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中国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学业活动的投入

现代中国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学业活动的投入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投入有所区别,但现代中国都市父母在物质方面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却相差甚微,访谈中也发现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在对孩子学习相关用品的支持方面,现代中国都市父母则显现出了巨大的慷慨和热情。总之,在学业领域,现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物质方面对孩子学业活动的投入和支持也足以使孩子感到难以承受之重。

2 现代中国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学业活动的投入

img19

虽然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投入有所区别,但现代中国都市父母在物质方面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却相差甚微,访谈中也发现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问卷调查显示,有86.7%的父母承认,“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需求,一般我都会有求必应”,只有5.4%的父母对此表示否认。另有75%的父母表示,“对于在孩子学业方面的投资,我总是不遗余力”,对此表示否定的父母只占7%(见上图)。在对孩子学业方面的实际经济投资上,有37.5%的父母表示与其他父母相比,自己的投资比较多,而认为与其他父母相比,自己投资较少的父母仅占7%。由此可见,对孩子学业方面的高投资是现代中国父母的一个共同特征。通常而言,现代父母对孩子学业方面的物质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外辅导的投入,二是学习相关用品的购置。

在现代中国都市,父母对孩子课外辅导的投入有着明显的早龄化趋势,通常从学前开始,孩子就开始接受各种所谓的特长教育,如音乐、美术、英语、数学、舞蹈、形体等,从小小年纪开始,除了上幼儿园,还要接受各种训练,一名5岁男孩的母亲(博士,大学老师)介绍到,“(除了上幼儿园)他现在上一个绘画班,然后每个礼拜学一次小提琴,每个晚上都要练小提琴……现在只练半个小时,上学期是练1小时”。这种小小年龄就开始进行特长训练的情况,在现代中国都市很具普遍性,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在学龄前都接受过类似的教育,不过,对于这种学前式的特长训练,一般家长都持较为开放的态度,主要依靠孩子的兴趣决定取舍,如同一名10岁男孩的母亲(大学老师)所介绍,“上学之前,学过美术、画画,还学过一段电子琴,但上小学之后,比较忙……电子琴就不学了,但画画还接着学,也没逼着他学,因为快乐式教育吗,想玩就多玩点”。又如另一名12岁男孩的母亲(大专,财务)所言,“(上学之前)也学了乐器呀,学些英语什么的,没有去投入(地做),就想着有机会,给他熏陶熏陶吧”。这些话反映了绝大多数当代父母的心态,进行这些特长训练,只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孩子的潜力,为孩子将来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做好铺垫。但是,也有少数父母企图通过这些特长教育,挖掘出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赋,并着力培养,使其天赋得以发挥,并且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有时甚至不惜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一名5岁男孩的母亲(博士,大学老师)说,“……我希望他(孩子)的天赋得以发挥,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在音乐方面有特长,打他唯一的原因就是孩子不练琴……别的时候我都不打他”。由此可见父母望子成龙之心切,从小小年龄就开始为其将来成才打造基础。

虽然对于学前的特长教育,现代中国父母通常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但其对学业成就的关注和重视则始于年幼的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一些数学、汉字、英语之类的学业知识,一名5岁男孩的母亲(大学老师)介绍到,“他爸爸会教他一些东西,比如说他(孩子)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然后他(爸爸)还给他算进位的,就是进位的加法、减法,都是他爸教他的”。另一位4岁半女孩的母亲(本科,公务员)说,“……然后(孩子)会唱简单的英语歌,会说简单的英语对话,比如做错了事,用英语说,我们要用英语回答她”。对于学前儿童,父母通常会蜻蜓点水式地对其进行一些学业知识的简单灌输,但进入小学之后,走马观花式的随意施教则上升为正式的课外辅导,内容也从所谓的特长教育让位于各式的科目训练,一般而言,现代都市学龄孩子通常接受的课外辅导有剑桥英语、奥数、计算机班、作文班等。在课余及周末,许多家长及学生则奔波于不同的辅导班之间(记者观察,2002),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私人专门学习辅导,由于能力和精力所限造成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直接辅导的不足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弥补和填充。而另一方面,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则进一步加重了现代都市孩子的学业负担,使得许多孩子整天疲于应付功课,一名10岁女孩的母亲(大专,助理工程师)介绍到,“数学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四年级我给她增加了一个奥数,后来我听同事说这孩子只要奥数一上,数学马上就上去了……”另一名初一女生的母亲(本科,公务员)则道出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声,“……那过去是三个孩子,现在是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各方面的关注肯定要多得多,反正对孩子成长肯定是有好处的,孩子那个紧箍咒可能就比较紧张了……(孩子)学业负担比较重吧,社会竞争比较厉害,学习负担比较重,这也是和过去不一样的,过去没那么大的压力和负担……”的确,从现代中国都市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中,清晰地折射出了现代父母对孩子将来成材的高度关注和孩子肩负的过重期望和压力。

