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淘气的孩子

淘气的孩子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主任老师向我提起自己班里有个挺“特别”的孩子——小A,他行为散漫,经常无视班规,自由活动,有强烈的表现欲。小A容易和同学起冲突,常有争论、打架情况,十分淘气,在班中不受同学欢迎。在第二次来访之前,我与小A的母亲做了沟通,从其母亲处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工作忙碌,主要由母亲负责管理其学习、生活。同伴们的这种反应自然会使小A觉得沮丧。

淘气的孩子

——初中生入学适应辅导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 杨 艳

每只寄居蟹,都会寻找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壳。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当壳已无法容纳逐渐成长的身躯时,是妥协,还是放手?小小的生物,毅然选择了脱离旧壳,去找寻新的寄居所,尽管换壳的过程充满了危险与艰难,但寄居蟹就在一次次换壳的过程中长大。

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家庭里到托儿所,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每一次环境的改变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冲击,有时甚至还会让我们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而同时,每一次变化,也都意味着新的成长和希望。

——题记

“不就是要个手机号吗”

“好表现,十分淘气,经常捣乱。”这是同学们对小A的一致评价。这个平日里见到老师很有礼貌,习惯主动问好,甚至能跟你闲扯几句的可爱男孩,看起来在班里并不怎么受欢迎。

开始留意小A,是因为与其班主任的一次谈话。班主任老师向我提起自己班里有个挺“特别”的孩子——小A,他行为散漫,经常无视班规,自由活动,有强烈的表现欲。会因为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称自己受伤或出状况,且表现得很夸张。此外,该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几乎从来不会主动交作业,并且会编出许多理由来逃避责任,明知无用,依然不断撒谎。小A容易和同学起冲突,常有争论、打架情况,十分淘气,在班中不受同学欢迎。

某天,刚升入中预年级的小A想问同班同学要手机号,却在未经同学同意的前提下,将该同学手机内存储的其他同学的号码一并抄去。由于平日里其作风较散漫,同伴关系不甚理想,许多同学得知自己号码被他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后更对他不满,面露愠色。班中更有一名小男孩小X,执意要小A将他的号码删掉,小A不愿意,认为“不就是要个手机号码吗”。于是两人之间矛盾升级,互掷粉笔头,引发了一场班级混乱。

考虑到小A经常有一些“特别”的举动,班主任老师建议他来辅导室和我谈谈。因为是我任教班级的学生,也很喜欢心理课,所以小A爽快地答应了。

在其预约来访之前,我找到一些班里的同学,了解了小A平日的一些情况。同学告诉我小A的许多行为很不得人心,比如会不经他人同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甚至会无节制地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故意放屁,并且还显得很得意似的。他的这种行为常常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哭笑不得。

“让我们来谈谈吧”

1.初次来访

一日中午,小A走进了咨询室。他显得很好奇,东看看,西摸摸。由于是我任教年级的学生,所以他对我很熟悉,知道班主任老师和我都是可以帮助他的人,因而很愿意与我交谈。他的表达能力很强,在咨询室里侃侃而谈。

小A向我诉说了不理解同学们为什么不接纳和不欣赏他的困惑。

咨询师:听起来班中的同学似乎不太理解你,我们一起来想想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你自己有分析过原因吗?

小A:“嗯……没想过。大概我身上,我想也许存在着不好的习惯。”

咨询师:你说自己有不好的习惯,可以具体说说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吗?

小A:“可能,也许……嗯……不好说,大概我做事太认真了。”

咨询师:你做事太认真了?比如说呢?

小A:比如说我做值日班长的时候,会把那些讲话人的名字记下来,然后他们大概就觉得我不顾情面,不喜欢我了。

当小A同学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首先肯定他对于班级事务认真负责的态度。

咨询师:你开学到现在当过几次值日班长呢?

小A:两次。

咨询师:哦,两次当值日班长你都是很认真的是吗?

