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斥责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斥责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无论是处理答问,还是处理质疑,都要面向全体,要尽量顾及全班学生,不能只被少数优生所控制。这是不可取的,既失掉质疑问难的价值,又反而使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受到损害,更丢面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学生答问质疑的积极性,因而,我们在答问释疑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学生答问质疑的积极性,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

三、处理答问和质疑常见的失误

教学实践过程中,处理答问和质疑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况,主要是在如下一些方面:

1.重“讲授”轻“自得”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不能答,或学生质疑,师范实习生常常是忙于解答释疑,马上给以答案,忘了学生这个主体,忘了组织学生自己去获得。特别是在学生提问后,更容易出现这类毛病。学生提出问题并不就是学生问老师,还应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相互争论,老师相机调控点拨、引导、补充、强化、归纳总结,这才是有效的方法。学生质疑,教师忙于自我表白,不能很好倾听学生意见,使学生讨论解疑变成老师的“独白”。教师释疑,除想到答案外,更应想到学生,想到如何启发学生自答,或引导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不要唱独角戏,忙着自我解答。要知道教师过早给答案,就会过早停止学生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能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时间把握不当

师范实习生上课,常常提问后马上抽问,甚至先抽学生后发问,学生答问后马上评价,这是时间把握不当的表现,这看起来很活跃,但却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美国教育者研究认为:课堂提问,要有时间意识,应掌握两个最重要的时间区域,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前者指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而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后者是指学生回答之后,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这是根据生理与心理关系来确定的。人的思维是间断性、跳跃的不是连续的,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往往要停顿3~5秒钟,才出现另一思维高峰。因此,提问过程中必须富有停顿间隔的时间,无论第一或第二等待时都是有利学生的思维高峰的出现,有利正确回答和有效吸收,有利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能力。因此,要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要提问后就抽答,不要学生回答后教师立即忙于评价。同时,无论是处理答问,还是处理质疑,都要面向全体,要尽量顾及全班学生,不能只被少数优生所控制。只有从学生个性差异、思维规律以及生理心理特点出发,结合教学需要,精心设计,选择适当的时机,才能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3.怕丢面子,转移矛盾

学生提问,怕自己答不上,怕丢面子,怕影响老师威信,转移矛盾,掩盖不懂,不甚了了。这是不可取的,既失掉质疑问难的价值,又反而使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受到损害,更丢面子。我们应给学生老老实实讲清楚,没准备好,待老师查证后再告诉大家。这样老师可赢得时间做准备,学生既可得到准确无误的知识,又能受到老师严谨治学的熏陶感染。日本教育主张,教室就是出错误的地方,很有道理。更要不怕被问住,被学生问住也不是坏事,从青出于蓝胜于蓝,学生必定胜过老师这一角度讲,被问住还是一种好现象。当然这并不是说被问住就好,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不被问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会提出问题,尽量周全些,充分些,这样在释疑时才会从容不迫,才能处理好学生的质疑问题。

4.不注意学生答问质疑积极性的保护

学生答问质疑的积极性一般都高,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评价,不鼓励表扬,不注意差中优各类学生参与,偏爱优生,被优生控制整个课堂或忙于答问评价和继续教学过程,偶尔还有忘了叫答问的学生坐下的现象,他就一直站在那里,有时实在累了就自己怏怏坐下。学生常常问这问那,当然有不少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价值。要么太深,老师不能答丢面子,要么太浅,问得老师心烦,这都会引起老师的不快,这些情感变化很快就会传递给学生,影响质疑问难的兴趣。这些都可能挫伤学生答问质疑的积极性,因而,我们在答问释疑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学生答问质疑的积极性,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要记住,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要注意珍爱保护,别让其泄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