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湾湖的桨声(代序)

梅湾湖的桨声(代序)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黄志伟带领中隆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创办了“梅湾湖文学社”,社刊就以丹棱很美丽的一处旅游景点——梅湾湖来命名。至今,《梅湾湖》已出版11期,刊发学生习作200余篇。也难怪从这些习作中精选编印的《梅湾湖作品选辑》,会受到县内外中学生的如此喜爱。我似乎听到了月夜下,那幽静的梅湾湖里,传来轻轻的、轻轻的,探航前行的桨声!

梅湾湖的桨声(代序)

在走创新之路的今天,我们的老师除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不能丢之外,是不是还应该多几分勇于探索、敢立一家之言的研究精神?

——摘自采访手记

有人把他比作眉山的李镇西,甚至钱梦龙,那时我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只是前些年在乐山的《读写园地》上读到过他几篇文章,都是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天在丹棱以外的几所乡村中学采访时,发现许多学生拿着一本《梅湾湖作品选辑》的小册子在看,据他们说是多次索购才得到的。这样一本刊印学生习作的集子,何以这样“畅销”?这引起了我的采访欲望。

四月的一天,我在丹棱县教育局大楼里见到了这本小册子的“幕后编辑”——中隆中学的教导主任黄志伟。

人到中年,清瘦,一副学究面孔。我想,大凡劳心者总是胖不起来的。开始交谈,我便感觉到这个瘦削的汉子胸中积蓄着一股强劲的冲动,有一种由三十多年教师生涯的丰富阅历、无怨无悔躬耕教坛的“老黄牛”的执著和脱掉了“匠人”趣味的那种睿智交融于一体的鲜明个性。

“文化大革命”初期,初中毕业的黄志伟就“上山下乡”了,两年后在本地一所村小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干就是五年。这期间,他教的五年级学生杨仕甫写的作文《参观光明电站》,出乎意料地发表在省级刊物《红小兵》杂志上。这是他所辅导的学生作文首次变成铅字,黄志伟兴奋得两天两夜睡不着觉,把这篇作文在班上念了,又拿到全校念。从这时起,他开始觉得要让学生的作文公开发表并不神秘,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不仅在课内突出读写结合,还把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拓展到课外,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思考运用,他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之后,为参与“农业学大寨”,黄志伟担任了三年生产队长,然后再次走上三尺讲台,他被安排教初中语文。只读了两年初中的他可担此重任?黄志伟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一边学着上课,一边如饥似渴地参加师专课程函授学习。1980年,他考入乐山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进修。一进乐山教院,才知道自己的基础有多差,他说:“那阵,的确是‘夹起尾巴’进出教室,但我深知这是我此生最可宝贵的一次学习机会了,必须把失去的夺回来!”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他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除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外,他虚心地求教,勤奋地读写。星期日同学们回家或逛街,他却在求师访友,甚至钻到乐山一中的教室外面去听老师的补课……

黄志伟说起“老来读书”很觉遗憾,但他又说,这段学习生活给他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毕业后他在顺龙中学任教。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产生了怀疑。他说:“语文很深奥,但同时很生动,很有趣味,为什么让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效果却不理想呢?”他把眼光盯在了当时还很少有人涉足的教育科研上。他不停地重温在进修和函授时所做的学习心得体会,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钱来订了10多种反映语文教改动态的报刊,常常把别人的经验和做法翻来覆去地研究,领悟一点就在课堂上使用一点。同时,他主动承担了县上安排的“指导学生预习”的教改实验,与县教研室的老师们交朋友;接着承担了广西实验教材的教学实验,1988年还被邀请到桂林出席教材改革研讨会。

黄志伟对语文教学改革完全入了迷,以至于后来“官”至教导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他都从未放弃过语文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进行首轮教改实验的1983级2班在当年中考中,就以语文平均73Ʊ2分的成绩居全县第二名,他所指导的学生作品《分家》公开发表;1986年,他的第一篇教改经验文章《实地练习 一举多得》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他的首部个人专著《中学材料作文例话》正式出版发行。

黄志伟在中隆中学担任一般教师的那几年里,由于人手紧,他被安排接手1998级3班这个出了名的“烂班”。当班主任教语文,同时还要兼放学校广播、管理微机室、打印和收发各种报表材料,每天放“小跑”地从这个办公室到那个办公室,三下五除二忙完一大摊子琐事之后,又立即静下心来钻进他的语文教改天地里。他所教的1998级3班和2011级1班语文中考成绩居全县第三名和第一名!

这种“意想不到”的奇迹,的确在黄志伟的身上发生了。他以写作欲望刺激读练的语文教学构思,本身就有点“出人意料”。在一次全国性的语文教改学术研讨会上,他提出的一个观点,引起了专家和与会人士的强烈共鸣——他说,作文有法,但无定法。作文教学贵在六个字:激趣、多读、悟法。传统的那种几本作文书,或者传授一大堆条条框框,或者对照课文搞大量仿写训练,就试图把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办法,必须改!

1996年,黄志伟带领中隆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创办了“梅湾湖文学社”,社刊就以丹棱很美丽的一处旅游景点——梅湾湖来命名。至今,《梅湾湖》已出版11期,刊发学生习作200余篇。从这个社刊推荐出去的学生作品被市级以上中学生期刊刊用的就有60余篇,其中30余篇上了国家级和省级刊物。这就足见这个学校学生的写作实力了,也见证了黄志伟创办文学社社刊的初衷——通过让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欲”取得的成就感,从而触发其作文兴趣,何其妙哉!也难怪从这些习作中精选编印的《梅湾湖作品选辑》,会受到县内外中学生的如此喜爱。

我蓦地忆起当年自己作为热血澎湃的文学青年接到退稿信的那种沮丧心情,很是羡慕中隆学子们有这么一块练笔的园地,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园地,而且有那么好的一位导师,小小年纪,习作就变成了“铅字”,甚至敢登国家级报刊,登大雅之堂,那就更惹人妒忌了!

学生出息了,黄志伟曾经的梦想也逐渐成为现实。他所探索的“农村初中导读议练语文教学模式”,因其教学的高效率和可操作性,得到同事们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他应邀到县内外传经送宝达10余场次;县内外的数名青年语文教师自发前来拜他为师;他的教研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多达60余篇,还出版了3本专著,20余项教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他被吸收加入全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会和眉山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还担任着全国新思维学会的常务委员。

黄志伟躬着身坐在电脑旁,又在为新一期社刊敲打着一个个饱含悟性的字符了。我似乎听到了月夜下,那幽静的梅湾湖里,传来轻轻的、轻轻的,探航前行的桨声!

《眉山日报》记者:李成

(原载《眉山日报·教育周刊》2001·6)

李成老师在文章中说有人把我“比作眉山的李镇西、甚至钱梦龙”,这实在是夸大其词,更何况此文写成在10多年前。平心而论,我和李镇西、钱梦龙这样的大家相比,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不过,我正是在这篇《梅湾湖的桨声》的激励下,着实地在这“梅湾湖似的语文海洋里”继续探航前行,算是没有辜负李成老师的鼓励,也算是以实际行动感谢李老师吧。

正在苦于难以给自己的成果汇编拟题目和作序时,此文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欣然以此文题目为书名,并以此文代序。

  黄志伟 

二〇一三年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