小A:对的。

咨询师:能告诉老师这两次你一共记了几个人的名字吗?

小A:大概就是小C,小D,小F他们几个吧。三四个人的样子。

咨询师:哦,你记了他们的名字,你觉得这几个同学可能还不能够理解你?

小A:是的,他们肯定都不喜欢我,其实我又没得罪他们,那我也懒得理他们。

咨询师:嗯,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你是在认真做好值日班长的工作的,但是这几位同学不够理解,所以你觉得有些委屈,不开心。

小A:对的,有点(不开心)。

咨询师:小A,能不能告诉老师,如果你因为破坏纪律被值日班长记名字了,你会怎么想?

小A:一开始我也可能会不太高兴,不过人家也是在工作,谁让我讲话了呢。

咨询师:你会一直记恨他,不给他好脸色看吗?

小A:我想应该不会吧。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不会因为被记名字而记恨值日班长,那为什么会觉得你的同学们肯定会因为这件事不喜欢你了呢?

小A:嗯……

此时,引导他相信班级中大部分同学的判断能力。那些被记了名字的同学一时不能理解,但在冷静之后,会和小A有同样的想法——由于本身是犯了错误的,所以才得到惩罚(被值日班长记录),这在集体中是合理的。

咨询师:之前你说,认为同学不理解你而不喜欢你,所以你也懒得理他们,我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合适、更成熟的应对方法呢?

在我的启发之下,小A很配合地想了多种方案,用他的话讲起来:“别把人家想得那么坏,也许他们对我并不排斥,首先我自己要对他人友好些,不能把关系弄僵……”我对于小A的回答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当然,就之前了解的情况看来,小A在班中的人际关系较糟糕,有挺多同学都不认可他的行为,不喜欢他,班里和小A关系一般或疏远的大有人在,而真正愿意把他当朋友的却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于是我们接着谈下去。

咨询师:那除了他们,班里的其他同学呢?能理解你吗,他们和你的关系怎么样?

小A:其他同学,他们也总是不理解,他们也不是很喜欢我。

咨询师:这样啊。这些同学的不理解与你认真当值日班长有关系吗?小A:好像没有。

对于如此现状,该生自己亦有所察觉,但他除了承认自己行为散漫之外,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心理教师看来,小A知道自己散漫的习惯会对自己带来负面评价,这是一个可以加以引导和利用的信息。提醒他既然是行为导致了同学们的不理解及排斥,那么调整行为,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同学对他的看法。

其实,小A的不少行为可以理解为个体寻求关注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和小A不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给班级荣誉带来负面作用)相结合,便容易被大家定义为道德品质问题。而且他时常有不够诚实的言行举止,早晨说自己腿受伤,广播操的时候又能蹦能跳了,几次下来,老师与同学对他的信任度打了很大的折扣。不难理解为何同学们不太喜欢和他接近。

第一次咨询的过程较为顺利,谈话中,我在信息收集、建立关系的同时,也和小A就当下的同伴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探讨,鼓励小A树立调整现状的信心,并预约下次的来访。

在第二次来访之前,我与小A的母亲做了沟通,从其母亲处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工作忙碌,主要由母亲负责管理其学习、生活。小A从小伶牙俐齿,朗诵演讲样样在行,家人师长经常表扬他。小学期间,忘做作业等情况也比较频繁,但由于他其他方面表现不错,家里和老师的关系也不错,加之小学学业简单,不做作业对于小A的成绩影响并不大,所以很多次他犯错,老师和家人都没有追究,总认为孩子大了就会懂事的,但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想的那样。进入中学后,考虑到新学校竞争激烈,规则严,母亲的管教开始变得严厉。

当弄清了这些发生在小A身上的事件后,我计划将适应辅导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帮助其“如何应对人际交往过程中来自他人的各类评价”这方面。一方面,我认为让孩子从原本的喜欢表现转变为低调不爱表现并不是心理咨询该给出的建议,但这一点,他自己做出了选择;另一方面,小A的很多行为问题出现在他的表现没有得到同学认可之后(换言之,没有得到其期待的人际回应时),因而,帮助他提高应对他人评价及反应的能力,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做出积极的行为调整,而这些调整亦可能是促成同学对其改观的重要因素。

