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父母教养行为

当代中国父母教养行为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Kagitcibasi所描述的父母教养模式的变化趋势同样适合于当代中国,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当代文化中已呈现出了鲜明的个人主义特色,亲子之间经济上的相互独立也成为可能,同时家庭规模的缩小也为新型父母教养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精神为特点的儿童社会化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第二章 当代中国父母教养行为

不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轨迹,还是从当今社会的实际生活来看,“集体主义”这一称谓已难以代表中国文化的特征,“儒家学说”也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这些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难以概括当今的中国社会。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趋势下、在国际信息交流日益密切快速的潮流中,中国文化也无可避免地呈现出西风渐盛的劲头,以重视自我、强调个人成就为特征的个人主义倾向日益明显。那么,在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面,是否也会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和特点呢?

虽然对有关父母教养的探讨由来已久,早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早期经验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把人们的注意引向了家庭内部,直至以后的行为主义对环境作用的强调(Maccoby,1992)。不过,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在西方社会展开,探讨西方国家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有关中国家庭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系统性也不够强,但从这些有限的研究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家庭教养模式的没落,以及东西一体化的趋势。

此外,Kagitcibasi(1996)曾提出三个模型用来描述文化、家庭结构及社会化目标三者间的关系,在其模型中,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及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社会文化会逐步从集体主义过渡到个人主义,家庭的规模会逐渐缩小,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会不断提高,长幼之间的关系也会由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相依相存转变为经济和情感上的相互独立,与之相应,父母对孩子社会化的目标也会由强调顺从和依赖转变为对自主、独立的强调。但是,当社会富裕程度进一步提高时,长幼之间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相互独立会被经济上独立、感情上相互依存所代替。Kagitcibasi所描述的父母教养模式的变化趋势同样适合于当代中国,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当代文化中已呈现出了鲜明的个人主义特色,亲子之间经济上的相互独立也成为可能,同时家庭规模的缩小也为新型父母教养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精神为特点的儿童社会化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