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考文言文解题指导

中考文言文解题指导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在解答文言文阅读分析题时,从心理和方法来说,不必以为有多难、多复杂,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文的阅读表达的方法来思考,轻松准确答题,即从审题到准确表达及检查验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主要是准确审题,尤其要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尽量减少失误。

11 中考文言文解题指导

题型一:引用型

例1.(2009·北京卷)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解题指导】此题答题指向明确,从第②段找,即从文章就“国”而言来分析:“安乐”指什么?从文本分析:作者说在“国恒亡”的情况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正是“国恒亡”的原因,即直接引用文本中“安乐”所指——“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例2.(2009·上海卷)阅读《黄生借书说》(节选),说说文章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    ”的观点。

【解题指导】此题明确考查议论文论点,题目要求分析“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的观点”,根据文本分析,即“子不闻藏书者……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结合上下文看,作者为论述观点,在列举这些典型事例之前,文章开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的正是作者的观点,答案便直接引用“书非借不能读也”。

题型二:概括型

例3.(2009·莆田卷)阅读《童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

【解题指导】考题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显然要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从文章来看,共有4个语段,开头的语段明显是总写,下面的3个语段即3件趣事,分别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即可。如第2语段主要是观看素帐中的蚊子飞舞,可概括为“观飞蚊”;后面两个语段可用此方法分别概括为“观草木”和“观虫斗”。

例4.(2009·上海卷)阅读《扁鹊投石(古时治病用的工具)》,回答问题。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

1.“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2.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

【解题指导】前一问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要求则可直接引用文本中“左右”的话就是,可见难点是要把这些话变成自己的话,既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是翻译;另一个难点是根据题目中“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应站在秦武王的角度来说,要有人称转换,即答案应为:“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这类考题的答案较灵活,并非唯一,意思对即可。后一问“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的难点在于表面看扁鹊的话是在说治国,而命题则要求从两个方面来回答,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扁鹊是名医,首先应说治病,因此“治病”和“治国”两个要点不言而喻。

题型三:积累运用型

例5.(2009·潍坊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解题指导】从答题的思路来说,首先要读懂文本,准确把握选文主旨,然后在自己积累的名句中选择最容易把握的来回答,故此题的答案是灵活的。题目对是否从古代诗文中选写没有作要求,属于命题不严密,但从古诗文阅读理解的角度来说,最好从古诗文中选。命题提供的示例有三: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其实我们学过的《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亦可,因此,只要符合选文“改过”“向善”的主旨均可。

题型四:分析型

例6.(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

【解题指导】应该说,“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截然相反”的原因较复杂,不易把握,要根据命题要求,联系所学过的有关战争的文章来分析。在这类文章中,最突出的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文章中的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和选文中的“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说法很相似,可见使者是从“地利”而言,而宁国则从“人和”来说的,因此,答案为: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题型五:表达型

例7.(2009·重庆卷)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问题。

在欧阳修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选文第3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解题指导】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对题目要求的准确把握:根据命题的提示语“在欧阳修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再根据文章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段文字的要点描写,描写时可以用上恰当词语让事物更具体形象。这类考题没有统一答案,如可以描写为: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也可以描写为:野花开放而发出清幽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等。

题型六:综合型

例8.(2009·云南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2.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3.阅读文中画线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解题指导】第1小题属于内容概括,根据题目“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的要求,从文本中“余幼时”和“既加冠”两个时间来分析,可简要地概括为“幼时借书抄录”和“成年远行求师”。第2小题要回答“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的作用,需要把文本中“我”和“同舍生”的穿戴进行比较,突出“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的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第3题系开放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能联系实际,谈出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只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启示和应对策略】

一、充分运用现代文阅读表达的方法来准确把握

在解答文言文阅读分析题时,从心理和方法来说,不必以为有多难、多复杂,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文的阅读表达的方法来思考,轻松准确答题,即从审题到准确表达及检查验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

1.充分运用命题而准确把握。主要是准确审题,尤其要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尽量减少失误。如例1的题目是“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在审题时,我们必须把握的是第②段和“就‘国’而言”,否则随意回答“安乐”所指可能离题万里。又如例8第3小题的“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属于分析启示类考题,比较命题要求,如果不注意区别它们的答题思路,必然失误。

2.力求准确表达而减少失误。通过准确审题,找到了答题要点后,关键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否则会前功尽弃,如例4的第1小题的必须根据命题的“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秦武王的角度来回答。又如例3的第1小题用“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和例8第2小题的“幼时借书抄录”与“成年远行求师”等简洁而准确的表达是极好的回答。

二、根据文言文阅读表达题的特点来准确把握

1.直接引用或转换文本相关语句准确解答。即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上下文直接引用相关语句,或者把文本中的相关语句加以转换来回答。如回答例1和例2这样的问答题就可以直接引用文本语句,准确而简单,而回答例8的第1小题则必须根据命题要求,对文本的相关语句有所转换才行,若直接引用会失误。

2.综合运用比较法、排除法、带入验证法准确把握。一是回答例6这类选择题首先要通过对题目选项进行比较和选择,然后把选项带入文本进行分析理解验证,最后确定答案。二是要从不同角度运用比较等方法准确把握减少失误,或从考题中比较分析,或从文本语句比较分析,或根据命题要求进行比较分析等。如回答例6的“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截然相反”就必须比较文本中二人的意见才能准确把握。再如前所举的解答启示类的考题,例8的要求的不同,准确把握非常重要。

3.简洁准确概括文本内容。考查是否“理解基本内容”是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就是看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概括文言文的内容,这比直接用文本相关语句解答的考题要求高些,因此是常见的考查题型。如前面所举的例3、例4、例8等就必须用这种方法来解答。要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根据题目要求来概括,最好能运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来组合而概括,准确性更大些,如以“观……”概括《童趣》自然语言准确而简洁,又如“幼时借书抄录”就是用了文本中的词语组合而成的。

4.根据文本内容生发引申。有的文言文阅读题需要有所生发或引申,主要是回答启示或谈感想之类的考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开放性比较强,答案比较灵活,不设统一答案,即使命题提供的答案也是示例性的,但也并非因为开放灵活而随意回答,一般来说,要根据命题要求,结合文本恰当生发和引申,并用恰当语言表达。如回答例7的“结合选文第3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就根据这段文字运用恰当的文字进行描写。

5.多方联系,准确把握。有的文言文阅读分析题必然要多方面联系分析,才能准确回答,或从文本本身多方面联系分析,或从教材内和教材外联系分析,或联系社会现实或生活体验分析等。如回答例4的第1小题时就要联系文本和命题的“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等,从秦武王的角度来分析,用转换人称的方法;又如例5的“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这明显要求考生把文本的主旨和平时从教材和教材外的积累相联系答题;例6的“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则要求考生把教材外文言文和教材内文章联系作答。再如前面所举的“启示”的考题则既要联系教材内外所学习积累,还需要恰当和生活体验相联系,才能准确答题。(原载重庆《满分阅读·初中》20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