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化教育学校的课程观

小班化教育学校的课程观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班化教育的独特优势下,这种强调“每一个”、关切“每一个”的课程追求,更具操作性和可能性。我们认为,真正认识到小班化教育中课程的多元化理念,是把握其它理念的基础。

第一节 小班化教育学校的课程

一所学校如何去开发并实施课程,当然受其拥有的资源、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业已形成的特色的影响,但我们更需要关注这所学校中的教育者抱有什么样的理念,即便这种理念有可能现在还不清晰,但它往往真实地存在于校长和教师的心中。理念往往决定着学校在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取向,当然也影响着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取向。这些取向包括对学习者的需要和特性的假设,对教师角色和教学作用的假设,以及对学科标准、学习环境、课程规划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假设。这种种假设,形成了学校课程理念的主要部分。

一、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观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些重要的理念已经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恪守的信条,如:

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③倡导“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④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堆砌,教育者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被教育者精神世界的成长。

⑤强调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必须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⑥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的整合,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而是作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⑦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和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⑧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实现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

⑨教师应该从单纯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这些理念对全国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小班化教育的课程观

作为小班化教育的学校,我们在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掘小班化教育的班额优势,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具有的个性特征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积极、生动、快乐地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品格、锻炼技能、发展特长、获取知识。在小班化教育的独特优势下,这种强调“每一个”、关切“每一个”的课程追求,更具操作性和可能性。

小班化教育的课程观尤为需要突出的方面有:

1.多元化

我们认为,真正认识到小班化教育中课程的多元化理念,是把握其它理念的基础。什么是多元?费孝通先生曾经讲过这么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相容,人类大同”。我们也可以将之概括为“和而不同”。这简单的16个字有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是各不相同,一方面包容不同、成人之美。

放在学校教育领域来看,我们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他们的智能基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心理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自然有着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不同学生有着各自的可爱之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理解和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树立多元化理念的基础。小班的教师具有更加熟知每一个学生的条件,较大班教师而言,熟知每一个孩子是小班教师应尽而能尽的义务,也是搞好小班工作的先决条件。

正由于学生的不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需要实施多元化的教育策略。为学生设置多元的课程自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多元的课程内容,多元的教学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让每个学生在其中能得到“因材施教”、“共同发展”,是小班化学校应有的课程追求。

从小班化教育的多元化追求出发,南京市南昌路小学提出“每位学生不求一样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位学生不必相同规格,但都要合格”的办学理念,可谓彰显了小班化教育多元化理念的精髓。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的“周末课程超市”是众多校本课程的汇集,内容涉及时政、人文历史、天文地理、艺术、体育、科技六方面,它向学生报导鲜活的时政,展现多彩的艺术,引导学生走进神奇的科学,探究神秘的宇宙,浏览国内名胜,欣赏异域风情。所有内容均以菜单的方式列出,以班级为单位供学生自由选择。该校又着力建设“五小”活动课程,即少儿合唱、少儿版画、少儿电脑、少儿科学院、少儿门球这五项校园特色活动课程,同时每年举办合唱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推动“五小”活动课程的建设,搭建展示学生特长的舞台。如此丰富的课程内容,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广泛的选择空间。

2.适性化

课程的适性化,是指课程对每个个体不同学习需求的适应性。

在适性化的指引下,课程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各展所长,都能获得快乐学习的经历。教育活动在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适应学生,力求配合学生的能力、经验、兴趣与需要。适性化的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差异,让个性得到最好的发展。课程适性化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认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适性化课程中,学习者被看做是自己能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的人,教师力求提供一些机会或创造一种可以进行选择的环境,去教会学生应该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在小班化教育学校,课程是否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取决于我们是否创设了丰富的可选择的机会,也取决于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南京市秣陵路小学在开发“娃娃办小报”课程时,就充分地考虑到该课程如何适应不同学生需要和特点的问题,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优势生长:写作比较好的学生,聘任为报社的小记者;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成为报社的美术编辑;需要提升英语水平的,让他去办英语小报。在“娃娃办报”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发挥,得以提升。

课程的适性化还表现在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上。虽然小班目前所使用的学科课程与大班并无二致,但基于小班条件下的课程实施却需要我们通过调适,去充分发挥小班效益。凤游寺小学进行的学科课程大单元整合教学研究,就是对现有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和实施,使之更加适应小班需要的一种做法。该校在同一年段,集中同一时间,把不同学科教材中具有关联性甚至重叠的学习内容,通过梳理,使它们在一个主题下,进行大单元教学。围绕着这个主题,学生不仅学习各科课本中的内容,还会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体验,拓展认知视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课程适性化的另一方面是指课程对现实社会和科技变化的适应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会有新的知识出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课程的增删,来满足时代变化发展的需求。

3.个别化

“个别化”的课程是小班学校给孩子最大的礼赠。所谓个别化,是指教师考虑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根据他的需要来设计课程和实施课程。这在大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个别化课程与课程的多元化特征相区别在于:多元化课程是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让孩子去选择;个别化课程的理想是:当一个孩子需要(无论是他的发展需要还是兴趣等其他特点需要),我们就为他去开发针对性的课程。当然,小班的个别化课程并不是说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课程,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于那些个别的、特殊的学生而言,我们能够为他开发课程,正是小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正如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所说:“孩子感兴趣的就是他们想学的”,我们就是本着“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理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开发孩子喜欢的、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将学生、也将老师领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的老师、学生、学校和我们的小班化一起成长!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自主、快乐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