在对孩子学习相关用品的支持方面,现代中国都市父母则显现出了巨大的慷慨和热情。从学前开始,对于孩子与学习相关的要求,父母一般都会有求必应。一名5岁男孩的母亲(大学老师)说,“像他(孩子)要求(买)书的话我基本都能满足他,如果他要玩具的话我是一半一半的……”另一名6岁男孩的母亲(大专,医护人员)也介绍到,“……现在男孩爱玩玩具,经常要一些玩具,我说那不行,你长这么大了,光玩玩具怎么行,剩下的钱应该买学习用具,还是把学习放在前面吧,然后才是玩”。对于正式开始学业生涯的儿童,父母更是泾渭分明地把学习摆在第一位,其他的活动则位居其次,如同一位8岁女孩的母亲(大专,小学老师)所介绍,“……就是说必须是对你以后学习或者说有帮助的,这些物质能提出来,一般说是答应你的要求,如果说跟学习呀什么的都没关系的,就是提出来也绝对不会答应的”。另一位初一男生的父亲(大专,公务员)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有些我们认为挺没必要的,另外和学习无关的,甚至会影响学习的,你比如说……不会百分之百地满足他,因为这还得分析具体情况……”总之,在学业领域,现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物质方面对孩子学业活动的投入和支持也足以使孩子感到难以承受之重。

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诸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思想,对学业活动较为推崇,但现代中国都市父母对于孩子学业成就的重视,则主要起源于当今的社会形势,社会的现实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的学业成就放到首要位置。一位初一女生母亲(高中,家庭妇女)的话很具代表性,“我觉着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知识就不行,现在的社会,这竞争也挺厉害的,反正我们现在就跟她讲,你现在就得有知识文化,甭管以后你干什么,你就得有文化有知识,当今的社会竞争挺厉害的,现在你们孩子其实也在竞争,学习一回来说谁考第一,谁考第二的,我说你们那么小就开始竞争,好像比大人更累的,她自己也挺重视她自己学习的”。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现实面前,父母自然而然地要尽力增强自己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学业成就的提高,则是提升孩子将来社会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国父母对孩子学业方面的这种高度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是有目共睹,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和评价当今父母对独生子女教养特点”时,都旗帜鲜明地提到了学业领域独生子女所担负的沉重期盼。一位28岁的独生女(公司职员,大专)这样评价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父母)比较害怕失去孩子,孩子是全家的希望,甚至孩子是实现自己未完成理想的最佳人选。因此,父母比较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炫耀自己的孩子,在物质方面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甚至利用各种物质需要作为孩子的唯一奖励……”

另一位30岁的独生女(本科,合资企业职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更专制,比较容易按他们的意愿教育和培养孩子。可能更善于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让他学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现在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从10月怀胎开始就尽可能地给孩子最好的营养,各类的药丸、营养素、燕窝等等。等孩子出来了,各类的教育、才艺学习从1岁就可以开始学起……”

父母对待孩子学业发展的这种热情,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社会竞争力,但是,这种过分的重视和关注,不可避免地也会成为孩子发展中的沉重包袱和绊脚石,挤去了孩子童年生活中应有的欢乐和天真。一位年轻的女教师(26岁,本科)这样评价父母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现在父母还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要求孩子读书读书再读书,还有就是要孩子学英语、学钢琴……忽视了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类似于把家长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造成了孩子失去自己的想法,失去了宝贵的童真,这也是负面的因素吧”。另一位37岁的医生(硕士学历)也存在类似的观点,“……多数(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型。利在于孩子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家长的重视,如果能够利用好,孩子成才的机会就会很大。弊在于孩子缺乏了主见,自己的特长及兴趣不一定能得到发挥,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希望孩子学业成功的心太切,处理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在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同时,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某些心理问题。一位26岁的独生子(设计工作,大专学历)指出,“还有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比较高,而且教育内容比较偏重于应试教育而忽略了道德培养,导致孩子的压力大而且也不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另一位3岁男孩的父亲(36岁,大专学历,不动产销售)也有类似的看法,“学习上由于竞争压力过大,负担比较重,加上父母各个都抱着‘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使父子/母女之间有道鸿沟,也使孩子更具有叛逆的心理,去寻求某种极端的刺激来做抗议”。

因此,尽管如何让孩子在学业上成功,是当代每位中国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之一,但如何将自己的这种期望理性且有度地灌输到孩子心间,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每位家长都需要关心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