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学生借力

向学生借力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是客观世界演变的三大规律之一,是一个哲学命题。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用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来解释,尤其可用第二种情形,即‘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来分析说明。”看来学生们通过这个事例已经对“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巩固的相当清楚了,我也顺势加以归纳。

向学生借力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是客观世界演变的三大规律之一,是一个哲学命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哲学本来就很抽象,要达到完全理解并能运用是很难的一件事。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近哲学,并感受到哲学的存在是极其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需要对生活素材创造性的运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温岭新农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们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化抽象为具体,化平常为超然。温岭市箬横中学张学平老师抓住学生的一个偶然事件,向学生诠释质量互变规律的本质,令人赞叹。

在准备复习“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知识点时,我想到了在第一次高三月考后,我所任教的高三(2)班一位女同学在学校发的学生约谈本上给我写的一段自我反思高三复习的话,她在约谈本上所写的内容正好涉及我在这一课时要复习的内容。由于该学生的内容不涉及隐私,同时也是部分学习用功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较为共性的问题,于是我没提班级和姓名,把这段话的大致内容在课堂上告诉了学生们。她的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张老师,我比较喜欢政治课,在学习上我自认为比一般的同学更刻苦、努力。下课了有的同学在嬉笑吵闹,我却忙着预习下一节课的上课内容;午饭、晚饭前后别的同学在进行娱乐活动或回寝室整理内务,我却在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做好一天的课后作业。每每以为这么用功了考试时能考个好成绩,但每次考试却总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别人能考70多分,我却往往只是60分不到,为此我感到很困惑。”

原以为高三的学生由于自身承担的高考压力较重,可能不太会在意别的同学的学习困扰,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对我讲述的事情听得非常认真,在我念完之后,个别同学甚至开始东张西望、窃窃私语起来,努力想找出这位同学到底是班级里的谁。

我说:“她提的烦恼可能也是不少同学的困惑,同为学生,你们对她的问题可能有比老师更深刻的体会,希望你们能帮帮老师,帮帮自己,按学习小组进行分析,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多的同学战胜难关,取得成绩上的进一步提高。”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一改以前课堂讨论总是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在说的场面,大家七嘴八舌、三五成群,纷纷讨论开了。令人欣喜的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了,并且兴高采烈的争论着自己的看法。

经过六、七分钟的讨论后,最后学生们归纳出了几种比较统一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没有有效利用时间,必须强化有效学习;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方法不对,必须改进学习方法。

在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这位同学的困难不正可以用有关“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来说明吗?

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外延”的量变。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而引起质变。

第二种情形:排列秩序不同,引起质变——“内涵”的量变。即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在联系书本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我归纳了学生们的观点,作了以下的分析:

在学习上,懂得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就懂得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为什么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因为哲学理论告诉我们,数量的增减可以引起质变。但同时也要懂得学习时间也并不是越长越好,因为学习的时间对学生来讲并不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关键是要科学地运筹时间,适当转换兴奋中心,合理地把读书与其他活动穿插起来,从而实现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质变,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比如在学校和生活中广为流传的“4+4<8”和“7+1>8”的公式,说的就是每天埋头苦读8小时效果并不好;每天学习7小时,抽出1小时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做到张弛有道,学习效率反而会比原来更高,同样是8小时学习时间的总量,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不就是同学们提出的第一种观点,认为要强化有效学习的问题吗?

同时,有些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读了不少书,也背了很多知识点,但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不懂得把一点一滴的知识排列组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很难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真正有质的飞跃。而有些同学善于把已知的各种知识巧妙地结合、串联起来,并且温故知新,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进步。这不就是同学们提出的第二种观点,认为要改进学习方法的问题吗?

随后我问同学们:“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我们为什么会有和这位同学相类似的困惑?”大家若有所思地回答道:“因为我们虽然花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却由于不得要领,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好成绩。”我说:“那么,我们可以运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哲学知识,来帮助这位同学走出困境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用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来解释,尤其可用第二种情形,即‘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来分析说明。”

看来学生们通过这个事例已经对“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巩固的相当清楚了,我也顺势加以归纳。“大家总结得很好。为此,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地运用‘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的道理,一方面,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改正学习方法,整合各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教育的一条规律是尊重学生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张学平老师利用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机智地把它转化为教学的情境,并以这个内容为切入点,寻找到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领悟了质量互变规律,完成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升级,很受启发。正确而有效的方法确实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温岭市箬横中学 张学平, 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