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教养与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父母教养与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着父母教养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发展,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两者间关系。余红平和程光文对学龄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总之,从上面介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模式与儿童行为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 父母教养与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围绕着父母教养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发展,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两者间关系。有研究(郑毅,陈学诗,2001)表明,亲子关系对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对北京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研究(曾琪等人,1997)也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能力与父母民主性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而与父母的严厉性教育方式之间存在着负向相关。

而儿童社会适应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则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余红平和程光文(2001)对学龄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翟静等人(1998)在山东省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与父母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郑希付(1996)对全国5城市的抽样调查同样表明,亲子关系的恶化与子女行为异常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其他有关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间的紧密联系。如薛慧等人的调查(1998)显示,教育型家庭儿童的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严厉型和放任型的家庭,而来自严厉型家庭的儿童其问题发生率最高。郭传琴等人(1995)的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及糟糕的亲子关系都可以预测小学男孩的行为问题。王欣瑞等人(1997)对违法青少年的调查也显示,与控制组相比,违法青少年的父母对子女明显地缺乏关心理解和情感温暖,更多地采用拒绝否认、惩罚强制及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郭洪绪等人的调查(2001)发现,容易实施家庭暴力的青年其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过分保护和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万传文等人(2001)对兰州5至7岁儿童的研究发现,母亲对孩子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行为与儿童的问题行为(如反社会、神经质等)间存在着正相关。王彩萍等人(1991)对山西学前儿童的调查也显示,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其父母不当的教养态度(如溺爱、放任、打骂、态度不一致等)间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社会适应性,儿童其他方面的行为表现也与父母教养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顾海根等人(1997)对上海2岁左右儿童的研究发现,父母教养观念(包括民主意识、行为要求、敏感性、奖惩观及情感表达)与儿童的依恋、抑制性行为、抗挫折行为及抗诱惑行为间存在着正向相关,而与儿童的问题行为间则存在着负向相关。而徐速和刘金花(1999)对温州五、六年级学生的调查则显示,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与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间有密切的关系。

总之,从上面介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模式与儿童行为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或缺乏温暖,都可以预测儿童社会行为方面的适应不良以及过多的行为问题,而父母良好的教养模式,给孩子过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民主的作风等,则有助于儿童维持更高的社会性行为发展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