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来是这样,不难记住啊

原来是这样,不难记住啊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理解就是在已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并将新旧条件反射组成系统。美国前总统林肯出身贫寒,小时候买不起书,只好去借。靠着这种阅读——理解——记忆的方法,林肯积累了大量知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继续深化理解。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不要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灰心,应该反复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要记忆的东西。

原来是这样,不难记住啊——理解记忆

我们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因为这样去记,既费力,又容易遗忘。

一位同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孤舟蓑笠翁”这一简短的诗句背出来,但不久又忘得精光。原来这位同学在背之前就没有弄清楚“蓑”、“笠”的意思。后来,同学们提醒他注意到“蓑”是蓑衣,“笠”是斗笠的意思,又把有关图片给他辨认。这时,他对诗句的意思恍然大悟,一下子就能把这诗句流畅地背诵出来了。

原因何在呢?因为杂乱无章的文字无法使人理解,只能靠机械记忆去死记硬背。而有意义的内容则可以在思考理解之后再记,这就容易得多了。

当我们说忘记了某件事情,实际上那也就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事。常有人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其实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以至无法形成记忆。如果能够把所要记忆的事物予以正确理解,它就可以长久地被记忆下来。

理解记忆是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弄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对于需要抽象思维的材料,如学习哲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材料,要想记住它们,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解记忆。

所谓理解,用古语来说,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理解就是在已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并将新旧条件反射组成系统。巴甫洛夫说过,利用已获得的条件反射就叫做理解。理解就是懂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利用旧知识去获得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的系统中。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心理学实验表明,理解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大约高25倍。

美国前总统林肯出身贫寒,小时候买不起书,只好去借。只要有人肯借给他,无论走多远的路他也要去。借回后反复阅读,直到完全理解和记住。靠着这种阅读——理解——记忆的方法,林肯积累了大量知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

日本教育界提倡的一句口号是:“要思考,不要死记硬背!”这里所说的思考,首先也是指理解。

训练1:如何实现理解过程

要实现理解记忆,我们首先要了解如何实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要知道分析与综合是理解的实质。

如何进行分析与综合呢?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下面几步进行。

(1)了解大意

当你记忆某个事物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它的大致内容。拿读书来说,先要通读或者浏览一遍。如果是记忆音乐,先要完整地听一遍全曲。了解了全貌才能对局部进行深刻的理解。这也就是“综合”。

(2)进行局部分析

对事物有了大致了解后,就要逐步深入分析。比如对一篇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论据,根据结构分成若干段落,逐个找出主要意思,也就是要找出“信息点”,加以认真分析、思考,以达到能编制文章纲要的程度。

(3)寻找重点和关键

也就是韩愈在他的《进学解》中所说的“提要钩玄”。找到文章的要点、关键和难点,并弄明白,牢牢记住。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和记住其比较次要或者从属的内容。正是“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

(4)融会贯通

就是将所理解和记住的各种局部内容,联系起来反复思考,全面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加深记忆。

(5)在实践中运用

所学的东西,是否真正理解了,还要看在实践中能否运用。如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卡壳”,那就说明并未真正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有具体标准的,一是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解释,一是会实际运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继续深化理解。

训练2:如何做到理解记忆

(1)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结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类和系统化等思维活动,把握记忆材料的含义、范围和结构层次,掌握其本质与非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加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和整体结构的把握。

在记忆各种材料时,可以通过思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理解材料的意义,以增加多种联系和多维度思考,使记忆材料意义更加深刻全面,进而纳入认知结构系统,形成长时记忆。

(2)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使新材料或融入已有知识体系,或丰富、扩展已有知识体系。学习新知识时,很好地联系已有知识,是理解记忆法的重要一环,个人已有知识经验越丰富,结构越正确,越有助于理解记忆力的提高。

(3)灵活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和方法。

针对记忆材料的不同性质、数量和范围大小,及不同学习情境和个人情况,分别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4)复述程度也能表明理解水平,用自己的言语去解释或复述新知识,能增强理解,有助于记忆。

我们从理解记忆的四个特征的情况,来衡量理解记忆的运用水平。如果这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全面、精确、牢固、迅速地提高记忆效果。

首先,我们既然知道了记忆的这种规律特点,那么在记忆的时候就要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理解记忆,在记忆的时候展开积极的思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运用理解记忆的时候不去运用,而偏偏要使用机械记忆进行无意义的重复,那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十倍二十倍了。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是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要做到真正理解记忆的对象就必须做到:

(1)对识记材料要分析综合,真正弄清事物的意义,概念的含义,所学的内容的精神实质。

(2)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要在运用中重复已经记住的材料,使理解不断加深。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说理解记忆效率高、效果好,是不是说只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呢?这可不一定。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那么,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理解了也需要重复记忆。

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总是死记硬背,那真是出力不讨好。不要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灰心,应该反复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要记忆的东西。理解一件事,在记忆的感觉上好像在走远路,事实上,它却是培养记忆力最快的捷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