所以,此次咨询主要与小A讨论了他最近几件生活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方式,帮助他寻找更合理的解决途径。

2.第二次来访

很快,到了我们约好的时间。此次来访,小A聊到了同学对他的评价,大家都认为他“喜欢出风头”,但同学们综合他所有表现之后往往对他的发言和提议不感兴趣。同伴们的这种反应自然会使小A觉得沮丧。强烈的表现欲及被关注的需要,加上不被认可,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内心的焦虑和不愉快,而这种情绪又往往通过之后的一系列行为问题来传递和宣泄。

咨询师:小A,进入中学以来,觉得新学校怎么样?

小A:一开始蛮喜欢这个学校的,因为这里有很多活动。但是后来就觉得这里很严的,同学也没有小学的好。

咨询师:哪些方面比较严呢?同学哪里不够好呢?

小A:就是,规矩很多的,老师也挺严的。

咨询师:具体一些呢?

小A:我也说不清,就是很多时候我不想破坏纪律的,但是大家就觉得我破坏纪律了。而且同学都只管自己读书,没有小学那么团结。

咨询师:嗯,听起来,中学和你以前的小学有很多地方不一样。

小A:对的。我知道进中学读书肯定和小学不一样的,但是,没想到差别这么大。

咨询师:其实,不少刚进学校的预备班学生都会遇到像你这样的情况。但是大家都会慢慢地找到方法,然后适应起中学的生活。(我对小A进行了有关“成长危机”的解释)

小A看着我,点点头,没说什么。但他已接收到这样一则信息:有不少同学也遇到过与他相似的问题,而自己的困扰是有希望解决的。

咨询师:你觉得现在的状况不是自己所期望的是吧,那能和老师说说你希望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吗?

小A:自由、轻松、成绩好、大家喜欢我,我很愿意为大家做事的。

咨询师:嗯,听起来很不错。你既希望有宽松的氛围,又要求自己表现得更优秀些是吗?

小A:是的。但是很困难。老师,你觉得我是不是应该低调点,不要那么张扬,这样同学会对我的看法有改变。

咨询师:嗯……你觉得呢?

小A突然抛出的这个问题,让我既开心又有些措手不及。因为他已经很快地进入了解决问题的状态,而且还很主动地寻找策略,但是这个问题又不那么好回答。目前看来,低调一点当然有好处,同学就是觉得他太爱表现,可是这样多少会压抑小A的不少思想。所以,我先把问题抛了回去。

小A:我觉得有必要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由我来回答。如果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的知识是我知道的,我不用马上就讲,打断老师,如果老师讲得不完整,我可以举手补充或者下课告诉老师。

咨询师:嗯,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

谈话进行到这里,我觉得小孩子的悟性好得超过我的想象。我分享了自己上课的感受,告诉他现在不少同学知识面很广,但即便如此,老师讲到一半被打断总是不太舒服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和打扰其他同学听课。

咨询师:那其他情况下呢?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主意、想法吗?

小A:其他时候要看情况。集体讨论的时候可以表达的,有什么好想法可以直接跟老师说,或者班干部也可以,就是他们不一定会理我。咨询师:哦,你的意思是可能会不被采纳是吗?

