实验题的得分率都不高,反映了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近几年我国中学生实验素质较差。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

浅议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

郭世荣

(府谷县大昌汗学校,陕西 府谷 719400)

【摘要】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为什么要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怎样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关键词】演示实验 教学改革 探索性实验

一、为什么要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物理新教材从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编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的特征。物理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来做实验,让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热情,并获取深刻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实验教学,从18世纪德国、法国建立了学校的演示实验室,教师经常用昂贵的仪器演示生动的现象,从此便开始了世界上的物理实验教学,这成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形式。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不仅从学生实验发展到演示实验,而且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2001年是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实验,2002年是简谐振动图像的演示实验,2003年是光电效应演示实验,2004年是运用静电计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的决定因素,2005年有关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和LC振荡电路的演示实验。但是实验题的得分率都不高,反映了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许多物理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教学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简陋,地方狭小拥挤,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课标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出率低,而且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在低水平下徘徊,使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低。近几年我国中学生实验素质较差。又如,1990—1995年,国家教委仪器研究所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实验能力测试,结果是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几乎都不及格。说明了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重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他们树立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实验教学的差距,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演示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怎样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光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在讲“大气压强”时,找一只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会发现熟鸡蛋掉入瓶内。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演示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可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其次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再次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提高了演示实验的可信度,使学生印象深刻,兴趣大增,更有说服力,它为教学提供了良好机会,更为学生思维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其次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像。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进行自我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参考文献

[1]王至正,张宪魁,王河.物理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

[2]贾晓波.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3]王兆鸿.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朴成.物理典型课示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