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偏差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偏差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评价是其中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彼此帮助,树立更加稳定的友谊,而且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使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放任型的教育往往使孩子对自我的定位过高,自我意识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不愿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倾向。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偏差

青春期给人的生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人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青少年对自我概念的理解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而自我概念的形成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热情而且坚定的,孩子的归属感就会十分健康,当青春期来临时,良好的自我概念也会形成;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消极,不论是专制还是放任自流,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归属感,以及孩子对爱的体验。当他们走进青少年时代以后,对自我概念的认识就会出现障碍。除此之外,社会经济条件、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自己的成熟程度都对自我意识产生影响。一般说来,早熟的青少年比晚熟的具有更为积极的自我概念。

妄自尊大与自惭形秽都是自我概念中的陷阱。妄自尊大会使人变得狂妄自傲、目空一切,最终变得无知而且愚蠢;自惭形秽会使人变得消沉颓废,极有可能自己陷入自责悔恨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青少年在初次踏入社会之时,很容易走上这两条路,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意识上的偏差。当然,自我意识中的偏差所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并不仅仅是这两种方式。

为什么自我意识会出现偏差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自我评价系统出现问题

身心认定性,是指自己的身心过程,以及身心结构上的统一性与继承性。

社会认定性,是指个体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阶级归属对自己所做出的定位,以及社会中的其他人根据个体的各种情况对他所进行的社会定位。

个人认定性,是指在自我信念的支持下,每个个体对自己的生命活动、人生目标、生活宗旨所表现出来的观点与看法。

与存在的自我相对应的方式是自我调节与自我监督,与体验的自我相对应的方式是自我感觉,与概念的自我相对应的方式是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其中的核心因素。存在的自我、体验的自我以及概念的自我都必须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从而促进每个生命个体不断地向前发展。

自我评价系统作为一个对自身进行评价的体系,由于它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每个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必然会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例如:

你认为自己的皮肤太黑;

你以为自己的智力不高、反应迟钝;

你觉得自己的身体有病,总是不太舒适;

你感到自己的前途不太光明;

你意识到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所有这些局部的自我认识,经自我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以后,会得出一个结论:你要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要么是一个废物。经过大脑反复地琢磨与思考,你宁愿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么,经过逐渐的自我调节,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朝气。你不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废物,因为果真如此,说不定会变得不可救药了。

二、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没有真正地发挥实效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彼此帮助,树立更加稳定的友谊,而且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使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最明显的就是不便于开展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之中,常常是一把钥匙开四五十把锁,老师仿佛是一把万能钥匙,这就使思想教育工作不够深入,所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势必变成一句空话。然而,青少年时期,恰恰是最需要思想教育与心理指导的人生阶段。当前很多学校的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这一点。再者,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只注重学习,以分数来对学生进行定性的现象仍然制约着素质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的个性品质也用这个学生所获取的理论知识来衡量,这是不正确的,个性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认识过程,还包括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种:专制型、民主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无疑是最合适的,民主型的父母通常能够与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十分融洽的交往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当然更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与此相反,专制型与放任自流型的父母并不能够尽到自己抚育儿女的职责。专制型的教育很难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他们在多数情况下都会显得畏手畏脚。放任型的教育往往使孩子对自我的定位过高,自我意识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不愿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倾向。

三、自我的同一性出现扩散现象

自我同一性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领域中,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自身整体情况的主观感觉前后具有一致性。例如,一个30岁左右的中年人可以将自我的同一性这样表达出来:“我今年30岁了,在这30年的人生道路上,我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经验。今后,我还要生活几十年,也许在今后的岁月中,我的体态、性格、相貌都会发生变化,但是,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还是我自己,我的本质不会变化。”

其二是指由于社会的影响从而使自己具有与许多人相同的特征。共同的国籍、职业以及价值观等都会使我们具有稳定的同一性。例如,我是中国人、我是汉族人、我是某某学校的高中二年级学生等,都能够反映这个问题。

一般说来,每个人在经历了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和儿童期之后,在克服心理上与社会上的个人危机之后,都会在青少年时期建立起一定的自我同一性。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有时也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或者“同一性混淆”的现象,一旦出现同一性的失调,就会导致自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或者确认自我,自我的意识就会处于一种杂乱无章的弥漫与扩散状态。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泛滥成灾的自我意识,也被称之为同一性意识的过剩,总是在反反复复地思考一个问题:我是什么人?

回避人生的诸多问题,不去考虑也不愿考虑自己是什么,宁愿使自己陷进一种麻痹的状态。

无法与他人保持适当而且有效的距离,要么拒绝与他人交往,要么丧失自我加入到人群之中。有时候也会被他人所孤立。

对时间的感觉近似于麻木,不相信人生的机遇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也不愿意展望美好的未来,只是感到无能为力。

勤奋的感觉崩溃了,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从事学习或者某一项工作,也有可能发了疯似的埋头去干一项工作、去学习一门功课。

否认自我的价值,参加不被社会所承认的团体,选择不被社会所接纳的生活方式。比如,男孩留起长发、蓄起小胡子、敞胸露臂等,很有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味道。

同一性的扩散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许多自我意识上的偏差都是由这个原因导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