小A:是的。

咨询师:不被采纳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小A:……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还是有表达的权利,就是要在合适的场合做表达。

咨询师:嗯,说得太好了。

……

该是行动的时候了

以后的辅导依旧围绕“适应”的主题展开,我和他一起寻找进入中学后面临的改变,即一些需要做出调整去适应的学习及生活事件,并告知其在同伴交往方面该如何理性地评价自己,当接收到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时,应该怎么做;当别人选择不投以关注时,会学着自我关注吗?会自己照料好自己吗……

我们还从学习、个体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罗列出了小A需要努力的项目,并制定出了他第一阶段的行为管理作业,主要是“完成作业”和“避免人际冲突”两项。

img4

说明:(1)请班主任担任小A的行为管理作业监督人,记录以小A的个人汇报及监督员了解的情况综合为准。

(2)每天以☆、△、×的符号记录小A的行为表现(完成作业项——☆全部完成△部分未完成×未作作业;避免人际冲突项——☆未发生任何冲突△口头冲突×肢体冲突)。

从制定作业表之后两周的记录反馈来看,小A的表现相比之前有所好转,但依然会有反复。这条艰难却富有意义的成长之路,还在继续。

后记

最近一次见到小A,是在学校大型汇演的舞台上,这个能量充沛的小家伙认真地担任了自己班级的合唱钢琴伴奏。同时,我从负责老师处得知,他所参加的校乐队,钢琴手突然发高烧,小A在演出前两天加紧练习,作为“超级替补”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当我问这个班里的同学小A最近怎样时,同学们笑笑说:“他还是很淘气,不过同学们也习惯他了,而且他很愿意为班级做事,挺不错的……”

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和集体所能够给予的包容,而入学时的那段经历也就此成为一份弥足珍贵的成长礼物。真心祝福小A能更好、更坚强地成长起来,尽情享受属于淘气孩子的精彩青春!

个案小结

毫无疑问,小A的许多行为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在以往环境中并不显得突出的问题,由于环境的转换而爆发了出来,表现在学业、行为、交往等方面,当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尚未适应新学校的孩子。

学校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有很多种,小A主要表现在不能正视进入新环境后角色转变的巨大反差;对课程难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未能很好完成磨合而引发的人际交往适应问题。主要原因有:(1)新学校环境发生改变,同伴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小学时一直存在的优势感和优越感丧失;(2)进入中学之后,经常处于被关注的状态被打破,老师、同学并没有像小学里那样关注他、认可他;(3)与此同时,中学学业负担加重,小A以往的学习态度及方法不足以帮助他应付当下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业受挫;(4)小学与中学的管理模式不同,小学可以因为某些方面做得好,犯错而不受罚,但是中学的管理不允许这样;(5)小A的在校表现及成绩下降引起了母亲的关注和担心,她对儿子的家庭教养方式由小学时的放松转变成为当前的“紧盯式”。

当然,小A的人际交往及行为问题也较为突出,比如:行为散漫,经常无视班规,自由活动;不交作业,且会编出许多理由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明知无用,依然对老师、家长两头撒谎;情绪冲动,容易和同学起冲突,常有争论、打架情况。自然,这样的行动给他在新集体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困扰。这些方面,都是在之后的辅导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

在本案中,我将辅导目标分成了两段。近期目标:通过人际交往辅导帮助小A同学提高在新集体中的同伴交往品质;指导、帮助小A同学进行自我行为管理。长期目标:通过适应辅导,支持、帮助小A同学尽快完成入学适应(包括情绪、学习策略等多方面内容)。

本案结束得较为仓促,其中亦有不少不足之处和许多值得我深入思考的地方:

其一,关于心理需求背后可能存在的家庭原因的分析有待深入;

其二,作为心理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和集体所能够给予的包容。

我认为,小A在之前的生活中养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认知,加之进入中学后,在适应阶段,其强烈的表现欲及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反而与周围人给予的反馈相矛盾、相冲突,以行为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影响到该生的人际、学业、情绪等方面。

当然,必须承认,在与小A接触的过程中,我自己的耐心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学习了如何相信一个较难让人相信的学生,也懂得了如何承受信心满满之后的失望。孩子终究是孩子,对于该生的关注应该说需要持续下去,好在中预年级的学生人格尚未定型,恰当的引导会对他们很有帮助。作为心理教师,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清楚地分析现状,理清问题症结,为其提供支持,而之后的成长是必须他自己去经历的,旁人无法代替。

