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胆小恐惧

孩子胆小恐惧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令他恐惧的东西。这是因为,让孩子学会面对恐惧、克服恐惧,也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因为在成人眼里,引发孩子恐惧的事物,基本上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惜,这样处理的结果,十之八九不仅是无效的,还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孩子产生恐惧时,家长认同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即可。

场景8 孩子胆小恐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令他恐惧的东西。对于孩子的恐惧情绪,不能简单认为孩子是胆小的,也不能急于让孩子不惧怕某个事物。在处理上,家长需要特别小心,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反而会增加其恐惧。

对于孩子惧怕的东西,不能过度保护孩子,长时间不接触也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是因为,让孩子学会面对恐惧、克服恐惧,也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1.场景

某天,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一个2岁的小女孩“出溜”一下就独自滑下去了,而滑梯上一个同样大的小男孩却始终拒绝滑下来。男孩的奶奶一个劲地劝他“你以前不是敢自己滑下来嘛,今天怎么又不敢了?赶紧像小妹妹那样滑下来!”而站在一旁的爷爷对孙子的表现甚为不满,最后干脆要拉着孙子滑下来。此时小男孩开始大声嚎哭,甚至抱紧了支柱不撒手。

此时,你会怎么处理?

2.孩子为什么恐惧?

恐惧的来源,可能有多种原因,更可能是多个原因的组合。

恐惧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个体的素质及个性有关,而素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孩子是否对某一些事物产生恐惧,关键不在遗传,而在后天的家庭教育。而当孩子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哭闹、大声喊叫、紧张不安、失控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四肢无力、失尿等。

从孩子恐惧的原因上看,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说不清楚为什么害怕,所以孩子的恐惧对成人而言,可能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因为在成人眼里,引发孩子恐惧的事物,基本上都是微不足道的。

家长往往从自己的认知出发,认为孩子就是胆小,必须要多加训练。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拿孩子害怕的东西给他,或要求他完成令他恐惧的事,希望以此“训练”孩子的胆量。可惜,这样处理的结果,十之八九不仅是无效的,还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

从恐惧的对象看,除了是某种物品或现象,还可以是某些行为。例如孩子不敢爬高、不敢从高处跳下等。为了避免恐惧发作,孩子会采取本能的反应,就是回避所害怕的东西。

3.怎样解决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对某物品或某件事情感到恐惧时,家长想解决可遵循下面这几个步骤:

第一,及时反应。

当孩子通过哭闹,对某物呈现恐惧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把该物品拿走,同时要认可和接受孩子的情绪。若你不是特别确定,可轻轻询问孩子进行核实。其后重要的工作就是理解孩子的恐惧,并利用共情、倾听技术,使孩子安定下来。当然,也可以用拥抱,或拿孩子熟悉的玩具分散注意力等方式,这都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安全。

第二,确认孩子怕什么。

当孩子平静以后,首要的工作就需要核实孩子到底惧怕的是什么。如果这个物品比较单一,也没有什么变化,则基本可以确定是这个物品的质感或形状。而对一些复杂的,如声、光、动俱全的物品,需要检验孩子怕的是哪一类,或是害怕其属性组合。需要提醒的是,检验最好拿其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试,也可以选单项功能的物品。例如孩子害怕闪光的悠悠球,你就取出电池,来判断孩子是否怕闪光。

第三,确认恐惧原因。

如果经过测试,发现孩子对所惧怕的物品相类似的物品,并没有过激的反应,则基本可以认为不是认知方面的原因。此时你就拿孩子真实惧怕的物品,尝试再次“无意识”地给孩子,也许此时孩子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如果经过测试,发现孩子惧怕这个物品的某个属性,或拿了孩子真实惧怕的物品给孩子,孩子再次感到害怕,则基本可以判断孩子的恐惧,可能是孩子认识方面的原因。

第四,判断害怕程度。

在确认孩子怕什么和害怕的原因之后,就可以进行恐惧程度测试。这里只给大家介绍一个极其简单的办法:距离法。按照心理学的分析,人怕一个东西,是和其距离相关的,也就是说,虽然看到一个自己害怕的东西,但如果距离较远,人也是会认为比较安全的。如案例中说的滑滑梯,可以采用从很低的地方滑下来,再依次升高高度。

4.几种可以排除恐惧的方法

排除恐惧的方式,可以有以下的几种,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

方法一:远视

利用孩子的模仿、从众心态,可以在看到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暗示孩子,并让孩子远远地旁观。也可以在离孩子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家长自己玩。当玩出花样后,孩子就会克服恐惧心理,而被玩的乐趣吸引,用好奇心战胜恐惧。

方法二:一起玩

只有当孩子害怕程度降低,或已经相对敢于接触的时候,本方法才比较合适。此时就建议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感到安全,知道你随时可以保护孩子。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的表现,孩子稍有反感,就立即结束,下次再试。

方法三:等待

孩子的认知发展是很快的,某些曾经惧怕的东西,停留一段时间再给孩子,孩子可能就不再感到害怕了。本方法很简单,但也回避了如何引导孩子应对“恐惧”。让孩子知道他们所惧怕的东西可能对他们毫无伤害,从而逐渐地敢于尝试和接近,这对他们的认知有极大的帮助。

方法四:属性尝试

本方法适用于有多种属性的物品,比如孩子怕闪光悠悠球。你就在生活中,找单纯闪光的、单纯转动的东西等,让孩子分别进行试用,逐渐刺激孩子。当孩子适应这些属性,自然会对整体的事物不再惧怕了。

方法五:混合尝试

把孩子所害怕的东西,同可能引起愉快感的东西放在一起,孩子就容易适应和不再害怕了。或是在孩子比较愉悦的时候,让孩子观察所害怕的东西,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孩子很喜欢积木,你就可以把孩子惧怕的东西,放在积木箱旁边。

方法六:逆向尝试

本方法是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行的对抗恐惧训练。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玩一些家里的生活用品,此时你就可以把孩子惧怕的东西,和这些生活用品放到一起。孩子不去翻也是一种好结果,想玩,则需要挑战自己的恐惧心理。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孩子产生恐惧时,家长认同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即可。但是不要过度“关注”他的恐惧,也不要用给零食、许以好处等方式来转移恐惧。父母的过度关注,有可能加深孩子的敏感,让他觉得“这本来就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东西”;而用好处诱使孩子转移注意力,会让孩子发现,他只要害怕了,就会从家长那里获得特殊的“好处和利益”。所以聪明的孩子很可能用装作害怕,作为达到目的的小伎俩。

如果上面的方法依然不行,则需要考虑进行心理咨询,采取例如系统脱敏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干预了。同时家长也要知道,让孩子脱离恐惧,也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