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发现和报告彗星

如何发现和报告彗星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天文仪器厂生产一种口径12厘米、焦距102.4厘米的折射望远镜,配备特制的五片型目镜,观测视场可达3.8°,可用于搜寻彗星。此外,寻彗观测必需的工具还有星图、钟表、笔、记录本、照明器等。发现新彗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旦找到这样的天体,还不能说已经发现了彗星,因为这个斑块也有可能是星云或者星团。

第二节 如何发现和报告彗星

一般来讲,选用10~15厘米口径、放大率在20倍左右、视场大于2°的望远镜就可以做搜寻彗星的工作,当然口径更大的望远镜更有利。南京天文仪器厂生产一种口径12厘米、焦距102.4厘米的折射望远镜,配备特制的五片型目镜,观测视场可达3.8°,可用于搜寻彗星。此外,寻彗观测必需的工具还有星图、钟表、笔、记录本、照明器等。

一、怎样搜寻彗星

1.选重点天区搜寻彗星

彗星在近日点附近时反射太阳光才会比较亮,因此绝大多数彗星都是在离太阳角距90°以内发现的;也就是说,寻彗观测的重点是围绕太阳90°角距以内的那部分天区。如果在这一范围内没有找到目标,再向大于90°角距的星空搜寻。显然,前半夜西半天球是重点,逐渐转向西北天球;午夜前后,转向北半天球;后半夜,重点搜寻东北天球,到黎明前转向东半天球。为了能在背景上区分出略亮于背景的斑块,自然应选择无月光的晴夜作巡天观测。有月光时,因天空背景增亮,只能看到很亮的彗星。

根据彗星过近日点附近的一个点观测资料(位置和经过此点的时刻),可确定彗星的轨道条数,因此,对某一彗星至少要进行三次以上的观测。注意要准确记录每次的观测时刻,彗星的位置(赤经、赤纬或地平高度、方位角)等,以便确定它的轨道参数。

2.注意彗星与其他天体的区别

发现新彗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彗星最初出现在繁星中间是一个不太亮的模糊的小斑点,但它相对于周围的恒星有缓慢的移动,搜寻彗星,就以这种模糊的亮斑为对象。一旦找到这样的天体,还不能说已经发现了彗星,因为这个斑块也有可能是星云或者星团。这就要看星图上这一位置是否有已知的星团或星云。另外,要观测斑点有无相对于恒星背景的运动,如果相隔几十分钟就看出它相对背景恒星有明显的移动,它就不是星团或者星云,而很可能是彗星。当然,相时于恒星背景有运动的天体还有小行星、非人造地球卫星、流星或者火流星等。暗的小行星一般不可能在较小的望远镜里看到;而人造地球卫星的移动要比彗星快得多;流星或火流星稍纵即逝,亮度变化迅速,和彗星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彗星是比较容易辨认的。

3.搜寻彗星的具体方法

进行彗星的巡天观测要非常熟悉星空,具体可采用三种观测方法。

(1)等高平移法:即“之”字形扫描。将望远镜安装在地平装置上,使望远镜指向略高于地平的一个角度,在左右各90°的范围内逐渐改变方位角,扫过这一高度的天空;若没有找到,再升高望远镜的视角高度,注意升高的角度要使扫视的区域与第一层扫视区衔接,然后固定望远镜,重复改变方位角的扫视。为避免疏漏,每一层要来回各扫视一次。这样层层改变高度,直至天顶为止。

(2)扫描观测法:沿垂直方向的平行带对天空作上下扫描观测,这些平行带应稍有重叠。

(3)选区扫视法:如果已知可能出现彗星的大致天区,就可以采取选区扫视法。选区扫视法可以突出重点,提高搜彗效率。

二、怎样撰写彗星发现报告

发现雾状斑点,并排除了它是星团或者星云的可能性之后,应详细记录有关情况,并尽快通过传真或互联网向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第20组“小行星、彗星、流星专业委员会”报告,以争取最先发现权。

彗星发现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观测者姓名,观测地址(邮编、电话或电子信箱号)。

2.发现的日期和时刻(世界时)。

3.彗星的亮度、位置(赤经、赤纬或方位角、地平高度)。

4.彗星的颜色、形态(彗头形态、彗发直径、彗尾长度)。

5.彗星在恒星间移动的方向及移动速度。

6.观测所用的仪器:望远镜的口径、焦距、类型;若目视发现要注明望远镜的放大率;若照相观测发现,要说明照相方法、底片类型、感光度,开始和结束露光的时间,显影液、温度、显影时间,能拍到的最暗星等。

7.天气状况:大气的能见度,云量覆盖情况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