[点评]

杨艳老师对“淘气的孩子”小A的入学适应辅导,是一个成功的典型的辅导案例。她的辅导,就是帮助小A了解学校新环境、新集体的共同价值标准,学会以集体的价值观来审视自己行为,通过与同学交流逐步学会与人相处,让自己融入集体,让集体了解并喜欢自己。

咨询师值得借鉴的地方

1.诊断正确是心理咨询的前提

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首先要从学生行为的表象去分析诊断出学生真实的问题,要改变那种不是思想政治问题便是道德品质问题的简单判断。当杨老师细致耐心地弄清了发生在小A身上的事件后,她确定将适应辅导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帮助其“如何应对人际交往过程中来自他人的各类评价”这方面,这正是杨老师诊断小A心理问题的一个亮点。一方面,她认为让孩子从原本爱表现转变为低调不爱表现不是心理咨询师应该给出的建议,孩子的良好的个性值得我们去保护;但另一方面,小A有很多主观的行为表现,根本不顾及同学的反映,他也不理会现在的班级是一个新的集体,习惯性地在同学群体中表现自己,导致了集体对他的排斥。杨老师非常好地把握了辅导的技术与能力,通过与小A一起讨论和质疑,帮助他提高关注集体、接受他人评价及反应的意识和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做出积极的行为调整;另一方面,在让小A逐渐感悟后,由他自己做出选择,进行行为调整,这些调整不仅可以让小A主动地适应集体,亦可能是促成同学对其改观,变排斥为接纳的重要因素。在这个个案中,诊断正确就是成功的一半。

2.反思是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一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不仅重视咨询后的反思,更重视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反思,即每次咨询后的反思,杨老师的个案辅导就做到了在每次咨询后进行反思。经过反思杨老师能及时调整辅导方向和思路,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咨询少走弯路,也能使学生接受到更加正确有效的辅导,由此尽快地调整自己的问题和行为。她在与小A第一次咨询谈话后就反思,“计划将适应辅导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帮助其如何应对人际交往过程中来自他人的各类评价上”。第二次的谈话反思后,她又及时调整策略,“小A突然抛出的这个问题,让我既开心又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我先把问题抛了回去”。辅导过程的反思避免了武断的诊断,又可以寻找最好的干预方式。这既是思维的缓冲,又是咨询的策略。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合理的辅导目标是咨询成功的保证

心理咨询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最忌讳多、全、杂、空、乱,且无法操作。不要认为咨询目标订得越全越好,也不要认为来访者在咨询时所反映的问题都是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更不能认为通过一次咨询就能解决来访者的所有问题。其实从诊断到梳理,到设定心理咨询的目标,就可以看出咨询师的功底和能力。优秀的咨询师能从来访者纷乱的思维活动中归结出主要的心理问题,能从大量繁多的信息中去梳理出有用的关键的信息,由此制定出可操作的、可以实现的辅导目标。杨老师在这个个案中,能从纷杂繁多的信息中正确地分析诊断问题,制定合理的辅导目标,是又一值得肯定的亮点。

咨询师可以商榷的地方

1.心理咨询不仅要关注来访者非理性的认知、非规范的行为以及非正常的情感反应,还要重视发掘、激发来访者积极的心理能量。真正能解决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技术,在于咨询师能敏锐地觉察到来访者潜在的积极的心理意识,并能调动鼓励他自我觉醒,自发地建立起理性的认识,逐步消退心理问题。杨老师在辅导中虽然能启发小A的自我认识。但辅导过程还是太关注小A的消极表现,如能及时发现小A的点滴长处,并有意识地给予放大,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多半与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小A对学校不适应,以及他学习习惯和个性特征的形成,是他从小家庭教育和父母对他的迁就和忍让被固化的结果。要较快地改变小A的现状,还要做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家长知道自己的问题,接受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尽快改变教育方式,形成辅导合力,效果会更好。

(点评人:冯永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